湖畔大学:一切与情怀有关

2016-04-25 18:46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湖畔马云阿里巴巴

闵杰

3月27日,杭州,春意阑珊。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为了一次开学典礼,9号楼第一次正式启用。

马云来得很早,让众人有些意外。没有太多随行者,一个瘦小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场的摄影师甚至没有捕捉到他进门的镜头。但那张几乎被所有中国人所熟悉的面孔,很快成为全场焦点。

他是以校长身份来参加湖畔大学第二届开学典礼的。

办300年的大学

湖畔大学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因地得名,其实不然。

这里位于西湖西线,鹆鹄湾附近。沿着石子路走进去,在浓密的绿荫中隐藏着好几幢古色古香的独立建筑。临水,还有一座高大的牌坊。这里曾经是私人会所江南会。两年前,为了“还湖于民”,西湖边的会所纷纷开始祛魅和转型,江南会也在其中。

但在马云心里,湖畔的名字,是为了纪念1999年的那一次出发:2月20日,年初五,在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十八个人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动员会。屋里几乎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沙发摆在一边,大部分人席地而坐,马云站在中间讲了整整两个小时,“忽悠”大家一起来创业,这才有了后来的淘宝,有了阿里巴巴。从这里起步,17年后,阿里巴巴成长为市值近2000亿美元的公司。

把湖畔的名字移交给这所大学,对马云来说,是一种传承。因为每个创业公司起步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时刻,就像苹果公司有“车库文化”,阿里巴巴有“湖畔精神”。

办一所大学的想法并不是今天才有,从8年前就已经种在了马云心里。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差强人意,马云、冯仑等一众企业家决定去不丹散心。这原本是一趟寻找“甜蜜空气”的旅途,但后来发现,甜空气没找到,却感受到了不丹人的幸福感,让做企业的甘苦稍微得到了缓释。

在回程的飞机上,这帮从疲惫中稍稍缓过来的企业家,决定做点事情,让后来的创业者不再那么艰难。

“我们说成立一个民营企业大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黄埔军校。”在二期开学典礼上,马云再一次讲述了这段经历,飞机上大家一哄而上,把马云推任为第一任校长。校长的叫法也就此传开,“大家见到我都叫校长,公司内部的人也跟着喊校长。”

创业可以来自一时冲动,但办一所大学,显然不行。

飞机落地后,这所大学却一直没有落地。但在马云心里,一直留着一处念想:“我心里面内疚,这件事情答应了,没有做起来。”

江南会的转型,给了这件事一个契机。但究其根本,是顺势而为。

“大的背景是中国社会变化太快,尤其是在创新创业领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学总是诞生在巨变的时代,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美国一批常春藤名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功商人洛克菲勒等人捐资设立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最近一轮大学的兴起,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基本归功于互联网和硅谷的崛起。

曾鸣曾经任教于长江商学院,后转投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近十年来战略变迁的亲历者。从2015年开始,他成了湖畔大学的教务长,操持起所有的教学事务。

在阿里巴巴工作的经历,让曾鸣觉察到,当前计算机行业研究的最前沿,已经在公司而不是大学。传统的商学院模式已经开始受到知识迭代的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没有包袱的湖畔大学应运而生。

在曾鸣的信念里,在这个特殊时点上,湖畔有可能孕育一个代表未来的、新的大学方向:成为一个新型、开放的研究平台。

“马云强调,我们不是在做创业学院,是要办一所300年的大学。”湖畔大学秘书长卢洋坦言,运作湖畔大学的过程中,最让他兴奋的就是300年。

卢洋在阿里的花名是鹰王,来自《倚天屠龙记》里的白眉鹰王。尽管眉毛并未变白,但已是白发点点。他在2000年加入阿里,是原阿里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从2014年开始受命负责湖畔大学的筹建。

“如果说马云只是提出要办一个学校,我们可能会把它办成一个很炫的培训班。就是因为有了300年的目标,决定了我们会去对标什么样的大学。”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标的问题颇费周折,刚开始习惯性地对标一些商学院、创业营,但300年的目标提出后,他们开始对标美国300年的大学,开始去想立校的磐石是什么,甚至去思考如何把湖畔变成诞生新时代大师的摇篮,“如果没有300年的目标,我们不会去想大师的问题。”

让情怀落地

如果说300年大学是马云的情怀,如何让情怀落地,则成了摆在卢洋团队面前的燃眉之急。

突然被指派去筹备湖畔大学,卢洋并不感到意外,这似乎就是阿里的风格:“我在阿里16年了,突然干一件似乎从来没有人干过的事,不是第一次了。”

