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与旧的对话及建筑的象征性设计——上海中海航运大厦为例

2016-04-28 03:24
四川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综合楼办公楼设计方法

裴 刚

(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40)



浅谈新与旧的对话及建筑的象征性设计
——上海中海航运大厦为例

裴刚

(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040)

【摘要】中海航运大厦是在上海董家渡船坞原址上修建,以办公、会议、餐饮商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文章从设计原则、总体规划、设计要素等方面对此办公建筑进行剖析,为今后此类办公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办公楼;综合楼;设计方法

中海航运大厦基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沿岸E20单元E-4-1地块,东至E-4-2地块,西至规划一路,南至E-4-3地块,北至微山路。基地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地铁4号线塘桥站,从浦西或浦东通过地面交通也都可方便的到达(图1)。周围有陆家嘴商圈,世博会商圈及世纪公园商圈。总用地面积9 000.5 m2,容积率4.7。项目建设内容为商业办公用房。基地内有上海董家渡船坞原址。董家渡船坞,作为20世纪远东最好船坞,老工业遗产,这一元素必将成为本项目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图2)。

图1 基地区位与交通

图2 基地内船坞旧貌及现状

1设计原则

(1)标志性。地块处于浦江边,周围视野开阔。建筑看与被看的关系在建筑设计时是第一要素。中海集团深厚的海运文化,如何将其企业文化通过建筑表现出来, 是设计的侧重点。

(2)尊重历史、文脉。这是应有的设计态度,同时也是聪明的设计策略。设计时应考虑将历史痕迹保留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体现出有特色的船坞文化。

(3)开放的空间,休闲展示。从城市到建筑,从室外到室内,开放空间的系统,为开放的思想提供交流的平台。

(4)尊重建筑,与景观环境和谐共生。

2条件分析

根据占地面积及容积率得出,允许建筑面积42 400 m2。商业和办公的比例常规为15 %∶85 %。其中商业6 400 m2,办公36 000 m2。机动车350辆,非机动车停放面积1 130 m2。根据基地的退线要求,基地中能放置塔楼的位置选择不多。主要在北侧和东南侧部分(图3)。根据规划条件分析得出,如裙房不挑空,塔楼标准层面积为2 121 m2,故得出以下结论(图4)。

图3 基地退线分析

3总平面

3.1道路设计

基地南侧与E-4-3地块设置共用道路,红线为中心线,道路宽度为7 m,基地、E-4-3地块各设置3.5 m宽道路;基地东侧与E-4-2地块设置共用道路,红线为中心线,道路宽度为7 m,基地设置2 m宽道路,E-4-2地块设置3 m宽道路。基地四周设置4个机动车出入口;在西侧规划道路

上设置两个出入口,在北侧微山路设置两各出入口;西南角(7 m宽)和东北角(7.4 m宽)出入口为机动车、消防应急以及人行出入口,西侧(5.5 m宽)为临时车行及人行出入口,西北侧(6 m宽)出入口为车行车口。同时在北侧微山路中部设置人行车口(12 m宽)(图5)。

3.2流线设计

图4 方案布局推演分析

图5 总平面

基地人行设计:人员通过西南角、西侧、东北角的出入口及北侧的人行出入口进入基地,出入口与道路、广场相连,方便人员进出建筑物;建筑物北侧及西侧设置办公人员出入口,东面、南面设置商业出入口;满足基地的人行使用要求。基地车行设计:机动车通过东北角以及西北角设置基地机动车出入口,就近从基地东南角、西北角车库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临时停靠车辆经过东北角出入口进入基地,附近设置两辆地上临时停车位以及一辆车出车停车位,完成后通过西南角出入口离开基地,减少对为微山路的交通影响;同时基地内考虑企业的需求,机动车在西侧出入口通过基地船坞的端部可以直接到达办公建筑出入口。

基地内货物交通:货车夜间通过基地东北角出入口车行道路就近进入东南角车库坡道,地下1层就近区域设置装卸货区域以及垃圾运输区域,装卸操作完成后通过车库坡道,从基地的东北角出入口离开(图6)。

