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儿童书籍设计

2016-05-14 13:39冯驭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艺术性儿童

冯驭

摘 要:当下新媒体异军突起,信息技术演变的加速度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形式的出现,面对中国庞大的儿童读者群体,传统儿童书籍设计同样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文章从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书籍设计主要特征中的材料性与艺术性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儿童书籍设计如何面临这种挑战。

关键词:儿童;书籍设计;材料性;艺术性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8-0058-03

The Childrens Book Design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FENG Yu(Fine Arts Colleg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the accel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volution leads to various information forms emergence. In the face of Chinas huge population of children readers, traditional childrens book design also faces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main features of childrens book design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to face this challenge, the two aspects of the material and artistic quality will be discussed.

Key words :children; book design; material; artistic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谈到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书从信息媒介这一传统角色中走出来的可能性。在速度、密度以及容量方面,书根本没办法和电子媒介相比,但仍然很难得出结论说书的角色使命已经完成了。反而,这正是我们重新评估书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如果我们不经此重估而仍以传统方式设计书的话,那么看起来我们似乎要和时代脱节了。下面将从材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书籍设计的突破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儿童书籍设计的关键:突出材料性

纸,作为一种媒介,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只把它理解为一种携带图像和文字的抽象而中性的媒介。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互联网和各种屏幕界面,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纸的魅力与特征——它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电子屏幕的材料性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手指拂过纸面的触觉,翻动纸张时散发出的淡淡纸香,这些触觉和嗅觉带给人的愉悦使纸从媒介这一主要角色中跨出,从其区别于电子屏幕,也使其从仅仅完成传达视觉信息的责任中解脱出来,再次回到其天然性质的迷人本色:当好一种材质。探索纸的材料性,可以令我们有更愉快的用户体验,我们会更钟意于那些以适当重量和质地的材料所呈现的信息,而非那些因被压缩到狭小空间而变得更纯粹的信息。所以原研哉先生认为如果电子媒介被认为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实用工具,书则是信息的雕刻。从此,书将根据它们能多大程度上唤醒其材料性来受到评判,因为要造好一本书是基于对作为媒介的纸的确切选择。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会发现对于纸来说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除了探索纸的材料性,作为少儿书籍,开发并突出各种材料就成为了新媒体环境下最重要的课题了,尤其对于正处在感知运动期的婴幼儿来说,此阶段的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体验来获取对事物的认知,这种独特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决定其与成人阅读方式不同的是需要更多感官参与阅读。比如美国儿童绘本《Wheres My Mommy?》(图1),书中每一种小动物的纸质材料都是不同的,孩子通过抚摸材料感知认识小企鹅,并帮助它寻找妈妈。

除了开发纸的材料性,其他多种材料被运用到少儿图书的设计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思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主张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形成并塑造思想的主要来源。文字虽然提供给人们知识和信息,但是对于自然或事物的本质、形态、颜色等,则需要孩子们通过直接的体验来熟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体系。因此,意大利设计师布鲁诺·穆纳里(Bruno Munari)运用了布和塑料等多种材料制成了许多特别的书,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们也把这类书称之为“不能读的书”。(图2~图3)

这类材料性最擅长表达的感觉,恰恰是新媒体最拙于体现的,因此当下的少儿书籍设计应更加关注并开发其材料性,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少儿书籍设计更应当关注其艺术性

如今,我们买书不再是因为仅仅需要获取书本上的信息,我们赋予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意义,家长为孩子打造的小小书房和书架上满满的图书,更多情况下是希望孩子能养成阅读的生活习惯,从而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那么通过追求书籍的“艺术性”,就可以进一步加深这种文化意义。

有那么一本少儿读物,它的外观是如此精美脱俗:放在书架上不仅引人注目,似乎还有几分神秘。少儿,甚至成人见到之后,都忍不住要设法看看它的里面究竟是什么。打开封面,那是一页紧扣一页独具匠心的设计。图是美的,文字是美的,装桢设计也是美的。打开一页就有一阵激动,看过一页就有急于看下一页的欲望。从翻开书页起,读者的全副精神似注入书中,直到翻至最后的封底,才发出一声长长的赞叹,仿佛从一个梦中惊醒。再把书抚弄一番后,发现它是那么完整,难以增加或去掉什么,它的本身所蕴含的迷人的精神力量,似乎已超越了“书”这一通常的概念,而升华为一件艺术品。这种“完美性”的审美体验和参与少儿书籍设计的三大环节——文学、插画和书籍装帧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所谓的“艺术性”,应当是这三者的天作之合,关于儿童文学不是本文主要关注的重点,暂且不表,笔者想就插画和书籍设计的“艺术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培利·诺德曼(Perry Nodelman)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定义儿童图画书的艺术风格是整体来看的效果总和,是插图或文字之所以看来有别或甚至特殊的原因。夏洛特·S·赫克(Charlotte S Huck)在《儿童文学在小学》里把少年儿童书籍的艺术风格分成了八类:写实艺术、印象派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表现主义艺术、民俗艺术、卡通艺术、稚拙习俗和个人风格。像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的《小篮和小黄》,主要在书中使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讲述故事并装饰图书,就是典型的抽象派作品(图4);罗伯特·麦克克洛茨基(Robert McCloskey)的《夏日海湾》带有明显的印象派风格(图5),主要通过充满韵律诗一般的语言和对光影色彩变化的表现,描绘了一段悠闲而又充满了大自然神秘感的小岛生活。这些都是国外非常成功的儿童书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们的艺术风格,学习和借鉴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方式方法。

