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5-13 02:14包海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包海清

【内容摘要】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要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其关键所在。

【关键词】学科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习惯于老师讲例题、学生仿照例题做练习的学习模式,这种近乎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做题练习,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新课改极力倡导和强调课堂教学要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策略

1.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要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从而质疑问题。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基础。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却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但时至今日,“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教师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学生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挖苦。

3.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适当的问题提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我们在讲等比数列的知识时,可以先引入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即第64格放满为止。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

此时,教师便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按照宗师的要求到底需要多少麦子?相信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会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牢牢掌握。

2.关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问

一般地讲,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问。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思,思是行的起点。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教材及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对于提出问题比较新颖且有一定的深度的同学要及时予以表扬,以此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注重知识运用,鼓励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轻易地予以否定,而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比如,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时候,学生做过这样一个题:

应该说,得出这种结果的同学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只是忽视了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对此,教师不应一票否决,而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终极目的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不能让问题止于教师。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说过:“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问题的答案,而应在学生获得结论的同时,引导他们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予以解决。我们要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让问题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即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