但卢洋感到如履薄冰,用他的话来说,自己是一路做业务起家,泥腿子出身,办教育突然就变高大上了。“我自己不是哈佛毕业,连985院校都不是,从很普通的大学毕业。真正几百年历史的大学究竟长啥样,我连学生都没做过,更别说去办学,挑战很大。”

感到挑战的不仅是卢洋,甚至包括马云和湖畔的校董。“我们到底要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个学校跟MBA有什么区别,跟哈佛有什么区别,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区别,我们该招什么样的学生?”马云在开学典礼上说,这些问题,很多校董近七年一直在思考。

这是一个很炫目的校董团队,除了马云之外,还包括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银泰百货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阿里巴巴集团秘书长邵晓锋。

被这样一群“大佬”呵护,湖畔似乎理所应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个中滋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

“第一届开始的时候,我们连课表都没有。”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也不知道这个学校应该要办成什么样。

第一届招生采用的是邀请制,由湖畔大学团队负责筛选公司名单。在2014年夏季,最炎热的时候,卢洋和所有团队成员开始分头行动,他们要完成100多家创业公司的逐个走访。

传统商学院都有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招生办法,对于这样一个还处于“草稿”阶段的大学,很多被走访的企业家最想了解的,就是课程安排和师资力量,但卢洋给不出具体的答案,“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理想和情怀。”

卢洋在阿里是做销售出身,陌生拜访必不可少,十几年后,他又开始重操旧业,“有时候一天要拜访四到五个创业者。”有一个创业者只有晚上11点有空,卢洋便在晚上11点半摸黑跑到酒店,离开的时候已经凌晨1点半了。

他们拜访的第一个人是汽车之家CEO秦致。秦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这次拜访,让卢洋有些忐忑:“他是哈佛大学毕业,在商学院这个体系中已经到顶端了,我们还能教他什么呢?”

事实上,和秦致的交流非常高效,前后只谈了不到一个小时,但这一个小时让卢洋开始有了信心。秦致告诉他,湖畔最宝贵的资源应该是这批校董,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企业家。虽然自己接受过商学院完整的教育体系,但依然想来探究,那些对企业生死攸关、“一针捅破天”的玄机和道道,到底是什么?

在二期学员李晨的印象中,与湖畔团队2小时的交流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价值观。

李晨是做主持人起家。为了避免被人误认为另一个“大黑牛”李晨,他喜欢别人叫他李晨nic。在做主持人之前,他就和现在的老婆、当时的女朋友,在上海吴江路开了一家潮流服装店,经常要起个大早赶到服装批发市场,凭自己眼光挑最潮的服装回来卖。从7年前开始,他和歌手潘玮柏一起创立时尚潮牌NPC,至今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开设了多家实体店面,公司员工超过100人。

“他们说是来了解商业模式和企业规模,我听到后来感觉聚焦点还是价值观。”李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2个前来拜访的湖畔成员身上,能很明显感觉到与阿里一脉相承的价值观,“特别是他们说的话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马校长曾经说过,不知道出现在哪个机场的哪块屏幕上。”

这次会谈,让李晨感觉,湖畔是在找价值观正确的人,而不是商业上最成功的企业家。

也并非所有人都趋之若鹜,有人激赏,就有人拒绝。有的因为档期不合适,也有人干脆不认为企业家有什么好培训的。有人观望,有人质疑,还有人认为这只是阿里在做公关,或者是有钱人在玩票。

在卢洋看来,阿里巴巴并非做任何业务都可以自带光环,也并非总是一呼百应,那只存在于外界的想象。

但他希望,学员的认同,不止是因为马云,最重要的是认同这个事,“如果他们只是冲着马云的面子来,意义何在?这还是一个300年的大学吗?”

