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2016-05-10 00:39郭丽娟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比较研究

郭丽娟

【摘要】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性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大的危害,这种疾病通常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引发的并发症。该病症的病因是关节相连的组织血液供给破坏。,造成股骨头部位缺血坏死。它的主要病症就是经常出现持续性疼痛,然后造成痉挛,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同时造成相关部位更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残疾。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通常采用CT和核磁共振的方式,这两种医疗检测手段各有优势,本文比较了两者技术的特点,同时对股骨头医疗诊断工作提出了相应看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比较研究

股骨头坏死是由与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导致的相应病痛。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风湿类疾病引起的一种并发症,在老年中产生较大的危害。股骨头坏死比较难以完全治愈,但是早期发现就能通过正确的治疗,以及加强锻炼的防止避免疾病恶化,配合治疗就能在早期治愈股骨头坏死疾病。因此定期的检查十分必要,要在疾病在初期时及时治疗,就能远离股骨头坏死。

1、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在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的时候,或者经常抽筋等,在怀疑关节类疾病的时候应该最先采用的是核磁共振和同位素扫描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能在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技术是能最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检测手段,一般的x光和CT技术在病症早期是检查不出来的,但是CT技术能更准确的了解病症的发展情况。

2、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技术共振是将人体放在一个特定的磁场中,利用人体内原子和磁场的共振作用,产生共振信号,这种信号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分析,还原成图像,实现人体内的成像技术。同时它的优点是没有CT和X光的电子辐射作用,对人体的伤害较小。同时得到的数据较多,细胞的微小差别都能实现检测。不用移动病人,就能获得相应的组织不同方向的图像。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组织结构的诊断。同时病变的辨识能力很高,不需要借助其他的造影技术就能形成良好的图像。因此对造影过敏的病人也能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因此对很多关节疾病的前期诊断工作有有很大的帮助。

3、CT检测的特点

核磁共振的是检查股骨头坏死的的最快也是对明显的标准,它具有相应的优势,对于确诊股骨头坏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股骨头坏死分为几种时期的症状,其中第一期间,关节微疼,不容易被人发觉。同时在这个期间,CT无法检测的到相应病症。第二期间,股骨头变形,逐渐边扁。第三阶段。股骨头进行收缩,这时候疼痛消失,同时关节缝隙变窄。第四阶段,逐渐形成关节炎,关节不灵活等状态,这时已经较难治愈。核磁共振在检查第一期间和第四期间的病症样片时,区别不大,不利于医生判断疾病的阶段,但是利用CT技术,可以准确的观察到股骨头的变形过程,然后对病人进行相应阶段的治疗,因此虽然核磁共振技术在发现疾病上占有优势,但是在具体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针时就需要对CT的帮助,同时CT的价格相对核磁共振来说更加经济,同时操作方便简单。

4、对比之下核磁共振的优点

对比之下核磁共振有着更好的医疗应用,是检查的标准。在实际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疑似股骨头坏死的病例就好使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当发现确实存在疾病的时候,可以再次采取相应的CT技术,判断疾病发展的阶段。因此核磁共振有在早期发现疾病的功能。同时核磁共振不具有放射性的危害,对病人的体内也不会产生射线残留,同时辨别能力高,对人体的柔然组织有着良好的识别能力,同时在人体检查时作用广泛,能用于心脏、肺部、等肿瘤、创伤的发现。

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的金标准。骨坏死在MRI影像中有其特定的表现,当股骨头的外上区发生坏死后,骨质的修复开始于坏死区和正常骨质之间的界面,形成的新骨组织覆盖于坏死上,从而产生一个硬化边缘。在T1和T2加权相上股骨头坏死特征的异常信号被一低信号带所围绕,此低信号带即代表上述硬化边缘。如出现此"线样征"时,可确立骨坏死的诊断。修复过程继续进行,在硬化边缘的内侧形成纤维肉芽组织带,在T2加权相上其表现为高信号,此"双线征"为MRI骨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另外,在MRI抑脂相中,骨坏死组织表现为高信号。MRI检查应用于发现骨坏死的存在,除非单侧骨坏死患者用于确定另一侧是否发生坏死,而在病情随访中复查MRI用于了解病情的进展是错误的。

5、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

股骨头坏死时治疗时间较长,与各自的体质与股骨头坏死的程度有关,患者不能攀比疗效。先期以减轻症状为主,疼痛减轻或消除疼痛是关键,只有局部疼痛减轻,血液循环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对于老年股骨头坏死要视其病情和髋关节疼痛的轻重来治疗。一般来说,重点关注延缓病程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股骨头置换次数或者做到终身免除置换髋关节。

5.1减轻体重减少负重

体重过重,体型过胖,血脂高,都是股骨头坏死的诱因。减轻体重、减轻负重有利于保护股骨头,减轻坏死的周围应力,使骨的得到充足的时间修复,可以延缓病情发展。

5.2戒烟戒酒

治疗期间必须戒酒,戒烟,适当控制饮食,减少高脂肪饮食、动物内脏,注意血液中的胆固醇,血脂含量不能超标。

5.3动静结合

治疗期间千万不能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会造成下肢活动功能下降、肌肉萎缩。但站立、行走时要拄双拐,使髋关节均匀受力,减轻髋臼与股骨头之间的压力。在不负重的前提下,下肢轻度外展,髂腰肌和股四头肌收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破骨细胞活跃,减少脱钙,重塑髋关节间隙,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当骨密度恢复均匀,骨小梁恢复正常,即可弃拐行走,进行正常的活动锻炼。

6、总结

在股骨头坏死的检测过程核磁共振对比CT技术有着更好的早期发现作用,同时没有相应的射线辐射,在检测中也不需要转动病患身体,操作简单方便,是早期检测最好的办法,但是价格较高,对于以及确诊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可以采用CT的方法来辅助检测。最重要的是病患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加强锻炼。保护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赵丽娜.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

[2]胡跃春,曾秋华,刘晓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11(03)

[3]马云辉,张寿.股骨头坏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1(06)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比较研究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