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2016-04-26 06:43梁迎春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

梁迎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通:226010)



江苏省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梁迎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目前中高职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提高职业教育整体的吸引力,实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衔接;课证融通;高考模式改革

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使中职和高职教育相衔接,减少两个层次教育衔接中的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消耗。

1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

1.1构建基于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

中职强调技能的单一性和熟练性,可以看作是初学者。而在高职阶段,注重的是技能复杂性和贯通性,可以看作是职业者。因此在课程目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其层次性,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同时说明,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存在交叉,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成分在许多工作中都占一定的比例,两者的交叉重叠处在加宽,尽管如此,两者仍然不可等同。有学者则进一步指出,当我们依据所面向的预期工作岗位来确定时,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很容易得到区分。这就是说,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就是预期的工作岗位的层次衔接。即,在工作世界中,不同层次的工作岗位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因此,中高职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源于工作世界中不同层次工作岗位。

中职会计主要就业岗位为中小型企业出纳、收银、开票制单、统计等岗位,并随着职业的发展从事会计员基本核算工作。因此,中职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基本会计技能及初级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中职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其学习能力以及接受专业教育的适应性较差。所以中职阶段应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提升,强调专业“够用”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分为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开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实务(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等,会计技能课程主要开设点钞、珠算、会计综合实训(应包括手工处理与软件处理两部分)。

高职会计就业岗位主要为会计核算岗位,并为将来成为会计师做准备。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口单招的高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已接受一定的专业方面的教育,对专业已有一定的认识,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高职会计教育应在中职会计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深化,注重强化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调知识的迁移和专业技能的贯通。

1.2课程体系应与资格证书衔接

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因此,教学时应考虑以“学历教育与考证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融入会计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这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而且还让每个高职会计毕业生轻松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初级会计师证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岗位上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理想的状态是中职学生在校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会计电算化证书,高职学生在校获得初级会计师证书并为工作后取得中级会计师证书打下一定的基础。那么相应的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中高职学生在校应获得的证书及相应课程

但是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对口单招进入高职的学生,在入学前仅有23.58%的学生取得了会计专业资格证书,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仍然需要在高职阶段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参加初级证书的考试。而高职学生毕业时取得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只有10.32%,远远低于预期的教学效果。

笔者对在校高职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其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在校高职生取证情况统计

通过上表可见,第1学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生很少,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下半年全省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20日至8月26日,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报名而无法参加考试,而且即使有的学生已经报名,但是因为刚升入大学,尚未适应大学环境,故通过率较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时间基本集中在第2至第4学期,第3学期通过学生最多,到了第5学期呈现明显下降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第5学期处于找工作阶段,已无太多精力备考。因此,高职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黄金期间在第2至第3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已适应大学环境,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度也有所增加。另外,如学生在第3学期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则有可能可以参加两次初级会计师考试,从而提高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的几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证率,课题组成员对大二上学期的考证情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调查。截止到第3学期末,两个班级82个人,有47人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仅为57.32%。而此47人中有39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未通过,其余两门均通过,如此部分学生通过考试,则大二上学期考证通过率将达到90.24%。另外,在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中,绝大部分也是同样存在初级会计实务通过而经济法未通过的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及访谈可以看出,对口单招学生通过三年的中职学习,对于会计基础与初级会计实务掌握相对较好,而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税法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为了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在现行高考模式下,相应的高职阶段的考证课程设置应调整如表3所示。

表3 高职阶段考证课程设置

1.3实践技能培养的衔接

对于对口单招学生而言,他们在职高或中专已经接受了不少理论知识,缺乏的就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进入高职学习就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果还是过多的强调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及后续发展。为此,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性教学,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甚至每门课程之中。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这一培养规律,应按“渗透认知实践”、“单项同步实练”、“综合模拟实训”和“社会顶岗实习”四个环节逐层递进,依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让学生逐步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渗透认知实践。是在开设主要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深入工商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了解企业商品经营活动特别是会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等,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有关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感性认知。

(2)单项同步实练。单项同步实练是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实现岗位与课堂一体化。我们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审计实务”等主干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根据工作项目要求,将有关项目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同时传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融合在各学期各专业技能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通过单项同步实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会计岗位不同项目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掌握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为综合模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过程安排在第四、五学期,学生学完全部专业技能课程之后进行,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采用真实或仿真的实习资料,使学生在实训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从而达到实训目的。综合模拟实训包含会计分岗位实训与会计混岗实训。

(4)社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就业零距离”的重要通道,是教学工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迈向社会、接触企业、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要求同学们仔细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概况,熟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选择地对实习单位某一方面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如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商品销售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并认真撰写相关实习报告。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逐层推进,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通用能力相融合,实现了技能的递进提升。

1.4采取分层教学法

通过对江苏省各中职院校的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重点考虑高考要求,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深度存在明显差别,从而导致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对口单招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进行专业知识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中职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财务会计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C层为基础较差,财务会计掌握较差的学生。B层为中等基础学生。(1)对于A层次学生,可免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而对于中级会计实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实践技能的提高方面。另外,对于此类学生来说,学习能力较强,可对其开展一些拓展性的课程,提高其综合素养。对于此部分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应全部取得初级会计师证,并为将来成为会计师打下基础。(2)对于C层次的学生,除基础会计外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可并入普高会计班(如基础太差,可从基础会计课开始并入)。另外,对于此层次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差,文化课也相对比较薄弱,所以文化课的开设应与普高班有所区别。对于此层次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均有一定的基础,但掌握不够牢靠,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方式。使已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并逐渐接受新的知识,逐渐提高其核心技能。对于此层次的学生,通过三年的高职学习应全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证。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制度保障