寻找价值观正确的人

2015年,36人被最终录取,成为湖畔大学的“黄埔一期”,其中既有明星企业家,也有新锐创业者,包括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俏江南总裁汪小菲、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花间堂品牌创始人张蓓、汽车之家CEO秦致等。

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是第一届36位学员中的一员,直到现在,他都对自己受邀参加面试感到不解。

“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找到我的,湖畔的人来了三次,一次比一次人多。”赵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面谈比较务虚,主要谈为什么创业、创业的过程以及对湖畔做这件事有何想法。第三次的时候,湖畔团队来做了一次采访,整理成文章,“据说是给校董们看,后来我才知道并非所有学员都有。”

现在回想起来,他相信自己被选择是因为价值观。2012年绿色和平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茶的农药报告,把包括立顿、天福在内在中国销售的茶叶品牌一网打尽。那时候,乡土乡亲就冒出头来说乡土乡亲能做到无农药残留,但赵翼没想到此后的路会那么难走。

在湖畔大学面试时,面试题目是“世界因我有何不同”,每人演讲3分钟。“这种话题对一般商业企业很难讲,但我们对这种话题很在行。”赵翼玩笑说,这个题目他有点占便宜,因为很多企业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种问题,“但我们真的是在推动中国食品安全进步,而且自己深信不疑。”

对于这个话题,李晨的讲述也与众不同。

在头天晚上拿到题目后,李晨很认真地上网查了“世界”的含义,百度词条的第一句话是,世界泛指一切,包含宇宙,“我突然发现,世界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那个世界,可能就是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

二期学员的面试要求先把答案画出来,然后用5分钟说明,剩下15分钟由同组的其他5名成员提问交流。李晨画了一幅很形象的画,里面是自己、老婆、儿子,还有NPC的店。对他而言,这些就是他的世界。而他未来三年乃至十年要做的事,就是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而更好。

湖畔二期的面试,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6人。所有学员陈述之后,由大家投票互选,谁应该晋级。李晨所在的小组只有2人入选最终名单。而在他看来,这个结果也让他有些意外,因为仅从商业上看,自己并不是这一组最好的那个。

在二期面试的67人中,有三位是明星身份,但最终入选的只有李晨。卢洋坦言,对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会更加慎重,考虑的因素也更多。比如,会看他们是否有明星的包袱,是否真的在创业,对商业的思考是什么,创业的反思是什么,“平和、谦逊、开放、分享,这些标准对所有面试者都是一样的,越是明星会越严格。”

二期的招生门槛比一期更高。基本的门槛是,必须要有三年创业经验,必须有三十名员工以上,必须纳税三年,必须有三千万营业额。除了这个必要条件,新增的要求是:报名者必须有3位推荐人,其中至少1位为湖畔大学指定推荐人。指定推荐人可以是湖畔大学的校董、保荐人或者校友。

保荐人制度,是二期招生的一个创新。湖畔的保荐人团队,同样也是星光熠熠。目前,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新浪CEO曹国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等26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已受邀成为湖畔大学保荐人。

在湖畔团队的设想中,保荐人制度的初衷,是为真正寻找未来能影响中国经济的企业家。这个伯乐,谁来当最合适?卢洋认为:“只有企业家去看待企业家,才是最合适的。”

传统的面试,通过几十分钟去判断一个人。但创业者本身的商业天赋、品行、企业文化,在圈子里是有口碑的,这些可以依靠保荐人制度去推荐了解的人。

如何避免保荐人碍于情面推荐学员?在卢洋看来,推荐的学员是否合格,需要保荐人为其资质背书。正因为此,不少保荐人都会认真对待。卢洋说,郭广昌作为保荐人,候选的名单原本很长,为此他们专门开会研究,排序,事实上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优中选优。很多保荐人都会把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行业,或者托关系找来的创业者,基本都拒绝了。

“并非做得越大,商业盈利能力越高,就会成为首选。”卢洋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候选人,从目前所取得的商业成就来说非常骄人,业界对他领导企业的前景也非常看好,但他拿不出三年完税证明,因此被湖畔果断拒绝,“我们想传递的是一个声音,真正想办成一个伟大的企业,从第一天开始合法经营,就是一个底线。”

第二期的招生中,共有1800多人报名,湖畔筛选了300多家企业进行走访,最终遴选出67位报名学员进入面试环节,其中39人通过成为正式学员。

外界发现,第二期39名学员所在公司涉足领域更加多元,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比例则从一期的六成降到不足三成。从互联网、电商、云计算,到文化娱乐、房地产、制造业、餐饮业、医药健康、高科技产业,涉足更加广泛。

从商业规模或者知名度上看,二期学员的阵容也更加豪华,出现了霍氏家族霍英东之孙、现任霍英东集团副总裁的霍启文,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西贝董事长贾国龙、58同城总裁兼CEO姚劲波、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胡郁、Ucloud创始人季昕华、虎扑体育董事长程杭、游族网络董事长兼CEO林奇、好未来董事长兼CEO张邦鑫等一批知名企业家。甚至还出现了一名外国人,R2Games董事贾瑞德,他创业的项目是将中国研发的页游、手游发行到北美、拉美、法国、德国等海外市场。

