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4-27 08:44王惠刚吴淞江学校江苏昆山215000
武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锻炼者昆山市健身器材

王惠刚吴淞江学校, 江苏 昆山 215000



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惠刚
吴淞江学校, 江苏昆山215000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健身路径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强身健体的条件,丰富了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健身意识。但也存在不足,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未来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路径资金投入,完善路径建设结构;(2)合理优化建设环境,加强器材管理维护;(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引导群众科学健身。为高新区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建议

2011年8月5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这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实施计划》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理念,创新思维,强化举措,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省的坚实基础。而全民健身路径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路径,才能有助于全民健身的发展。

因此,对昆山市高新区进行调查,对当前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昆山市高新区建设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和经济性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昆山市高新区部分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径及健身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参考文献资料来自中国知网、网络信息、图书馆等。

1.2.2专家访谈法

与昆山市高新区体育局的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数量、形式、资金投入、管理和指导状况及法规建设等情况,获得更为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1.2.3实地考察法

在昆山市高新区体育局的帮助下,对昆山市高新区部分社区健身路径配置器材进行深入了解,实地考察社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情况,并与群众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4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有关研究成果设计了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地点试发放,回收、整理、再筛选,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其中信度为0.91,效度为0.88,然后确定正式问卷。采用随机发放问卷方式对路径练习者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6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6%,能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1.2.5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基本情况

2.1.1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政策、资金投入和管理等情况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进一步发展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进程,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其目标任务指出,到2015年,建成符合省情、特色鲜明、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

经调查了解,2014年昆山市高新区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06套(详见附录6)。2015年昆山市要求高新区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0套,规格2.2万元,共需经费242万元。其来源由昆山市政府拨款165万元,不足的77万由高新区负责。经调查了解,高新区社区(行政村)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流程如下:社区(行政村)提出申请→申请表→街道(镇)签字盖章→高新区体育局群体科→局长签字→捐赠协议(详见附录4)→下发。

在管理方面,高新区体育局与建设有全民健身路径的社区(行政村)签订捐赠协议,协议要求:“由受益方负责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受益方应结合实际,制定和建立相应的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损坏的器材要及时进行维护,以确保健身路径安全使用。”

通过调查发现,高新区体育局与受赠单位签订的捐赠协议,存在一定局限性。很多社区(行政村)并无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全民健身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很多健身器材安装到位后就进入自生自灭的模式。至于锻炼者因使用过了安全使用期的健身器材产生的不良后果,捐赠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理。部分社区(行政村)还存在全民健身路径使用功能不专一现象。

经走访了解,2015年昆山市体育局计划组织建立由比较权威有实力的产商构成的巡查控制小组,对包括高新区在内的全市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巡查控制,加强对全民健身器材的维护和管理。

2.1.2全民健身路径的分布及建设环境情况分析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50%以上的社区(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任务目标。而《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城市社区(居委会)、农村社区(中心村)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的任务目标。这表明江苏省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方面目标宏伟,定位较高,与我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相吻合。

截至2014年,昆山市高新区共有13个街道,6个镇,整体覆盖率达71.5%。其中69个社区中61个建有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为88.4%;580个行政村中403个建有全民健身路径,覆盖率为69.5%。能达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的任务目标,但与《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提出的任务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受经济状况和区域位置的影响,全民健身路径在社区和行政村的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未建单位包括8个社区和177个行政村(详见附录5),主要集中在仲宫镇和柳埠镇等乡镇。通过走访高新区体育局相关部门以及实地考察得知,针对部分社区(行政村)没有建设全民健身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体育局缺乏资金;(2)社区(行政村无硬化场地;(3)高新区部分社区(行政村)处在山区无符合建设规定面积的平面安装场地。(见表1)

表1 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分布情况(截止2014年为止)

调查发现,全民健身路径在社区的建设环境明显优于行政村的建设环境。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地点一般处在社区(行政村)的广场、村委、村口等方便群众健身的中心区域,受赠单位负责地面硬化。但这种地面不利于使用者的落地缓冲,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些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径的周边缺乏绿化,环保设施不齐全,导致全民健身路径周边环境较差,且伴有地面明显损坏现象。

