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成因及有效教学策略分析オ

2016-05-14 17:58王维新�オ�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高中物理物理

王维新�オ�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当前的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心理障碍,导致高中物理学习的质量低下,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分析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接着从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借此提升高中物理学习的效率.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

物理是很多学生颇为头疼的学科,他们将很多精力倾注于该学科,学习成绩却始终无法提高,再加上家长和教师过于片面的评价,使学生产生了“越学越怕、越怕越差”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浮躁、焦虑、自卑、脆弱、恐惧等心理特征.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其产生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无法适应高中物理学习,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

初中物理对应具体的问题,大多是简单的现象判断或概念辨析,亦或只需要选对公式,进行简单地数据代入和运算即可得出结论.而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现象和过程则更加复杂、更加抽象,而且很多内容需要结合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运算和论证,此外还强调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物理从一开始就涉及到二次函数、方程、图像等多种数学工具的使用,对学生概括、推理、想象等方面的能力提出的要求很高.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而言,意味着思维方式上的重大挑战.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的物理学习上就出现非常严重的不适应,大部分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情况大不如前,发生严重的退步.特别是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表现优异,而在高中阶段却举步维艰,对此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衡,如果教师未能及时有效疏导,再加上家长一味地苛责,最终导致学生在面对物理学习时会产生畏惧的负面心理.

2.学生心理定位偏差,物理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在高一入学阶段,因为没有及时适应物理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缺陷,虽然付出较多,但是几次测试中屡战屡败,以致于学生不再自信,他们怀疑自己物理学习的天赋,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进而导致自身心理定位的迷失.他们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自卑感,彻底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过早将自己定位为文科生,以此来回避物理学科.这导致这批学生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找到了不再努力的借口,学习动力丧失殆尽,物理成绩一蹶不振,并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高一学习进展到动力学模块,因为需要学生将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融合起来,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里也就成为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分水岭,这一块内容成为压垮学生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他们对物理学习心灰意冷.即使后续类似“抛体运动”等内容比较简单,他们也无法振作精神去积极应对,物理学习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始.

3.学困生孤军奋战,游离在物理课堂的边缘[HJ1.5mm]

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一批特殊的群体,他们物理学习的基础较为单薄,学习方法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就是物理方面的学困生.他们自卑而孤独,学习效率低下,他们对物理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勇气将问题拿出来和老师、同学来讨论;他们脆弱而敏感,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总是垂下自己的头,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甚至认为老师的提问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以致于对物理学习产生更为严重的排斥心理;他们胆怯而拘谨,每次物理实验,他们都是充当助手的角色,完成整理仪器和记录数据等边缘工作,每次小组讨论,他们都是安静的旁听者.课后,他们通过对公式的生搬硬套来应付作业(甚至发生抄袭行为),每到考试,这批学生总是寝食难安,因此每次成绩都不理想.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1.结合图片与史实的渗透“物理是美的!”

“物理是美的!”教学中不能匆忙地呈现概念,然后就让学生做作业和解题.高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都是物理学家的思维结晶,但这些都是静态的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很难发掘隐含在其中的科学方法和思维过程,更无法品味其中简约、严谨、对称、和谐的物理美学.唯有让学生切实体验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发现过程,他们才能更加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与之相适应的图片资料与史实进行整合后呈现出来,将蕴含于其中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显化处理,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规律的发现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享受物理的美学教育.

图片(如图1)背景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花费了欧姆十多年的心血,这是数学推理和实验验证相互结合的结晶,缜密的科学思维贯穿于推理与实验过程,堪称物理学史上的科研典范.[HJ1.9mm]当时实验条件极其简陋,没有能够测量电流的仪器,欧姆多次尝试,才制成了非常精密的电流扭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欧姆探究过程的困难,并结合图片(如图1)阐述电流扭秤的基本原理,并借助实验手稿证实其推理的严密性和真实性,最后让学生体会欧姆定律的简洁与和谐之美.

2.借助于实验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好玩的!”

“学生都说物理难!”为什么?缺乏直接经验,如果我们充分借助于实验和活动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感知,就不会觉得物理难,反而会觉得“物理是好玩的!”

例如,“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干巴巴的记忆,有很多学生觉得枯燥,而且开始容易搞错,怎么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方式,体验探究过程,具体的思路如下:让学生直接参与力的提供,自主感受一下,提供力的结果会给物体的运动发生怎样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改进性设计,一同学手持瓶子,缓缓倒水(如图2所示);另外一个同学从水流的侧面进行吹气(如图3所示),以此方式直接提供作用力,这样力大小、方向全由学生自己来控制,属于直接体验.

实验器材:塑料瓶子一只(容量适当的一般饮料瓶子即可);清水若干.

实验过程:该实验可有学生分组进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参与程度.相关器材也可由学生自备,以此表明物理探[LL][HJ2mm]究活动的工具就在自己的身边.具体步骤如下.

①一同学将灌满清水的瓶子举高到一定高度,慢慢将瓶口倾斜,使水缓缓流出.

②待水流稳定时,让另外一个同学从水流的侧面吹气,从中观察水流轨迹变化.

③学生对应物体发生曲线运动条件的有关猜想,进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从整个学生探究的过程来看,学生探究过程非常积极快乐,而且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吹水流竖直向下,吹的话,水流发生弯曲.

3.借助于概念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模块化的!”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学的时候是会的,但是就是综合起来就不会解题了,这也是导致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一个原因,如何解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借助于概念图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帮助学生构建具有完整结构的物理知识体系.

例如,电场强度的概念笔者通过如图4所示的概念图,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概念就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TP9GH13.TIF,BP#]

当然,要想学生学好物理是一门学问,并非我一文可蔽之,笔者撰写本文是希望我们广大物理老师意识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所在,并积极地思考优化我们物理教学的办法,挂一漏万,还望专家同行雅正.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高中物理物理
留言板
17岁前恋爱,日后易出现心理障碍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空心病
低到尘埃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谈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克服解数学题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