第二期学员的创业年限,10年以上比例远远高过了一期。平均年龄37岁左右,比一期大了1.5岁。其中,18名学员具有10年以上创业经历,7名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创业成果方面,9家是上市公司,12家年营收5亿人民币以上。

姚劲波所创立的58同城就是入围湖畔二期的9家上市公司之一。从2005年创立58同城,到2013年公司在纽交所上市,再到2015年完成58和昔日竞争对手赶集的合并。十年里,姚劲波将信息分类网站从互联网行业的边缘地带,做成了平台级的核心企业。

报名湖畔大学的事,姚劲波很低调,连公司同事都是时候从报纸上才知道他已经被湖畔大学录取的消息。“面试当天,我一个人背着包,就飞到杭州去了。”姚劲波笑称,面试的时候,还有人问,“你是学员还是导师?”

对于领导着几万员工的姚劲波来说,湖畔大学的吸引力在哪?姚劲波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首先是马云的魅力和影响力。其次,学习如何避免失败,对58同城这样已经步入快速通道的上市公司而言,同样重要,“其实58走过很多弯路,有过错误的方向,然后及时调整,才慢慢走到今天。”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在最终进入二期面试环节的67人名单中,有18家上市公司,但最终被录取的只有9家。

“面试的考核中,似乎并没有刻意把公司规模或者上市公司作为特别的衡量因素。”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员互选之后,再由面试官做最后的决定。他们发现,学员选的结果和面试官选的结果一致性很高。

卢洋说,学员在选学员的时候有一个规律,并不是看对方商业做得有多牛,往往更看重三个方面:第一,这人是不是真的有几把刷子,是仅仅赶上了一个风口,还是一时的虚假繁荣。如果这样,同学一定不会认可,他们只认真材实料。第二,看是不是有分享的心态。今后两到三年时间,他们要在一起,如果没有开放分享的心态,那将是痛苦的两三年。第三,很多学员会选择和他不一样的行业,不一样才有新的东西产生。

人和人的不同,这恰恰是一期学员、36氪创始人刘成城最看重的一点: “我和美柚创始人陈方毅关系很好,可是我们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同。”

刘成城说,他自己偏向于执行性,想到一个事情会先开始做,再分析,而陈方毅会分析得非常具体、清楚再去做。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两家公司在招人、融资等方面的风格都不同,“陈方毅在很多事情上观点不认同我,但是‘尊重我的存在,而我也认同我的‘操作系统不能适用于他的硬件。”

不讲成功,只分享失败

3月28日上午,二期学员在湖畔的第一堂课,主讲人是彭蕾,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彭蕾一直被视为马云的左膀右臂,在最困难的时候接任支付宝CEO,短短三年,改变了支付宝的江湖地位。

通往湖畔的道路一直很拥堵,彭蕾迟到了。为了表达歉意,她拿出手机,要给大家发红包,特别问了一句,“大家都用支付宝了吗?”由于湖畔的课堂纪律要求不能用手机,发红包的计划只能留待下次。

这是湖畔大学授课第一次小范围对媒体开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得以在现场和二期学员一起听完了三个小时的讲课。

这次课的主题是阿里的组织能力。在出任支付宝CEO之前,彭蕾很少亮相,但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她长期掌管集团事务、行政、市场及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

“自己直接谈过开除人的举手。”这是彭蕾的第一句话,台下不少学员都纷纷举手。她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在湖畔的一期学员中,有一个同学找她交流一件棘手的事情。公司三顾茅庐请来一位在业界很资深的专业人士,该人士的江湖地位很高,但总是没办法把想法在公司落地。这位同学很苦恼,想让公司的HR负责人找他谈。

“让HR去跟他谈,是解决之道吗?今后在业内如何相见?大家一定要想这个事。”彭蕾以此展开话题,创业者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草台班子向正规军转型,创业组织的升级是创业者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问题。

作为阿里巴巴的18位创始人之一,彭蕾走过的路,可能是课堂里所有学员正在走、或将要走过的路。从宏观方面,彭蕾用两张大图,告诉所有学员,阿里巴巴的三大战略:电商、物流、金融,如何与阿里巴巴的组织体系,使命、愿景和结果,产生连接。

