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音乐教学实践蠡测

2016-05-13 01:49叶盼盼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叶盼盼

【内容摘要】兰溪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资源分布较广的县市,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如何从其生存、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其实施保护和传承已显得迫在眉睫。本文通过阐述乡土音乐进课堂的背景与意义指出其进课堂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通过音乐课《婺乡乐韵》对金华兰溪乡土音乐在一线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探讨并思考乡土音乐进课堂的积极性、合理性,以期寻求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浙江兰溪 乡土音乐 实践探索

兰溪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资源分布较广的县市,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如何从其生存、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其实施保护和传承已显得迫在眉睫。笔者侧重性的挑选了在非遗中有不俗表现的兰溪摊簧,以及学生熟稔的《诫子书》和金华婺剧,整合成一堂音乐欣赏课,大胆的进行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希望有助于学生感受家乡各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让学生在体验中继承,在参与中成长,并能为兰溪的乡土音乐传承事业尽一份绵力。

一、乡土音乐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具有地区特色或民族特点的音乐课程资源,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教育环境,丰富音乐教育内容。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重视、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新阶段。

兰溪地处浙江中西部,素有“七省通衢”、“三江之汇”之称,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于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家子弟传授“摊簧”曲调,借以消闲自娱,从此兰溪有了摊簧。但在流行音乐翻天覆地的冲击着古典音乐的今天,许多优秀的乡土音乐尤其是摊簧逐渐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遗忘,如何从其生存、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其实施保护和传承已显得迫在眉睫。

谢嘉幸老师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曾写到:“为了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构,音乐教育应该“先学乡土音乐,再学民族音乐,再了解外国音乐”。我们的学生既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和创造者,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所以全国各地,其实早已掀起轰轰烈烈的编订地方教材的大热潮。进入课堂后有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家乡各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让学生在体验中继承,在参与中成长。

二、浙江兰溪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婺乡乐韵》的教学设想

金华兰溪,它地处浙江中西部,素有“七省通衢”、“三江之汇”之称,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于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家子弟传授“摊簧”曲调,借以消闲自娱,从此兰溪有了摊簧。1900年(光绪26年),城区成立了“余庆社”,后易名为“群乐会”、“永春会”。抗战时期,兰溪摊簧民间艺人避难于乡下,摊簧传入兰溪农村永昌、诸葛、游埠等地。由于活动方式仅限于爱好者之间,传布不广,加上战乱影响,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兰溪摊簧几近绝响。

兰溪摊簧文辞典雅,演唱讲究字清腔纯和字正腔圆,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流风所及,其他的坐唱班应成员间亲朋好友之邀为喜庆助兴或敬神献唱外,一律不搞经营性唱奏。

后来,兰溪摊簧许多优美的唱腔曲调被婺剧吸收。运用兰溪摊簧创编的婺剧《李渔别传》、《苦菜花》和《僧尼会》等由此成为艺术精品。20世纪80年代,在编纂中国十部文艺集成此书的过程中,对兰溪摊簧的艺术传统进行了相应的挖掘和整理,并因此恢复创作了一批新节目,民间的摊簧演唱活动也得以开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而现在的学生对自己本地的音乐现状非常缺乏了解,所以作为人类的工程师应引导他们对这方面进行关注。

(二)《婺乡乐韵》的教学及教学反馈

本堂课教学着重围绕兰溪(摊簧)的欣赏,辅以《诫子书》的学唱与婺剧《打金枝》赏析,向学生们展示家乡兰溪的艺术瑰宝。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家乡“非遗”民间音乐的集中赏析,更深入的了解家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能够感受、体验兰溪摊簧的韵味,并初步对婺剧产生一定的兴趣;让了解兰溪摊簧发展的基本情况,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摊簧这一古老艺术,感受古韵古腔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民间艺术,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兰溪摊簧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兰溪摊簧如何传承和发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摊簧这一古老艺术,感受古韵古腔,真正做到我们中学音乐课与本土音乐摊簧的有机结合,把音乐艺术的魅力在有限的课堂中充分展现出来。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采用模仿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实践法。