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并没有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中国儿童读物的发展实在与中国悠久的文明不相称,似乎在民国之前只有一本图文并茂的《山海经》可称得上是当时的儿童图画书。当时,是线装书的天下,即使是儿童书也没有因此而放弃其庄重性。固然,线装书是一种高雅的书籍设计形式,但其千篇一律的格局,千百年来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观念的迅速变化,我们的小读者似乎与以前不同了,百依百顺的儿童固然仍旧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但一个从小有思考能力并有自己选择的儿童显然更有利于他(她)以后的发展,这是人们的共识。儿童逐步认为自己并非只是小孩,而是未长大的大人,他们有能力、有权利去选择提供给他们的各种读物。每个儿童由于他们个性、素养的不同会明确地选择他们各自喜欢的书籍,不仅是书籍的内容,书籍的设计,表现形式等等。因此,面对可以自我选择的小读者们,少儿书籍设计师更应该肩负起引领具有审美价值的阅读体验的责任。

在2015上海书展少儿图书综合展区,国内图书展区图书品种之众多,固然使人眼花缭乱,但总是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相反,进口图书展区内的一套套丛书无论是形式上的统一布局,还是整体的品牌设计,都令人感觉和谐却又不失新颖,每一本每一套书都仍然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市场是检验产品最有效的手段,虽然进口图书价格不菲,但普遍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家长都还是选择了进口图书。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儿童书籍设计师和少儿插画艺术家,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小读者。我们应该提供给他们充满趣味和质量更高的东西,是经过努力的思考的真诚的东西。但是认真并不意味着精细和繁琐,那种工匠式的认真,在审美价值上不会有高的品位。设计师和画家对“新”的创造无休止的渴求,竭尽全力的探索与思考,但在画面的表现上却那么潇洒和轻松,这才是真功夫。

就少儿书籍插画而言,它并非是少儿文学的解释和补充,而是与文字并行的表述。正因为它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语言”,所以才能成为少儿书籍插画这样一个独特的范畴。插图中的内容并非就是它的内涵,虽然两者之间不可能割裂。作为绘画,它的内涵表现为一种意境,一种情调,一种不可能用文字精确“翻译”的直观感受,他所表现的内涵的深度、强烈度正是它魅力的真正所在。我们有时把它称为“灵气”,这是画家真正的思想感情与他苦苦寻求的合适形式相交汇时所迸发的火花,它在一本书中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的性质,显然与其它的成分是不同的。在今年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插画组作品中,鲜有少儿书籍插画入选,基本上还是传统连环画垄断的局面,在这样国家级的美术大展上,如果不积极主动地鼓励少儿书籍插画的创作,无疑会阻碍少儿书籍插画艺术家追求艺术的信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儿童读物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绘画是绝不能代替设计的。版面设计作为书籍插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每个插图画家在创作开始阶段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但许多年来,设计被放在被动的地位,儿童读物的版面长期以来千篇一律,显得十分单调,毫无个性和特色可言。一般认为少年儿童读物的书籍装帧设计绘画性较强,只要在书的封面上放一幅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画,再加一条书名就算是少儿读物的装帧设计了,对装帧设计的基本要求缺乏了解,对少儿读物装帧设计的特点缺乏研究是比较严重的。画画的人,大都是关心自己的画面所产生的效果,一幅挂在墙上的画,它必须有与之相配的画框,以及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才能充分展示这幅画的魅力。一张画放在书里,版式的作用绝不亚于画框的作用,好画一定还需要有好的版式来衬托。

对小读者来说,他们首先接触的往往不是书的内容,而是书的视觉形式,是它的外貌。作为装帧设计师应当充分地运用各种不同印刷、制版手段,运用不同的开本、装订效果来完成整体设计构思,从而实现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

儿童书籍装帧设计必须从属于书稿原著的内容和风格,它是在文稿作者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因此,它不能脱离原作内容随意发挥,要注意对原稿思想内涵、风格形式的了解和研究,不能只注重装帧作者个人风格的体现。装帧设计是书籍视觉形象的成型设计,它是包括护封、封面、扉页、环衬、书脊、插图、题头尾花、版式设计、字体开本设计、装帧材料和装订方式等等在内的整体综合设计,那么从事书籍装帧的设计师对印刷、制版装订过程和特性的了解就十分重要了。观察成功的国内外出版社,都以鲜明醒目的社标图案,完整独特的成套设计风格,以及详尽周到的广告宣传,整体出现在图书市场,如台湾泛亚出版集团的《经典导聆音乐厅》系列图书(图6)。因此,美术编辑和装帧设计者在成套盒装、版式设计、装帧材料以及多媒体广告宣传等各方面也应该都按整体设计参与工作。

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是项极有特性的综合艺术设计工作。各种绘画样式和手段,只要在整体设计的前题下,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的。但我们的画家和设计者要明确我们的创作是为小读者服务的,而不是借出版物来表现个人艺术风格的。我们的美术编辑和装帧设计者除了提高绘画艺术修养外,还应不断提高装帧设计的整体水准,以及注重对儿童读物装帧艺术特性的研究,那我们的少儿书籍装帧与插图将会更有艺术性,并且更加趋于完美。

结语

电子媒介的演变还在上演着。当前,电子媒介和书籍将继续相互影响,其路径是平行的,还会进一步深入发展。作为儿童书籍设计师和儿童插画家,创造美的意识是其创作的起点和顶点,在构想到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扩展这种美,并且要始终意识到他的终点是一本书,是参与与合作,它们各自的内涵应当得到加强和发展,而不是相互牵制和削弱,理解“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对电子媒介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革和、纪江红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艺术性儿童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留守儿童
中国传统美学下的书籍设计研究
六一儿童
设计与生活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