2.1.3全民健身路径的配备数量、质量标准情况分析

截至2014年,昆山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形式分两类: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或多件套(三位压腿器、单杠或双杠、肋木架、太极推揉器、太空漫步机等)。根据场地面积等情况进行选择建设,个别规模较大、环境较好的社区(行政村)同时建有两种形式的全民健身路径。调查发现,全民健身路径建设采取的一场两台或多件套选择建设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性别的人群可选择余地较小。

经调查了解,全民健身路径质量标准方面分为:年有效使用期限和8年有效使用期限两种。其中201年之前建设的均为4年有效使用期限的全民健身路径;2014年建设的均为8年有效使用期限的全民健身路径(详见附录6)。全民健身路径质量数量和当地经济有关。全民健身路径使用年限4年和8年不等的质量标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器材已超出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隐患。

2.2昆山市高新区部分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情况

2.2.1锻炼者年龄、性别分析

调查发现,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年龄方面:1岁以下人群占10.7% ,19—29岁人群占13.4%,30—44岁人群占19.6%,45—59岁人群占28.6%,60岁以上人群占27.7%。研究表明,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健身活动的主要人群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到56.3%,达半数以上。而年轻人则较少参与这类健身活动。这和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家庭负担、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及健身意识等有很大关系。与《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大力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理念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性别方面:男性占46.4%,女性占53.6%。性别方面差异不大。(见表2,表3)

表2 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年龄特征(N=112)

表3 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性别特征(N=112)

2.2.2锻炼者职业结构分析

调查发现,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退休人员占42.0%,其次为学生占21.4%,公职人员占9.8%和工人占8.0%。研究表明,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大多为退休人员,接近半数,主要因为退休人员完全没有了工作的压力,闲暇时间充裕,身体状态进入老年期,生理机能出现衰退现象。而通过全民健身路径能起到较好的健身效果。而公职人员和工人参与程度较低,主要受工作繁忙,无暇进行体育锻炼因素的影响,且该年龄段的人群身体机能还处在较佳状态,对健康养生缺乏重视。(见表4)

表4 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人群的职业特征(N=112)

2.2.3锻炼者锻炼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以增强体质为目的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数占51.8%,达半数以上,以娱乐为目的的人数占13.4%,以消磨时间为目的的人数占 10.7%,以减肥为目的的占17.0%,其他锻炼动机的占 7.1%。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最基本的健身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锻炼者具有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以及明确的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机能的需求,希望通过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见表5)

表5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N=112)

2.2.4锻炼者对健身路径的满意程度分析

调查发现,人们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率达到75%,不满意的仅占25.0%。这表明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在争做人民满意工程中成绩显著,基本达到了预期设想,是百姓所想、所需的工程。当然成绩背后我们也清晰可见,未来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仍有可提升空间。(见表6)

表6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满意程度(N=112)

表7 使用者对全民健身路径不满意的表现形式(N=28)

调查发现,使用者对全民健身路径不满意的表现形式最多的是损坏无人修理,占39.3%,其次是器材质量差,占到21.4%。研究表明,全民健身路径的维护、器材质量、数量类型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见表7)

2.2.5影响居民使用全民健身器材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8 影响居民使用全民健身器材锻炼的因素(多选)

调查发现,影响居民使用全民健身器材锻炼的首要因素是器材数量种类,达到77.7%,其次是没人指导,占61.6%。没有兴趣占41.1%,不会锻炼占30.4%,没人组织占33.0%,其他因素占18.8%。

研究表明,全民健身器材的存在数量少、种类单一的现象,并不能满足广大锻炼者的健身需求。锻炼者在使用全民健身器材进行锻炼时缺乏专门的指导员进行科学指导,导致大多数锻炼者通过自己摸索或者模仿其他锻炼者等方式使用健身器材,存在器材的错误使用、儿童误用成人器械等现象。锻炼方式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见表8)

2.2.6锻炼者首选健身器材及不同类型器材损害程度分析

调查发现,全民健身路径中使用者首选器材,比例最高的是A类有氧运动器械器材、E类趣味性健身器材,均为27.7%。其次是B类柔韧性运动器材占24.1%。D类平衡能力训练器材占14.3%。最低的为C类力量性锻炼器材只占6.2%。