在微观方面,她分享了阿里巴巴喜欢什么样的人才:聪明、皮实、乐观。聪明包括智商和情商,很容易走进别人的内心去感同身受,同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通过合适的方式和周围的人建立连接。皮实的人,不仅要经得起棒杀,还要经得起捧杀。而乐观的人,对生活保持开放好奇心,在充分客观理性地了解当下状况之后,仍然乐观。

从第90分钟起,整个授课就变成了一问一答的交流,学员似乎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李晨在现场提问,自己和NPC的团队有很正确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愿景,使命感也非常强,希望中国有一天出现一个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潮流品牌。但现在自己最困惑的问题是,大部分团队是90后,管理团队并不都是专业人士。这个年轻的团队总是对大公司充满羡慕,羡慕别人很专业,有系统的架构,“我要怎么带着这群什么都不懂,但是有热情的90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第一个想要说的,尽情享受现在的这种自由状态。”彭蕾开始有些兴奋,她苦口婆心地告诉李晨,要抛弃掉任何妄自菲薄的想法,现在要做的,是定几条非常简单的底线,在过程中,让团队建立骄傲感和自我的认可,“我发自肺腑地说,切记不要用太多条条框框把他们锁死,要充分发挥90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体系玩出来。”

而姚劲波关心的问题是,阿里巴巴并购了很多企业,他们的公司文化价值观和考核方式与阿里巴巴肯定不同,会把阿里巴巴的体系渗透到这些公司去吗?

这是姚劲波当下最关心的问题。2015年对58同城和姚劲波来说,都是最不寻常的一年。多年博弈的老对手赶集网和58同城合并终于尘埃落定,但各种挑战也随之而来。

“我原本以为大家都有着同一个发展目标,不至于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自从合并后,理念不一致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最终结果是赶集网高管基本都离开了,开辟新业务去了。而现在58赶集也把很多新业务的控制权都给了团队。虽然我觉得最终的结果不错,但过程的纠结,对人的冲击还是非常大。”姚劲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经历过这些,在58赶集后其他的合并案例,包括美团和大众点评网,去哪儿和携程网,只要他们来咨询,他给出的建议就是让一方离开。

在对并购企业的价值观和组织体系整合方面,彭蕾坦言,这方面阿里巴巴也有过惨痛的教训。当年阿里收购雅虎之后,“想着把价值观和文化不遗余力地复制到雅虎身上,让他们去接受独孤九剑(阿里巴巴的一套价值观)和考核体系,结果大败而归。”

而现在,阿里巴巴并不打算这么做。对于近些年并购的UC、高德、优酷等公司,阿里巴巴的原则是,所有并购的公司,把阿里当做巨大的宝库和资源,都可以过来各取所需。根据自己所有的业务特点,来取管理的工具、绩效的工具、文化的工具,包括价值观,“你们觉得哪个好用,就来取,不会再强推。”

研究失败,分享失败,从而避免失败,成为湖畔大学最与众不同的标签。

“大部分商学院只会讲外面典型的成功案例,怎么运用到自己的场景上,是需要很大的创造力,但是怎么避免错误,不需要太多想象力。”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的这个取向与马云的理念一脉相承,他很爱讲犯过的错误,甚至说以后要出一本书,就叫《阿里巴巴犯过的1001个错误》,“拿这个跟大家真正分享,这才是宝贵的财富。”

对于湖畔大学来说,对待失败的态度也成为选择学员,甚至选择校董的尺度。

卢洋记得,在学院面试的时候,要求学员填一个问题,分享过往的一个失败的经历。有一个学员,商业上也很牛,但他不愿意填写,有很多担心,譬如万一有人拿着这些去炒作。“对于没有意愿分享失败的学员,我们果断拒绝。”

在卢洋看来,对于未来的企业家来说,开放分享的心态也是最基本的,校董史玉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很看重他曾经的失败,我们更看重他对于那次失败的反思是什么。”卢洋说,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失败的态度,会成为这个机体的文化和本能。如果企业没有自我觉察和修复的能力,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不跟传统妥协

回到2015年5月,一期学员的第一次授课,主讲人是马云。这次授课给刘成城留下的印象很深,马云给湖畔的学员讲了很多成体系的阿里的相关信息。

由他所创立的36氪当时正面临困难:公司的升级面临着各种冲突,很多决策不敢做。

“马云说了一句话:做公司,要有决断能力。阿里巴巴内部也有这样一句话:做正确的事,不止是正确地做事。”刘成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马云让他最佩服的是,做决定时候的心态是“我一无所有”,在这种心态下做决策是最轻松的,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这种心态已经影响到了他。1988年出生的刘成城,在2010年创立36氪时,才22岁。36氪一开始是个科技资讯媒体,近两年开始快速多元化发展,已经不断扩展到创业服务和股权投资,已经有几万家创业公司活跃在36氪平台上,成为目前创投圈公认的几个主流创业平台之一。

