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问题型探究学习”地理课堂

2016-05-14 12:26洪嫒
新一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热力环流情境

洪嫒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问题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重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型探究学习;地理课堂;激发兴趣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程标准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运。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并借助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实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军港之夜》的歌曲,设问:这首歌大家在哼唱的时候有没有认真的研究过歌词呢?“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这段歌词从理论上讲是否正确呢?因为这首歌比较经典,学生耳熟能详,且与本节课关于大气运动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音乐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观看热力环流实验的视频让学总结出在地面不同受热情况下大气的运动方向,从而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进一步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其次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出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简图,并思考白天和夜晚的情况是否相同,再对课堂导入歌词的正误做出正确的判读。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白天与黑夜时的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自己对歌词正误的判断,并分析原因。学习了热力环流之后,学生就了解了气流的运动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出由于气流的运动而使同一水平面产生的气压差异,画出等压线,总结等压线弯曲的规律,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对于问题型探究教学已被部分教师认可甚至开始尝试应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与反思。一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出具有挑战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二是要创设合适的课堂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情绪饱满、心情舒畅的情境下,思维较为放松和活跃,记忆力也达到最优状态;三是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畅所欲言,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提倡辩论与共同讨论,鼓励学生发出质疑的声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问题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轻易否定学生的猜想,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热力环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