本课大致的教学过程是:导入时先播放一首《兰溪之歌》的片段(片段中不出现兰溪二字),提问学生这是描写哪座城市。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和歌曲中的旋律,均能够准确回答出是兰溪。紧接着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家乡的古老曲艺摊簧及其代表作。这时学生基本不能回答,但又激发他们了解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接着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出、介绍兰溪摊簧,观看摊簧表演片段,分发摊簧资料,点出兰溪摊簧2006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学生普及“非遗”知识。最后知识拓展和课堂小结,追问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兰溪的歌曲,引出《诫子书》的教唱。

通过对兰一中学生1000份的调查问卷统计,我更加坚定了继续研究此项目的动力。数据显示,98%的学生喜欢这堂课的内容,因为他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家乡,增进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可喜的是,95%的学生看好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会发挥自己的力量去适时的宣传这些民间艺术。而在其传承的问题上,98%的学生呼吁应该进行较大的革新,注入时代的新血液,不然墨守成规,永远走不远,建议加强传媒的宣传力度,多举办几次民间的艺术展演,相关部门组织知识讲座进学校……如我所料,学生们对课上介绍的兰溪摊簧,金华婺剧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课后反响特别好,96.6%同学们感觉收获大,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有些同学要求拷贝我的课件,说要跟更多的人介绍自己的家乡。而小部分3.4%学生(非本地)则非常羡慕兰溪有这么悠久的民间艺术,并激发起对自己家乡民间艺术的强烈求知欲。

三、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自我评价

笔者觉得,要想成功的上好一节地方性音乐课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不可置疑的是,这样的课给我带来了快乐,也给学生带来了快乐,在快乐中作为老师的我感受到师生平等的和谐、师生活动的投入和师生共同参与的乐趣。在实践中我发现这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1.因为现在的学生受流行音乐影响较深,为了让学生接受摊簧,必须对摊簧进行很大程度的革新,注入新鲜元素,以适应新群体的需要。

2.由于摊簧都是用方言演唱,不会方言的学生在感知方面明显要弱一些。

3.学生普遍对家乡的时事很陌生,应引导学生多看本地报纸。

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讨,综合其爱好、性格、能力等因素组建兴趣小组,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乡土音乐的资料,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课后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家乡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不断激起对家乡炽热的自豪感。学生既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

(二)乡土音乐进课堂的进一步探索

从调查、搜集资料写教案、制作课件、实地抽样上课和统计问卷反馈情况,我的身心里都涌动着强烈的使命感,推动着我一直向前进。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为什么要丢弃自己的“精华”去一味地追崇别人的“糟粕”呢?在我看来,首先得了解“自己”,正所谓扬长避短!而乡土音乐就是我们的根,它是多少代人呕心沥血的结晶,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但是它们又长期处于束之高阁的尴尬场面。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文化艺术瑰宝,我认为兰溪的政府和相应的专业人士要义不容辞地扩大其宣传度,而兰溪摊簧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肯定了这是一个契机,对它们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要其重振旗鼓,还需要做更多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要尽快编撰校本课程,建立传承人计划,多做面向学生的讲座等等。

原始的乡土音乐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继承下来,很多都已断层,要使现有的音乐资源得以延续,第一需要后继有人。所以我们做为音乐工作者就成了不二的人选,既要把这些“资源”保护好,又要把这些“资源”一代代往下流传,音乐课便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和时间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本土音乐文化。但光光一堂课的短短几十分钟,明显很作秀,可以尝试这样推广:

1.编撰校本课程,规范进课堂;

2.组织组织老艺人来表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

3.不定期组织专家举办讲座,让更多的人关注乡土音乐;

4.举办图片展,成立兴趣组,探索这一方面的发展史。

一言以蔽之,笔者忠心地希望兰溪有识之士能够共同奋斗,为曾经的“骄傲”出谋划策!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回首往事,后代们就会为你做出的一点点贡献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加入这个奋斗的团队,一起来为家乡的精神文化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518-19.

[2] 李芸. 将乡土音乐溶于教学的实践[C]. 民族音乐,2009:72-73.

[3] 梁小宝. 浅谈乡土教材进校园的意义[J]. 新课程(中学版),2009(09):32-33.

[4] 张炎. 乡音最真,乡情最亲——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意义[G].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12):15.

[5] 邓婉雁. 千呼万唤始出来——一节地方性音乐课程的设计剖析[G].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07):5-6.

[6] 吴一峰. 兰溪摊簧[J]. 浙江摄影,2009(06):21-22.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初中物理体感实验对促进视力障碍学生学习物理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