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名宿谢葆璋

2016-05-10 10:37王淼
军事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北洋学堂舰队

王淼

现代著名作家冰心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她的父亲—谢葆璋却鲜为人知。其实,谢葆璋是清末民初中国海军的重要人物,一生颇具传奇经历。

塾师的儿子

谢葆璋,字镜如,1865年1月3日出生于福州。谢葆璋的父亲谢銮恩是谢家第一个读书识字的人。

谢銮恩,字子修,谢葆璋出生时,他已是一位颇有些声望的塾师了,在福州城内的道南祠授徒为业。谢銮恩宽和仁厚,结交了不少有才学的朋友。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林纾和思想家严复,都是他的至交。

谢葆璋是谢銮恩的第三个儿子,4岁时母亲离开了人世,是父亲和姐姐抚养他长大。谢葆璋和两个哥哥自幼跟从父亲学习。后来,两个哥哥都继承了父业,做了教书先生。而谢葆璋却和许多福州子弟一样,加入了海军的行列。

水师学堂的高材生

1881年,谢葆璋父亲的好友、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专程回到福州,招考海军学生。

严复见到谢葆璋,觉得这个16岁的少年是块当海军的好材料。于是,出了两道题给谢葆璋做,算是考试。一道是诗题,题目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另一道是八股的破题。谢葆璋做完后,严复很满意,决定收下这名学生。

谢葆璋跟随严复来到天津,走进了设在紫竹林的水师学堂,成为一名轮船驾驶班学生。

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是福州船政学堂,建于19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福建、南洋、北洋和广东的4支舰队相继成立,急需大量海军人才。李鸿章在1881年创办了天津水师学堂,直接为北洋舰队输送人才。谢葆璋等30人是该校的第一届驾驶班学生。

谢葆璋等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了全部课程。李鸿章在谈到这届学生学习的紧张和学业的进步时说:“自开堂以来,一日之间,中学、西学、文事、武事,量晷分时,兼程并课,数更寒燠,未尝或辍。叠经季考诸生课业,月异而岁不同。”

谢葆璋等毕业前夕,李鸿章邀请英国和俄国的海军官员来校会考。他们认为,欧洲海军学校学生到上练船阶段才能学到的一些课程,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已经提前学完。李鸿章对此非常满意。

1884年11月,谢葆璋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结束课堂学习,转上“威远”号练习舰实习。

欧洲接舰

1887年,北洋舰队的“致远”“靖远”“来远”“经远”四艘主力巡洋舰,分别在英国、德国建成下水。李鸿章汲取以往购舰的教训,决定派北洋舰队的官兵前往英德两国接收,不再由洋人送舰来华。这样做,一来可免“雇募资遣之烦”,二来可使接舰官兵“复得沿途练习之益”。李鸿章选派邓世昌、叶祖圭、邱宝仁、林永升担任四舰的管驾官(舰长)。同时,每舰派一名大副和两名学生,协助驾驶。谢葆璋作为学生参加了这次接舰行动,与邱宝仁等负责接收“来远”舰。

谢葆璋

这年2月,接舰官兵400余人,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亲自率领下,乘坐招商局的轮船,从天津出发,前往欧洲。抵达英国后,谢葆璋等部分官兵又转往德国接收“来远”“经远”两舰。

接收完毕,两舰驶往英国,与在这里接收的“致远”“靖远”会齐。随后,在英国举行了隆重的接舰典礼。当时,偌大中国竟然连一首国歌都没有,只好临时选了一首《妈妈好糊涂》的民歌曲调,作为国歌演奏。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谢葆璋的心,许多年以后,他还用此来教育子女。

10月,从英德接收的4艘巡洋舰,在中国人自己的驾驶下,穿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过好望角,经印度洋,顺利抵达福建厦门。第二年,四舰驶来北方,加入北洋舰队。

此后,谢葆璋便留在“来远”舰上任职。1892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来远”舰驾驶二副。