“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什么都没有,一切成功都是阶段性成功。”刘成城坦言,湖畔让他明白,先选正确的事情,再来顾及它会影响的部分。

一年的学习,对他触动最深的人,还是马云。他告诉《中国新闻红周刊》,除了“口才好”这种外在形式之外,马云讲得最好的,是讲出了一定阶段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

“在创业者的世界里,很多想法和行为是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在其位才能懂他们的决策和所思所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少有人能与创业者进行交流。”他举例,当一个公司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之后,一定会回到现实,进入必须要有商业价值的阶段,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关于人性的问题,“马云讲的东西对我们很有帮助,是回归人性本质的。”

“在学武功的阶段,师父告诉我们要挑水练功,但我们都觉得很辛苦。但马云呢,他武功很高深,但他也在挑水,只有跟他交流过后才能明白原来挑水的意义如此之大。”

一年里,第一期学员完成了“战略”“组织变革”“创业者的征途”“慧眼禅心”“硅谷游学”“DT时代”等六大模块课程的学习,授课老师有马云、冯仑、史玉柱、张维迎、彭凯平、高晓松、黑石集团创始人兼CEO史蒂夫·施瓦茨曼等。

一年的观察下来,卢洋发现,很多一期学员身上都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员们的提问和回答,间隔时间非常短。这种抢话筒的感觉,用卢洋的话说,是“秀智商”。经过一年之后,大家依然会积极发言,但会停顿十几秒,真正开始思考,“更少的是表现自己,更多是为了讨论问题。”

在学员身上,曾鸣看到了更多的改变和升华。“把这些聪明人都弄到一起,大家发现谁也不比谁更聪明的时候,学习的心态更开放了。”曾鸣说,很多年轻企业家少年得志,难免自负,还需要磨练。在湖畔这一年,他们被反复强调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的学员,觉得自己被开发出来。原来更多觉得创业有意思,后来觉得是否有意义,也变成了思考方法,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升华。”

经过了一年的摸索,卢洋带领的湖畔团队终于可以拿出一份像样的湖畔大学课程体系了。今后,所有课程将围绕“中国民企三十年”“DT时代的商业”“百年系列”三大脉络展开。以“DT时代的商业”为例,课程设置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础设施、生态战略、用户与产品、复杂关系、资本与公司治理、领导力、组织创新、美国游学、反思失败、范式革命等模块。“百年系列”的课程包括科学与技术史、商业与财富、社会与文明三大模块。

在学习形式上,湖畔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三年中除了每两个月4天的集中学习模块,还有每两个月一家企业的小组案例研究,以及贯穿全年的湖畔大学App在线学习。

摸索了一年,在整个教学安排上,教务长曾鸣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只讲干巴巴的理论,这些人一脚就把你踹下去了。有几个人实践又比他们强多少?外面的资源他们都接触过了,这个班确实挺难弄的。”

一期学员的第一次案例分享,就让曾鸣差点当场“蒙掉”。这是第一次尝试直接拿学员的案例来分享,后来发展成对这个案例全方位的解剖和讨论。曾鸣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当时的讨论完全不留情面,有很激烈的观点上的差异,学员和学员之间甚至吵了起来,“那是我看到的最激烈的一次课堂讨论,场面的确有点失控,不知道该打断还是怎么收场。”

在曾鸣的从教生涯中,这是从未有过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挑战性的课堂关系,成为湖畔课堂的常态。这是一帮聪明人聚在一起,正在做着最有创造力的事情,课堂的氛围可想而知。学员对于教学安排的意见表达,也很直接。在曾鸣看来,这是湖畔所倡导的方向,“湖畔一直强调和学员共建,他们也影响整个过程,大家一起在尝试创新,什么方式真正有效果。”

这种不同寻常的挑战,对湖畔团队来说,意味着必须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学员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在过去一年中,这个问题被反复争论。”卢洋说,湖畔的使命是帮助企业活下去,活得久。因此,从这个角度企业应该是过了生死期的阶段,上升到企业家的角度,把格局打开,更多考虑愿景和使命问题,“这是湖畔能给他带来的东西,而不是解决眼下问题的一招鲜。”