2.1改革对口单招考试制度

2008年江苏省对对口单招考试进行改革,完善了3+X+Y模式。考试各科分值为专业综合技能3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00分,满分1000分。以下为财会专业综合技能及综合理论考试内容及分值比重(见表4)。

在对对口单招学生及中职学校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中职学校将中职生分为两类,一类为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另一类为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职学校对这两类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对于第一类学生,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因此培养的重点在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课程的教学以及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的培训。而对于第二类学生则重点在于应对高考,高考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由于专业课程分值占比较高,大部分学校将专业课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在访谈的学生中甚至有的数学分数只考了8分,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学和语文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中职学生后期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财会专业综合技能及综合理论考试内容并不完全符合会计岗位技能要求。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而通过对对口单招专业综合理论各考试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相关法律知识只有45分,所占比重较低,从而导致各中职院校在安排教学时对会计相关法律知识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中职学生在毕业时很难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表4 财会专业对口单招综合技能及理论考试内容及分值比重

为使中职院校真正体现中职的特点,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不改变目前的高考模式下建议对会计专业对口单招考试科目进行以下调整:1、英语、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可借鉴普通高校会考制度,不纳入高考考试科目。2、会计综合理论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主,也可以直接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代替。3、财务会计则以会计综合技能的形式来考核,以财务软件为依托对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记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4、文化基础课主要设数学和语文两个科目。在这种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既培养了学生会计岗位基本技能,又相应拓宽了知识的宽度,为学生升入高职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中职学生即使不能进入高职继续深造,也完全具备进入职场的基本技能,充分体现中职学校的特点。

在对口单招高考模式改革中,我们也可借鉴英国模式。英国根据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和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资格标准,对中高职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共包括5 个层次的教学模块,其中第1、2层次属于中职课程,第4、5层次属于高职课程,第3层次属于中职和高职的过渡课程,不同模块与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英国的职业教育以课程为主线,以资格证书为本位,实现了很好的衔接。

2.2财政局及相关会计管理机构应合理安排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书报名及考试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

目前,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初级会计师报名和考试时间安排情况如下:

(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1)报名时间安排:上半年全省网上报名时间:3月5日至3月11日;下半年全省网上报名时间:8月20日至8月26日。2)考试时间安排:上半年全省考试时间:5月6日至6月4日,下半年全省考试时间:10月28日至11月26日。

(2)初级会计师报名时间:11月1日-11月28日,资格审核阶段11月24-30日,考试时间为5月份。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下半年报名时间为8月20日至8月26日,对于当年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而言,此期间为参加高考后而尚未进入高职学校期间,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未能及时报考。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高职学生也因在暑假期间而导致错过报考机会。因此建议将下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考时间延长到9月中旬,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考试机会。另外,江苏省也可借鉴上海等其他省份考试模式,增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次数。

课题组在调查学生考证情况时发现初级会计师报名时间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本就不多的考取初级会计师的机会。高职在校学生,如在第一学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根据目前初级考试安排,最多有3次参加初级会计师考试机会。另外,高职学生大三上学期已着手准备找工作,大三下学期则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习精力有限,因此,高职生在校期间有效地考取初级证书的时间仅为2次。2015年下半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学生,最早在12月7日才能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初级会计考试资格审核截至时间为11月30日(报考初级必须提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使得下半年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同学仅因为几天只差而丧失了报名机会,致使无法参加下年度的初级会计师考试。如有的学生第3学期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则毕业时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的机会几乎为零。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证书的考试,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应对考试时间和报名时间进行适当调整,至少不要出现仅差几天就报不上名的现象。

根据最新消息,江苏省自2016年起,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次数从2次改为4次,这对在校学生来说无疑将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证通过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初级会计师的通过率,建议适当增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次数。

3小结

在目前的对口单招考试制度下,中职学校并无太大的自由选择权,所以衔接的关键在于高职学校课程的设置。高职学校应构建基于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实现高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逐步提升。在课程体系与资格证书衔接方面,应根据财政局考试安排,打破学期限制,合理安排考证课程,争取更多的学生取得相关证书。另外,应积极与财政局及相关会计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考试。

参考文献

[1]《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G].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梁建超,韦沁.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69-70.

[3]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70-71.

[4]韩德静.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70.

[5]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6-88.

(责任编辑:游涛)

Study on Courses Collection of Accounting Major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Liang Yingchun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226010, Jiangsu)

Abstract:Problems like disconnection and repetition are comm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major design, curriculum and text books, teaching and grade evaluation. Courses connection, cor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handled with care so as to make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e appealing and cultivate more high-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courses connection;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524(2016)01-0074-05

作者简介:梁迎春(1979~),女,注册会计师.E-mail:552485401@qq.com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江苏省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编号:B-b/2015/03/043)

收稿日期:2016-01-18修回日期:2016-02-20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会计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
中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如何顺利和有效做好网页布局和网页编程的课程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课程衔接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