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结核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护理体会

2016-05-10 22:38淡笑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胸椎前路植骨

淡笑春

【摘要】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治疗的25例胸椎结核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和总结。结果:25例患者的治愈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及术后各项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胸椎结核;植骨内固定

骨结核是常见肺外结核,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为降低胸椎结核致残率,后建脊柱稳定性,已开展植骨内固定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成为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现就我院收治胸椎结核患者中胸椎前路椎骨内固定患者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5年我院骨科共行胸椎前路椎骨内固定术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1岁,平均40岁。其中两椎体22例,多椎体3例,截瘫20例。

1.2护理体会

1.2.1术前护理

1.2.1.1入院宣教骨结核病为结核杆菌感染的传染病,在治疗过程中全程、足量保证服药是治疗的关键,由于药物副作用较大,服药时间长,对患者及家属做好服药指导及告之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在骨结核的治疗中非常必要。

1.2.1.2心理护理骨结核患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患病时间长,疼痛剧烈,来院就诊时大部分已经多家医院就诊,因此对于治疗部分患者已丧失信心,要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给患者以体贴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家属讲明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家属与患者多沟通,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3体位护理体位护理关键是制动,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炎症的消退和患者的恢复[2]。胸椎结核患者每2~3小时协助其翻身1次,以防止压疮发生。翻身时动作轻柔,使脊柱保持轴位翻身,保持病灶部位固定不弯曲,不扭曲。患者排便时尽量采用一次性便器或护理褥垫,以减轻对脊柱的扭曲,减少疼痛次数。

1.2.1.4卧床护理由于脊柱结核患者在术后半年左右均需卧床,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学会晨、晚间护理。鼓励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食多餐,防止便秘及泌尿系结石,协助进行上、下肢伸展运动,防止费用性肌萎缩与关节粘连。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截瘫患者定期翻身,防止泌尿系感染。

1.2.2术后护理

1.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患者返回监护室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并给予吸氧,以改善心肺功能。如各项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可返回普通病房,对于监护中出现的各种病情变化,随时通知医生,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1.2.2.2肺部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术后伤口疼痛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咳嗽,同时由于手术及留置胸腔引流管可使肋间肌及膈肌运动受限,肺泡及支气管内积聚分泌物,逐渐黏稠而难以咳出,因而术后易致低氧血症及肺内感染[3]。在护理中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运动锻炼,教会患者及家属有关咳嗽及咳痰技巧。

1.2.2.3引流管护理胸椎结核前路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所以必须进行引流管的护理。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如颜色较红,引流量>100 ml持续4~6 h应及时报告医生,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瓶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 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经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抬高床头20°~30°,以促进胸腔引流液的引出,鼓励咳痰,促进肺膨胀。

1.2.2.4压疮护理定时给予轴式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期按摩骨隆突处,防止压疮发生。协助患者做肢体松动按摩,防止关节粘连,促进血运,防治血栓形成。

1.2.2.5功能锻炼及健康指导患者长期卧床,指导患者家属协助进行功能锻炼,以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运动时保持轴式运动,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椎体错位,指导患者必须按时服药,出院后及时复查。

2结果

术后患者截瘫均有恢复,完全恢复正常16例,部分恢复4例,均已痊愈出院。

3讨论

胸椎结核前路植骨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为胸科与骨科相结合的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胸外科及骨外科的护理知识,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较强的责任心与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25例病例中,有3例患者出现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后恢复,双下肢血栓形成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肺不张的出现提示我们,护士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意识,避免因担心椎体的稳定性而不敢进行肺部护理的恐惧心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总之,胸椎结核前路植骨内固定术的术后护理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将术前、术后的每个护理环节都做到位,才是做好术后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启秋,张光铂.脊柱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5-6.

[2]郑辉琴,邓志荣.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侧前方植骨治疗胸

椎结核[J].新医学,2004,35(4):221-222.

[3]吴启秋,林羽.骨与关节结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4.

[4]顾和燕.肺叶切除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9):1206-1207.

猜你喜欢
胸椎前路植骨
胸椎脊索瘤1例
莫愁前路无知己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
髓芯减压植骨内支撑术结合中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