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比较研究

2016-05-14 16:07韩笑鑫
艺术评鉴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典舞芭蕾钢琴伴奏

韩笑鑫

【摘要】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训练功能和训练价值各有千秋。本文从中西方古典舞的身姿体态、技术技巧、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异同。

【关键字】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不论是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需要舞者具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活动能力,因此基本功训练课程是学习舞蹈的必修课,适用于任何舞种的教学。

芭蕾基训因遵循了人体解剖学原理与人体运动法则,一直被公认为最科学的训练方法。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是脱胎于戏曲舞蹈,在汲取西方芭蕾基训的养分中遵循中国传统的发展脉络逐渐确立起来的一套有着极具民族性的训练方法。其成形相对较晚,在时代的变迁与自身的发展中,它赋予了基训法新的气韵与新的品格。下面笔者就从身姿体态、技巧原理、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对上述两种基训体系进行比较。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身姿体态上的比较分析

在身姿体态的要求上,芭蕾基训要求身姿刚健挺拔,训练中,后背保持直立,两肩与胯对齐,脖子微微上仰,给人一种昂扬高贵的气质。中国古典舞基训吸收了芭蕾基训中对平衡感的训练,同时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比芭蕾基训多了身韵方面的训练,在身姿体态上采用符合东方人人体结构与中国人对“圆与弧”审美欣赏习惯的方式,运用拧、倾、圆、曲使重心保持下沉或较低位置,强调腰的拧、倾、圆、曲四大形态与万变不离其宗的曲线美。如戏曲体态“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一以贯之的人体“拧、倾、圆、曲”之美。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技巧原理上的比较分析

芭蕾基训中的技巧原理始终贯穿着在保持体态“直立”的基础上对控制能力与腿部肌肉力度的训练,且以旋转和跳跃为主。在旋转与跳跃等技巧性动作中,腿、膝盖、脚背一直到脚尖都要一绷到底,绷到一种极致。其中,旋转不仅强调头、手、脚与身体的协调配合,更强调对主力腿、腰背部、踝髋关节直立能力与对身体各部位控制能力的矫正练习。跳跃训练中,体态始终保持直立向上,腰背部肌肉均处于紧绷与拉伸状态。这种身姿保持直立的跳跃训练使得脚部移动更为灵活,也使腿部的爆发力与双腿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

古典舞技巧不仅发扬了芭蕾基训中对动作延伸性的追求,同时对技巧做了更为细节化的变化处理。拿转来说,就有踏步掖转、旁腿转、上步掖转、跨腿转、旁腿转等之分;跳的动作就有大、中、小跳之分与吸腿跳、弹跳等等。芭蕾基训中的“跳”讲究轻和开,以及对地球重心反抗。不管是主力腿还是动力腿,起空和落地都要保持完全外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跳,不要求所有跳都保持外开,而更多地花精力在腿的伸屈上做一些花式设计,如小射雁跳的形态:折回动力腿,掖紧膝盖半蹲。古典基训和芭蕾基训在转的动作上区别更是明显,芭蕾基训的旋转都是单一直体向上的,动作长而舒展,舞姿在转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古典舞基训里转的舞姿变化多端,除有直体的旋转,上身可直可屈,尤其突出的是以拧倾形态的舞姿造型、在“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如斜探海转,不仅要求上身呈一定的拧倾,重心要螺旋,上身还要随舞姿进行变化。

古典舞基训中的技巧相较芭蕾基训更为丰富,除了旋转和跳跃,翻与弹跳等技巧也十分出彩,并且这些技巧极富民族性。其中,翻,是中国古典舞里的创造性技巧,也是我们所引以为豪的民族技巧,是芭蕾基训所没有的技巧。其翻身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如“探海翻身”、“踏步翻身”、“收腿翻身”、“片腿翻身”等大幅度慢翻身动作,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若电闪;连续“串翻身”,如蜻蜓点水,干净利落。翻身的快慢、力度,又带给观者不同艺术感官冲击力,营造出多种感情基调,如结合演员面部表情,接连几个的慢翻身动作,就把恋人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或朋友间久别重逢一言难尽的内心惆怅刻画出来。近年来,翻身动作在保持民族特性不变质的前提上花样有了翻新,与身法结合,形成古典舞弹跳过程中独一无二的流动性风格特点成了翻身技巧最大的创新点。讲求力道精准、“发力在根,用力在梢”与“寸劲”的发力要点,极尽有柔有刚,柔中带刚之美的审美追求更是对民族风格的大胆标榜。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表演内涵上的比较分析

受中国文化——含蓄与内收的文化特质影响,中国古典舞基训强调对“神”的捕捉,且神韵上拥有鲜明的东方文化审美特征①。多数动作讲究内在感觉,这种感觉表面上依靠呼吸的控制来掌握,深层上则依靠自我长期对动觉的体悟与意会,如“含胸”、“起沉”等内收性动作形态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内聚性,“顺风旗”、“晃手”、“云手”等圆弧形态与动作划圆的轨迹则更是体现出周而复始与轮回的中国哲学精神。

截然不同,西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外放与扩张特征,古典芭蕾舞便是继承、发扬皇家宫廷风格为主的西方传统舞蹈。这种在开放与包容精神下发展起的舞蹈基训极其强调动作的外开、肢体线条的绷直延伸,注重动作外在对“形”的要求,动作大多都是呈放射形态的美学特征,对于动作的意味并没有太多追求,通常以让观众感受动作的“美”为宗旨,而并不要求观众去读懂舞蹈。