而最大的难题还是师资问题。“文武双全的老师很难找。”湖畔大学教务总监李丽娜对此深有感触,在教师问题上,湖畔一直在磨合,企业家和教授如何搭配,什么样的方式能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间尝试过很多方式,比如冯仑和张维迎,是以前的大学同学,由他们来一起组织完成3天内容。为了搭配史玉柱,找到了做创业创新研究的罗小薇教授。但新搭档之间总会存在默契度的问题,为此,史玉柱和罗小薇进行了多次对课,“不去强求他们之间的结构关系,而是让每个人身上最闪光的一点到极致。”

“有段时间偏经验分享,因为这是企业家的天然优势,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老师把理论讲得特别透,不太敢往这个方向走。”曾鸣坦言,现在每两个月学员会分组进行案例学习,这是一个很考验湖畔功力的设计,“最担心的是要有一个老师,能够点评到位,整个案例学习才能拔高,这种人太缺了。”

这种点评,对教师的知识面、能力、气场的要求都很高,曾鸣说,刚开始对这个方式感到迟疑,原因在于,“如果学员花了这么大力气,没有一个人能一点就透,那就像一壶水一直在90度,一直憋着。”

“我们就锚定一个点,每个老师在一个问题上要极致通透。”李丽娜说,湖畔给了所有来上课的老师一个背后的任务,要尝试建立这个领域里知识的系统性。

对于卢洋来说,做教育和以前做业务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育的检验期太长,不像产品投放市场就有反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如果我们放弃了,那我们就完全丧失了真正找到最好形式的机会。”

在曾鸣看来,湖畔不会去跟传统妥协,“在老师问题上,如果你只会发表文章,或者虽然会讲课,但课程没有深度,这些内容在湖畔都不会进来。”

曾鸣相信,如果形成这种运作方式,有三五年,积累了一批用新的方式做研究、和社会互动的教学队伍,和现有机构的差距会很快拉开,“很多东西会一点点积累,最后会看到很不一样。”

让有使命感的人不孤单

每一期湖畔大学新生入学,为他们讲第一堂课的都是马云,主题都是围绕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也成了湖畔大学的底色。

马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首先讲“使命、愿景、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来谈“战略、组织、人才”,KPI的管理是为了保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落地。

马云特别有使命感,这是外界对他的一贯印象。从早年阿里巴巴创业的时候开始,他就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在曾鸣看来,后来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碰到的很多挑战,其实帮助马云做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还是使命感。他的使命感跟时代给予的大机会的结合,才最终成就了阿里巴巴。

外婆家的创始人吴国平是二期学员,刚刚入学,听完马云的讲课后,就已经打算开始重新梳理外婆家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最吸引他的地方,一是马云,二是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同,我肯定不来。”

而这种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就是通过企业影响社会,“别的都是战术问题,文化才是企业的根基。”

听完了讲课之后,他对外婆家未来的使命和愿景也开始重新梳理。“西湖不是杭州人的西湖,是人类的西湖。西湖文化包含餐饮,把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跟世界去分享,这是我的使命,因为我非常了解杭州。”

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吴国平也习惯开始思考价值观这种抽象的命题。“刚创业的时候从来不考虑,买得起桑塔纳和手机就很开心了。”他坦言,真正的企业家需要面临很多痛苦,可能今天会考虑物质多一点,明天又会思考精神多一点,说到底,就是为自己想,还是为他人想,“反反复复”。他笑称,自己还在通往企业家的初级阶段。

“我们用过一个词来定义企业家精神,叫坚守底线,完善社会。”卢洋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马云曾经有过一个解释,把所有的做商业的从业者分成三类: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生意人是有钱就赚,唯利是图。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商人到企业家,边界在完善社会,“这有点像我们一个不成文的价值观。如果不是有共同的价值观,也不会聚到一起。学员也不会选择湖畔,湖畔也不会选择他。”

在曾鸣看来,湖畔之所以强调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因为,很多企业家都有零碎的想法,但湖畔把这三件事放在了一起,告诉他们三者怎么互动。战略是怎么被愿景驱动的,愿景是怎么实现使命的,价值观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湖畔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教方法,而是让有这种倾向的人意识到他不孤单,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曾鸣坦言,创业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绝大部分创业者不需要,也没有使命感,很正常,“但对于一小部分有这样想法的人,希望湖畔成为他们最好的家园。”

湖畔到底能给学员什么?马云一直坚持,湖畔不教企业家赚快钱,“在这个大学里面,我们不会教你怎么具体赚钱,解决你今天员工的问题。这些课程有没有?我们都会有,但这不是我们这个学校主要教的东西,我们希望这个学校分享的是让你的企业能够活得更长。”