图6 流线分析

基地内设置部分临时性机动车停车位共2个,全部位于地上;地下室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29个,含有7个无障碍车位,同时不含地下1层的两个卸货车位,满足基地内的停车要求。同时建筑物为企业总部所在,多数员工交通形式为乘坐地铁以及私家车,对于非机动车停车位要求较低,考虑地上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420个。

3.3基地消防

基地南侧与东侧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小于4 m,其转弯半径不小于12 m,同时西侧及北侧借用基地周边城市道路作为环形消防车道;基地北侧沿塔楼长边设置2块15 m×15 m消防登高场地,扑救面约47 m大于塔楼1/4周长(约178 m),满足现行防火规范要求(图7)。

图7 消防分析

4建筑单体

本方案地上建筑面积约42 591.27 m2,建筑共18层,地下1~4层为停车场、配套设备用房及企业展示区,建筑塔楼1层主要功能为办公大堂及配套,2层及以上主要为办公区及会议区;裙房为大堂及商业区,2、3层为餐饮区,4层为员工餐厅及多功能厅。

在设计过程中重点打造以下建筑空间,提升建筑价值。

(1)在旧船坞中设置室外文化展示,对外开放空间,打造了一个独有的船坞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可展示造船工艺及船舶文化,将中海文化及中海精神通过此历史文化而传承,市民可在其中感受到百年造船文化。而对船坞的改造则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筑物使用金属与玻璃材质构成,力求在视觉上与老船坞形成对比(图8)。

图8 干船坞效果图

(2)带状的共享中庭体现共生的建筑哲学,提供交流的空间、沟通的平台。自由流动的室内空间与富有动感的户外休闲开放空间相呼应,为办公及商业人群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刺激与愉悦的精神享受(图9)。

图9 一层平面图

图10 2层平面图

5平面布局

在设计建议的办公室划分模式中可以看到,标准层核心筒及设备用房等服务性房间均设置于中间位置,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不足的空间,将具有良好景观和视线的空间留给办公区。全部办公空间连续流通,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保证了立面设计的通透性(图10)。结合建筑的未来分隔,标准层考虑多种分隔方式。

在建筑的第18层设置了绿化休息平台,结合生态技术考虑,给办公的品质带来了提升(图11)。

图11 18层平面图

塔楼的主要交通核设计为:在塔楼中心设有一个交通核,安置10部电梯(载重量1 600 kg、1 350 kg,速度为3 m/s),两部消防电梯,两部楼梯,两部VIP电梯;核心筒中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交通核作为办公楼的主要的垂直交通路径。此交通核附近配备有厕所、设备用房和管道间,承担着大楼运行所需的设备、交通、服务的功能。在裙房分别设置4部电梯,考虑客运及货运;同时平面中分散设置3部疏散楼梯。

6层高设计

地下1层层高5.6 m共有两个个坡道出入口,地下2~4层为3.9 m。首层层高5.1 m,2~4层层高4.5 m,以商业为主,局部5.1 m。塔楼办公标准层层高为4.2 m,15~18层考虑视觉效果及室内感受,层高4.5 m。

7立面形象

办公楼群房以豪华游轮为原型,采用铝板及玻璃幕墙营造出流动的感受。塔楼部分采用船帆的意向,着重强调竖向线条。建筑立面的处理是建筑外形的关键部分,运用生态技术决定工作空间的质量、光线的质量及舒适的程度;根据玻璃、铝板模数间隔设置,通过面材的合理搭配来体现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明隐结合,虚实相映,充分体现出现建筑的时尚、新颖、美观的现代风格;同时外观效果活泼奔放,观感强烈,艺术效果明显,无论远眺或近观,都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图12、图13)。重点把握外围护系统的功能性设计,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做到“安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

图12 对岸视觉效果图

图13 鸟瞰图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TU247

[作者简介]裴刚(1981~),男,学士,建筑师。

[定稿日期]2015-08-26

猜你喜欢
综合楼办公楼设计方法
论多层办公楼的建筑设计
深圳移卡C4办公楼室内设计
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
SYNEGIC公司办公楼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BIM技术在某大型商业综合楼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某综合楼内气体灭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