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视角

2016-05-14 13:25杨金莲
新一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视角课堂提问高中语文

杨金莲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中语文的许多课堂教学中,尽管提问频率高,内容丰富多样,课堂热闹精彩,但实质上,这是“满堂问”、“碎问化”的表现,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思维主线,教学价值不大。那么,提问应该从哪里着手呢?我认为,准确选择课堂提问的有效视角,就能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视角

一、选择“有效视角”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深入研读文本。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备课前,教师要从普通读者、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深入研读文本。作为普通读者,认真品读文本,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艺术美;从学生的视角阅读,考虑学生要学什么,不学什么,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和兴奋点;从教师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等。教师只有这样深入而有效研读文本,把握教材内容,才有可能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有效视角。

(二)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在当今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对教材的选择、已有知识的建构及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需要等,即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是源于外部压力的应付,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和兴趣。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视角,要关注学生的自我需求和自我超越,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创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习有所进。

二、选择“有效视角”的四种途径

(一)从标题入手提纲挈领。从标题的关键词入手确定提问的视角,既能切中肯綮,又能多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例如执教《烛之武退秦师》,扣关键词“退”进行提问:如果没有烛之武,佚之狐会“见秦君”,能退秦师吗?文本主要写郑国被秦晋重兵围困时,烛之武凭借不同凡人的智谋和口才,智退秦师,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读这篇文章,很多人只关注烛之武,而忽略佚之狐。实际上,佚之狐也是关键人物,没有他,郑国就不可能有机会派烛之武退秦师。因此,这个问题表面看是探析佚之狐,实际是探析烛之武。佚之狐能不能成功,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烛之武退秦师的本领,答案是肯定没有。他没有烛之武退秦师的能耐(不勇、狡猾),但有自己的能耐,如善于洞察时事人情,善于知人善荐等。因为他,烛之武的个性才更加鲜明,这正是《左传》写人的高明之处。所以,紧扣标题设计这个问题,并结合相关情节,对人物、主题及刻画人物技巧等进行解读,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连贯流畅。

(二)提炼文中隐藏的主题词。除标题的关键词外,文本中还有一些词语好像很不起眼,但只要仔细挖掘,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具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如《阿房宫赋》的“奢”,课文从宫殿、宫女、宫宝三个层面铺叙秦之“奢”;秦也因“奢”而亡而令后人哀之,秦朝统治者的贪婪荒淫在穷“奢”中彰显,秦朝百姓的怨愤在穷“奢”中爆发,秦朝的灭亡在穷“奢”中注定,因此以“奢”为有效视角进行提问:(1)作者是从哪几个层面来表现秦之“奢”?(2)表现秦之“奢”时,写法有何异同?(3)作者极力表现秦之“奢”,其用笔是不是“奢侈”了一点?这三个问题涵盖了赏析文本的形象、表达技巧、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连贯层进,简洁明晰。

(三)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或语段。关键语句指内容上的主旨句,结构上的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以及文本反复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之纲领,是撬开文本的一个支点,选择这些语句作为课堂提问的视角,就能高屋建瓯,以一驭万。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第二段“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一个总起句,第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而言的,第二个“对于”就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的理论贡献方而言的,这是马克思人生的两个伟大贡献,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抓住这两句就抓住了此文提问的最佳视角。《咬文嚼字》末段的“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胡相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是全文实例的旨归句,是理解所有实例的标签,以此为课堂提问的视角,可以避免教学零散与琐碎。

(四)探寻学生与文本间的落差。学生与文本间的落差是指上课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理解与文本本身的内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论课堂结构如何变化,教学策略如何调整,这种落差都会客观存在。因此,要选择这样的落差进行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并缩小文本的内涵和自己阅读理解时产生的认知距离。例如《祝福》中第一段的末句“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句话初步阅读,发现与日常语句并无什么差异,但与“便剩我一个人在书房里”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这两句的意蕴差别很大。对此,著名作家汪曾琪在《关于小说语言》这样解释:“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世界所遗弃,孑然存在着了。”再如,祥林嫂改嫁贺老六之后,为什么当时鲁镇的人们没有按照旧有的习惯改称她为“贺老六嫂”呢?祥林嫂捐完门槛回来,为什么是“高兴似的”而不是“高兴地”对四婶说呢?如果老师把这样的落差作为提问的视角,就能以点带面,解决这些问题,文本中的许多内容往往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孙艳静.谈高中语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4(12).

[2]许淑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生活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视角课堂提问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