相比一些企业之术,曾鸣认为,湖畔这个平台能够给创业者提供更大的价值,比如以前没有的知识,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创新,“更多不是看重你现在在做什么,而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不是五年以后还是一个弄潮儿。”

和阿里巴巴无关,但必然打上马云的烙印

湖畔大学和阿里巴巴是什么关系?是否是阿里巴巴未来战略的一种延伸和人才储备项目?在卢洋和曾鸣看来,这是对湖畔的一种误解。

“我们去选这些学员的时候,是不会去跟公司内的所谓业务团队做任何沟通,不会去看待是否跟阿里战略是否有关。”卢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湖畔大学,从第一天成立的时候就保持中立性,从法律意义上和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关系,是在民政厅下注册的民非组织。整个运行机制也在参照国外大学的独立运作模式,学校未来决议,由校董会投票决定。

阿里巴巴的业务竞争对手,或者阿里巴巴竞争对手投资的企业,同样可能入选湖畔。在二期学员里,季昕华是Ucloud创始人,从业务关系上说,这是阿里云的直接竞争对手。“当我们上门找到他的时候,他也很好奇,首先问我们,你知不知道我是你们的竞争对手。他担心我们不知道。我们说,我们非常欢迎。”卢洋表示,这是一个将会有300年历史的大学,不是阿里巴巴的学校,马云只是发起人。

姚劲波的58同城是为数不多、同时又接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巨头投资的公司,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影响他来报名湖畔大学。

“世界在快速地变化,一开始越来越乱,然后变得越来越融合,如果抱死一条心,认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的心态是落后的。”姚劲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BAT在慢慢地交融,他不希望58属于任何一派,谁帮58跑得更快,就会跟谁在一起,包括竞争对手百度,如果有机会,也会与百度合作,“所以我接受了腾讯的投资,也来参加湖畔大学,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派。”

“湖畔大学跟阿里没任何关系。”曾鸣表示,湖畔是一批企业家为了回馈社会和培养年轻人投入做的一所独立大学,这点很清楚的。但湖畔大学跟马云肯定是有关系的,它必然打上了马云的烙印。

现在,一个关于湖畔大学的更大规划正在启动。阿里巴巴已经在杭州拿下了300多亩土地,预计2019年底会建设一个上万平米的真实的湖畔大学校园。

在马云的设想中,湖畔大学并不只是面向企业家,他希望更多年轻的政府官员、艺术家来到湖畔大学。“企业家和政府现在称之为‘亲、清,就是亲近、干净,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走到这一天。”

在卢洋看来,湖畔未来的方向不会是所谓少数精英的游戏。“一期和二期只招聘了36个和39个,原因是刚开始起步,现在只有线下的课堂。”卢洋说,目前的客观条件决定了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小群体,但未来湖畔大学沉淀之后,如果形成了“创业的本草纲目”或“未来新商业的航海图”,会开放给整个社会。

“湖畔现在偏线下,小班为主。湖畔的将来,一定是偏互联网,开放的覆盖为主。”曾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还很少有人去考虑,互联网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这是湖畔很独特的地方,他们希望用三四年时间,把知识创造的互联网模式做出来。一旦形成,学校的边界也会不一样。

而一切有关湖畔的最终归核都是新商业文明。“互联网真的改变了社会的基本方面,包括价值观,开放透明互动。”曾鸣坦言,让有潜力的年轻人,尽早接触这种观念,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

聚集一批有同样情怀的企业家,打造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成为湖畔大学的使命和愿景。马云在开学典礼上充分阐明了这份使命:以后没有什么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企业、小企业之区别,只有你是否适应新的商业文明,是否有企业家精神,是否对问题的看法不一样,是否对问题的深度不一样、广度不一样,是否有强大的情怀。

马云说,他相信新的商业文明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越多人相信新的商业文明,越多的人懂得开放、分享、自在,活得长、活得久,商业本身的群体才会受人尊重。

在开学典礼上,柳传志和马云定下了一个关于湖畔大学的十年之约:马云先生,十年后,记住,要认真地邀请我到这儿来吃顿饭,让我亲眼看看,那时候湖畔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

猜你喜欢
湖畔马云阿里巴巴
马云不卖“一句话”
破解湖畔“密”语
破解湖畔“密语”
湖畔野炊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倒立的马云
240码/秒,飞往果岭——在春城湖畔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