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批互改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6-05-13 14:02曹佳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提升

曹佳敏

【内容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全批全改并没有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产生多大的效果,因此,改革作文批改理念和方式迫在眉睫。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这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文批改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批改,在批改中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互批互改 提升 作文能力

让大多数中学语文老师头疼的事莫过于作文批改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埋头苦干、精批细改,而学生全然不在乎作文本上老师呕心沥血的批改,匆匆看一眼分数,便把作文本抛至一边,与己无关了。叶圣陶曾说过:“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更是作文过程极重要的一环。所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如何改变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批改方式,如何独辟蹊径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作文的评改,《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导,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在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事实证明作文互批互改好处多多,我们必须让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

一、作文互批的积极意义

1.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立而独特的思想和意识,学生的这些富有个性色彩的思想意识多多少少会呈现在自己的习作中。而交换批改作文,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其他同龄人的性格、行为处事的特点等,从而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

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阅读量,并且对其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地增加词汇量。而作文互批,是建立在学生阅读该篇作文的基础上的。通过阅读,学生能读到不同风格、不同思路、不同文笔的文章,从而扩大了自己的阅读范围,为作文打下基础。

3.提高了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的批改作文,都需要学生调动起自己的感官,去发现、分析作文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还需要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去解决作文中的这些问题,此时,头脑处于积极运行的状态,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两本,负担不算重,每次又都是随机换人,每次批的都是不同学生的作文,批的同学有新鲜感,有兴趣。每位同学的作文,每次又都是换一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当然也有新鲜感。同时,学生还能体验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这种体验和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

5.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互批互改,学生克服了只重写作,不重修改的缺点。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同时学生掌握了作文的规范,有助于指导今后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作文互批的有效途径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激趣 巧妙引导

1.激起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作文互批互改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跟学生讲清楚作文互批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引用一些关于名人批改文章的名言和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白居易的“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的“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不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还有,如贾岛“推敲”的典故,叶圣陶先生雕琢文章、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故事。这样,为学生树立榜样,把“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融于其中,来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

2.示范引领。影响学生修改作文的主要因素是:“看不出文章的不足,不知怎样修改好”。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始评改的阶段,需要教师示范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一到两篇学生的作文进行精细批改,然后将原文和教师的批改评语印成讲义发给学生,从批改的内容和批改的方法,都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作文批改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3.制定标准。在给学生文章修改的示范后,进一步提出明确的作文批改标准,同样可以印成讲义或者通过投影仪让学生学习。具体而言,包括这些内容:(1)观点是否错误,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2)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3)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4)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5)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怎样,有否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或累赘、画蛇添足的情况,表现方法有何优缺点。(6)是否有错别字、怪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7)作文的外形,如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有无乱涂乱改的情况。

(二)文章不厌千回改——以生为本 生生互批

1.分批改小组。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按作文水平的高低平均分为四人一组,组内的每位同学根据评改标准,自行批改。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小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或者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协商。

2.二次批改,取长补短。学生批改完手头上的一篇作文后,随机和同桌或者周围的同学交换,进行二次批改,也就是说一位同学需批改两篇不同的作文,一篇作文需要被两位同学批改。二次批改时,学生除了要阅读原文,还要阅读第一位同学的批改和评语,发掘第一位同学没有发现的闪光点和不足,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批改作文时的疏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这篇文章,取长补短,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批改能力。

3.教师要宏观调控、个别辅导、积极参与。教师在整个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切不可当“甩手掌柜”,尤其是训练初期,教师的扶持、传带更不可缺少。在碰到小组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教师要积极加入,与学生一起交流、分析,如果分歧比较大的、比较典型的,可在班上集体讨论,教师需加以点拨、引导。这样的批改过程,真正体现了作文批改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的新“课标”理念。

(三)精雕细琢终成器——积极反馈 督促达标

1.作文评改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学生是批改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批改教学的主导者,批改任务应该由师生合作去完成。在进行学生互批作文之初,有不少学生随便应付交差了事,所以教师对学生已互批的作文,还有必要再收上来进行翻阅,查阅学生互批效果,同时教师也要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再次点评加工,最终写出教师评语和等级,找出学生批改的差距,然后在下次作文讲评课上,对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对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通报和点评,同时要对学生较好的文章和批改认真的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把这些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墙上的“作文园地”,或者用实物投影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和批改作文的兴趣,也能对下一次的作文互批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师讲评后,把作文下发至学生手中,指导学生认真自行阅读自己的文章和老师、其他同学的批改意见,然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评,总结文章的得失,修改、升格自己的作文。

“文从改中出,精雕终成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充分地参与作文互批互改,“教会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提升
浅析小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其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生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体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