四、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音乐运用上的比较分析

基训课上的音乐伴奏是舞蹈这朵红花不可缺少的绿叶,舞蹈音乐伴奏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基训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在音乐的运用上各有千秋。

1、音乐的不同风格特征

中国古典舞基训不同于芭蕾舞基训,它有很多舞蹈动作和造型取材于古典戏曲,其神态及从手的“起法儿”到各种舞姿造型均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因此,音乐的选择、编配、演奏上均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音乐在注意体现民族韵律特征的同时,又强调五声性和声与古典和声的结合。为增强音乐的力度和张力,通常还会适当融合一些和弦,以增加音乐伴奏的厚度和起伏。

芭蕾基训多采用音乐节奏起伏变化明显的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派音乐,强调音乐与舞蹈点线对应关系,且芭蕾基训中的音乐节奏明确服务于芭蕾基训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动作的性质是音乐风格选择的依据,这种明确的动作指向性选择是古典基训音乐所欠缺的。

2、钢琴伴奏的不同艺术功用

钢琴是伴奏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基训的主要乐器,但钢琴伴奏在两种基训课上的作用极为不同。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钢琴伴奏作用明晰,其与基训课程构成音乐与形体的完美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印彰。古典舞基训的钢琴演奏要求充分结合我国古典舞的舞风特点,如钢琴伴奏中强劲有力的曲目主要运用于大跳、中跳和大踢腿等组合,进行钢琴弹奏时应注意节奏感与声音力量的穿透性、传递性;活泼欢快的曲目主要运用于串翻、点翻、射雁跳等组合,此时要求钢琴运用弹性、轻巧、通透的触键,机敏地去捕捉舞者足尖的节奏特点,营造出活泼欢快的音乐意境;抒情优美的曲目多被运用于腰、蹲、擦地等组合练习中,要求钢琴伴奏具有通透饱满的音质②。

芭蕾基训中的音乐最重要的作用是“怡情悦性”,能够配合不同动作的节奏与情绪,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动作。在芭蕾基训中钢琴伴奏不是一个单纯的节拍器,它必须承担起为动作组合表达内容、烘托气氛的责任③,因为芭蕾基训课堂枯燥,讲求严谨、规范,除了舞姿要有贵族般气质和优美,对身体的要求细化到腿部、手部的肌肉线条,指尖和脚尖的延伸感,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依靠肌肉发力,整个训练过程既是力的较量,更是对舞者心智的考验。因此钢琴发出的每一个音符是否能化痛苦的运动过程为舞者们享受舒展身体美的释放常常成为人们衡量芭蕾基训钢琴伴奏是否理想的一个标准就是。如手位训练组合,主要训练的是学生肌肉的张力和控制能力。这类舒缓优美型的动作若无音乐的配合也只是机械动作,无所谓美感质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又痛苦。若能用音乐来辅助动作,学生就能在动作中释放,在音乐中加深印象。再如力量型组合,其训练目的是提高肌肉爆发力,以及肌肉线条的拉伸。若仅靠课堂上老师机械化的数拍子来进行,学生就很难感受到身体延伸的美。

3、音乐调式的差异

芭蕾基训的音乐多采用西洋大小调式,大调式具有明朗光辉的色彩,小调式具有柔和暗淡的气质④。因此在训练张力、爆发力的大踢腿组合中,一般采用大调式中比较欢快的进行曲、圆舞曲或爵士风格的音乐;训练腿部柔韧性的抬腿或屈伸腿,多采用小调式中比较忧郁的夜曲或低沉的悲歌。左手伴奏一般以整齐的八度低音与柱式和旋为主,这样的风格特点更有助于学生爆发力的迸发。

古典舞基训一般采用较多的为五声调式,以此来体现中国元素。以中间代表性动作控制组合为例,一般节奏为4\4拍。音乐风格婉转悠扬,右手在低音与高音之间游走,犹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使得学生在做腰练习时更好地表现出女生独有的柔美。再以跳组合为例,一般节奏为2\4拍,音乐节奏鲜明,情绪欢快跳跃,小跳组合轻快灵巧。中、大跳腿部弹跳能力,一般选用的音乐节奏为3\4或是4\4拍,重拍比较明显的曲子,比较适合空中舞姿的展示。

从比较中发现,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相互之间既有传承,也存在差异。中国古典舞基训既秉承了西方芭蕾基训的部分原理,同时也开发了自身的艺术特质。当下中国古典舞已初具了成为本民族一套训练系统的雏形,而这套系统在身姿体态、技巧原理、表演内涵、音乐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规范和美学追求,极富中国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中国特色。而借鉴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是中国古典舞逐步发展形成其当代“中国古典舞”多姿多彩舞蹈风貌的必经之路。作为中国古典舞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中国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芭蕾基训这两种训练体系对舞蹈演员均有着它的得与失⑤,更要认识到基本功训练方法在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中的异同,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掌握其训练科学性与艺术性,挖掘基训在古典舞中的艺术价值,完善古典舞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

注释:

①韩瑾.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②林光永.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课中的钢琴伴奏[J].科技资讯,2015,03:181.

③陈萍.浅析钢琴伴奏对基训课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14:157.

④牛杰,王永振编.大学音乐[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19-23.

⑤李德金.试论中国古典舞基训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4,24:208-209.

猜你喜欢
古典舞芭蕾钢琴伴奏
海滩芭蕾
春天的芭蕾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