研究表明,首选使用A类器材进行锻炼的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身体机能呈现下滑趋势,更适宜使用A类器材进行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首选使用E类器材进行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儿童。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具有爱玩的天性,E类器材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首选使用C类器材进行锻炼的人群最少。主要是因为全民健身路径中,力量性锻炼器材的类型较为单一,锻炼者更多的选择在健身房进行更为科学系统的力量性锻炼。(见表9)

通过走访高新区体育局相关部门以及实地考察得知,全民健身器材中有氧运动器械器材和趣味性健身器材损害程度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以太空漫步机为代表的多关节结构器材,而力量性锻炼器材损害程度最低。这与参与锻炼者的使用频度和方法以及器材自身结构特点有关。

表9 全民健身路径中使用者首选器械(N=112)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2.3 过表达B7-H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在肿瘤细胞中分别瞬转空载体和B7-H3真核表达载体,于转染48 h及72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过表达B7-H3之后,与对照相比,处于G1期的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提示细胞发生了G1/S期阻滞。

3.1.1政府重视路径建设,路径结构还需完善

昆山市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路径整体覆盖率表现良好。但全民健身路径在社区和行政村的区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健身器材的数量、种类等方面仍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3.1.2建设环境有待提升,路径管理存在漏洞

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环境有待改善。全民健身路径采取的“谁受益,谁管理”的管理形式简单可行。但是很多社区(行政村)并无配备专门人员对健身设施进行管理维护,致使很多全民健身器材损坏且无人修理,并伴有全民健身器材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现象。

3.1.3群众利用路径健身,路径使用缺乏指导

利用全民健身路径进行锻炼的人群多数是中老年退休人群,男女性别结构基本平衡,大多数锻炼者希望通过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对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较高,首选器材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器材和趣味性器材。但大多数锻炼者在全民健身器材的使用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3.2.1加大路径资金投入,完善路径建设结构

相关部门应努力挖掘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投资渠道并加大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资金投入。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社区和行政村的均衡建设,争取尽快达到社区、行政村100%全覆盖。改变一场两台或多件套选择建设的模式现状,使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结构更加完善,以满足不同年龄或性别的人群的健身需求。

3.2.2合理优化建设环境,加强器材管理维护

加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位置的合理选择以及周边环境的优化,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草坪或塑胶的地面设计,为锻炼者创造健康优美的全民健身环境。相关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对器械进行察看,及时发现器械损害、破旧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锻炼器械,设置警示牌并及时维修。对于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的器材做好淘汰和更新工作。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觉维护和监督意识,以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利用率。

3.2.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引导群众科学健身

相关部门要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培训工作,提倡科学健身,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作用。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天定点、定时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组织全民健身公益活动等,帮助广大群众掌握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锻炼方法,在锻炼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促进锻炼者的科学锻炼以及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2011(8).

[2]杨立超,刘婷,等.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10(3):7.

[3]秦风冰.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活动现况及社会效益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5):29-30.

[4]李志方,张建业,等.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8-19.

[5]胡威,于海.沈阳市区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与建设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2-53.

[6]王昌福.长春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调查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4):111-114.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National Fitness Route in Gaoxin District of Kunshan

Wang Huigang
(Wusongjiang School,Kunshan,Jiangsu,215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questionnaire survey,interviews,and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usag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ath.Finding fitness pat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hysical health conditions of residents,enriched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masses of residents,and improved the residents'fitness consciousness.But there are shortages as well,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n national fitness path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1)enlarging the path capital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path construction structure;(2)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3)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eam and guiding the science fitness crowd.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con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fitness campaign.

Keywords:Hi-tech District of KunshanCityNational Fitness RouteUseSuggestions

作者简介:王惠刚(1974~),男,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144—05

猜你喜欢
锻炼者昆山市健身器材
昆山市“四进四排查” 守群众平安年
昆山市安全学校运行初见成效
昆山市坚持共建共享 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基于老年人用户行为的公园健身器材设计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智慧健身——健身器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