血战大东沟

1894年的黄海,战云密布。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舰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护送援朝陆军的返回途中,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装甲舰队大决战。谢葆璋作为“来远”舰上的枪炮官,参加了这次著名的大海战。战斗一开始,北洋舰队就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激战数小时后,英勇的“致远”“经远”等舰相继沉没,“广甲”“济远”两舰先后撤出战斗。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本队6舰,将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团团包围。被称为“帝国精锐”的“吉野”等4艘快速巡洋舰,则将谢葆璋所在的“来远”舰和“靖远”舰死死咬住,形势十分严峻。

冰心(左)和大弟谢为涵(中)与父亲谢葆璋在烟台的留影

“来远”舰在敌舰的疯狂围攻下,中弹200余发,尾炮失灵,弹药舱爆炸,全舰燃起熊熊大火。危急之中,谢葆璋表现十分英勇,冒着敌舰的炮火,率领十兵奋力救火,终将大火扑灭,保住了军舰。“来远”舰带伤坚持战斗,直至日舰先行逃离战场。

刘公岛逃生

大东沟海战后的第二年,谢葆璋又随“来远”舰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

在北洋舰队的英勇抵抗下,日本海军对威海卫的正面进攻迟迟不能得手。于是,日军派出鱼雷艇队,借夜暗的掩护,潜入港内进行偷袭。

2月5日夜,日军鱼雷艇施放的鱼雷击中了受伤的“来远”舰。随着一声巨响,“来远”舰庞大的身躯急速地翻转,露出了红色的舰底,不久即沉入海底,舰上官兵30多人遇难。谢葆璋在军舰爆炸的刹那间,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凭着一身好水性,拼命游上了刘公岛,得以死里逃生。几天后,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全军覆没。

重返北洋舰队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将北洋舰队编制取消,数以千计劫后余生的海军官兵被遣散回乡。谢葆璋辗转回到福州,和家人团聚。

谢葆璋的妻子杨慈福14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19岁嫁到谢家。这桩婚事是杨慈福的父亲在她9岁的时候,与谢葆璋的父亲做诗谈文时定下的。婚后,恩爱夫妻天各一方,会少离多。战后,谢葆璋赋闲在家,与妻子家人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1899年,清政府恢复北洋舰队。萨镇冰是福州人,与谢葆璋是同乡。谢葆璋入天津水师学堂学习时,萨镇冰任学堂正教习,谢葆璋在“威远”舰实习时,萨镇冰又是该舰管带,所以萨镇冰既是谢葆璋的长官又有师生之谊。以后,两人共事于北洋舰队,过从甚密。北洋舰队重建,急需海军人才,萨镇冰很自然就想到了谢葆璋。于是,电召他重返海军任职。

是年,清政府从英国购买了两艘4300吨的巡洋舰,一艘名为“海天”,一艘名为“海圻”,都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大的战舰。萨镇冰兼任“海圻”舰舰长,谢葆璋被任命为副舰长。

1900年10月5日,35岁的谢葆璋有了第一个孩子—女儿谢婉莹。后来,他的这颗掌上明珠,以“冰心”的名字,享誉现代文坛。

不久,谢葆璋的妻子带着仅7个月的女儿,从福州老家迁往上海。谢葆璋的巡洋舰多在此驻泊,一家人可以经常团聚。1902年冬,谢葆璋出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又离开了上海。

创办烟台海军学堂

甲午战争期间,北洋舰队在旅顺、威海的海军学校,都毁于战火。1900年,谢葆璋的母校天津水师学堂又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北洋舰队失去了最后一个人才基地。

1903年冬,北洋新的海军学校—烟台海军学堂,在海军练营简陋的营房里诞生了,谢葆璋为首任监督(校长)。

在谢葆璋的出色领导下,烟台海军学堂发展迅速,短短几年便赶上和超过了一些老牌的海军学校,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烟台海军学堂学制三年,专门培养舰艇指挥军官,是近代中国培养指挥军官最多的海军学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80%以上的舰艇长是该校的毕业生。可以说,烟台海军学堂(民国后改称“烟台海军学校”)对中国海军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葆璋治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他提出“学堂以德育为贵”“品必先于学”的思想。他在写给上级的报告中说:“圣人称许弟子首言德行,而前哲时贤举才荐士,莫不品学兼称。”而以往各海军学校“于学问精长、屡列优等者,皆优给奖赏。独品行端正者,转付缺如。诚非务本之道”。因此,谢葆璋建议由海军部设立“端品勋章”,专门颁发给品行端正的学生。同时,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发给“优学勋章”。他认为,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海军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也许是因为有甲午海战中泅水逃生的经历,谢葆璋十分强调在校学生的游泳训练。他认为,海军会游泳,如同陆军会骑马一样,是必备的技能。为此,他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学生不放暑假,在校进行游泳训练,凡游泳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即使其他课程都及格,也不能毕业。如此重视游泳训练,在其他海军学校是没有的。

被迫辞职

谢葆璋是位有进步思想的爱国军人,冰心在她的许多文章中,生动记叙了父亲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冰心的舅舅杨子玉是同盟会员,经常与谢葆璋一起作诗谈文,借抒情怀。

烟台海军学堂的学生,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中国海军的衰败状况日益不满。他们订阅了不少清政府明令禁止的同盟会报刊,开始逐步同情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个别学生甚至与同盟会建立了秘密联系。

谢葆璋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已不抱幻想,毅然辞去监督职务,带着家人离开了他倾注了8年心血的海军学堂,返回福州家乡。

当谢葆璋一家行至上海时,辛亥革命爆发。

从军学司长到海军次长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谢葆璋的同乡好友黄钟瑛,因参加辛亥革命有功,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民国首任海军部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上任后不久,电请在福州的谢葆璋回海军任职。不幸的是,黄钟瑛在这一年的12月,积劳成疾,吐血而死。

谢葆璋再次重返海军后,被安排在北京工作,担任海军总司令处二等参谋官。1913年7月4日,谢葆璋被补授海军上校军衔。8月20日,晋升海军少将军衔。10月,谢葆璋以“才具开展,办事热心”,被任命为海军部军学司司长,负责整个海军教育工作。此后的13年间,谢葆璋一直在海军部任职。

谢葆璋担任军学司长后,积极改革和整顿海军教育,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海军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推动海军教育的发展。

1915年5月7日,密谋称帝的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借以换取日本对帝制的支持。这一卖国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对。谢葆璋闻此,满怀悲愤地用岳飞笔体写下了“五月七日之事”6个大字,张贴在书房中,并和参加反袁游行回来的冰心含泪互勉,永不忘这一国耻日。

1926年6月,杜锡圭出任海军总长,谢葆璋被任命为海军次长。至此,谢葆璋的海军生涯达到了顶峰。

最后的旅程

谢葆璋担任海军部次长后不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这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洋政府军在北伐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海军总长杜锡圭与海军总司令杨树庄决定倒戈。

次年3月,杨树庄正式易帜,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海军总司令,率舰队加入了北伐军。杜锡圭、谢葆璋等高级将领则仍留在海军部,应付北京政府。6月,北京政府改组,取消了海军部。杜锡圭、谢葆璋去职。

在民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9位海军总长和12位海军次长,谢葆璋是第7位次长,也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次长。

1929年6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海军部。是时,谢葆璋已卸去本兼各职,寓居沪上。因为他是海军前辈,资历较深,经验丰富。所以,海军部聘请他担任顾问。

1930年,谢葆璋的妻子去世。不久,谢葆璋随女儿冰心离开了上海又到北京定居。此后,谢葆璋因年事已高,退出公职,闲居在家。

抗战爆发后,北京沦入敌手,冰心一家于1938年南迁昆明,年迈体弱的谢葆璋留在北京,由他的长子谢为涵负责照料。

1940年8月4日晨,身患重病的谢葆璋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75岁。

责任编辑:彭振忠

猜你喜欢
北洋学堂舰队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俄太平洋舰队将裁5000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