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题材元素符号的文化诠释

2016-05-14 14:09杜延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8期

杜延

摘 要:潮州木雕是国家级“非遗”保护与传承项目之一,素有潮州形象大使之美誉。文章从民俗文化维度切入,对潮州木雕的祥禽瑞兽、江海水族、佛仙神话、戏剧小说、树木花果、生活场景等六种题材元素符号进行了文化诠释。

关键词:潮州木雕;题材元素;文化诠释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8-0138-03

Cultural Annotation of Chaozhou Woodcarving Element Symbols

DU Yan(The Art and Design Department,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521041, China)

Abstract :Chaozhou woodcarving is one of the national "non-left"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 project, known as the reputation of Chaozhou ambassador. Articles from the angle of folk culture, Chaozhou woodcarving in six theme element symbols animals, aquarium, myth, drama novels, fruit trees, and other scenes of life wer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 :Chaozhou woodcarving; theme element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潮州木雕是盛传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是国家级“非遗”保护与传承项目之一。素有潮州“形象大使”之美誉。它主要流行于历史上旧潮州府所属的潮安、饶平、揭阳、潮阳、澄海、普宁等县,其辐射范围涵盖与潮汕有着一定文化渊源的闽南地区和客属兴宁、梅县等地方。潮州木雕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炉火纯青的技艺、系统完善的体系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享誉海内外。它以玲珑剔透和金碧辉煌的特色而独树一帜,成为与浙江东阳木雕齐名的我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

木雕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物化形态,它以自身的独特存在和社会功能的形象表现而成为一个民族艺术取向的直接外化,它具有民族或地域的信仰、宗教、伦理、民俗,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多向度的文化意蕴。潮州木雕中的各种艺术形象,往往是一种文化的意象性造型。这种造型是由含有一定文化寓意的不同元素符号所组成,其形象与文化寓意之间联络的中介,大多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体认同性和深厚民俗基础的物化元素。创作者将这种物化元素纳入到作品结构中时,常常把主体自我的思想情感投射其中而诉诸于视觉的表现形式。进入意象系统的子元素,无疑成为具有美学和文化学双重意义的木雕语言符号。在以往的木雕作品研究中,研究者多瞩目于作品造型的工艺流程及其审美特征的观照,本文拟从文化维度切入,对潮州木雕题材的元素符号按其类别进行文化解读,以求教于方家与读者。

潮州木雕题材元素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

一、祥禽瑞兽

张道一先生说过,驱邪祈福观念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艺术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早期人类主要是通过巫术仪式驱除邪恶的意念,之后又逐渐增加了以祈福纳吉的内容来抚慰自己的心灵。明清已降,由于市民文化的高扬,驱邪祈福的理念又演变为各种装饰艺术的文化主题,在表现形式上由口头、肢体的行为表演而升华到文化艺术的物化。在潮州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中,趋利避害、祈求福祉、渴望荣华富贵和延年益寿是老百姓的共同心愿,祥禽瑞兽成为潮州木雕中屡见不鲜的题材元素。在民间,对传说中的龙、凤、麒麟及现实生活中的狮、鹿、猴、鹤、龟、蝙蝠、喜鹊等皆称祥禽瑞兽。这是因为龙、凤、麒麟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势与威严,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含有飞黄腾达之意;凤是“百鸟之王”,有着美丽的羽毛,它象征着吉利和祥瑞;麒麟为我国“四灵”之首,百兽之先,是仁慈、嘉瑞的化身;狮为瑞兽,形象威猛,能驱害辟邪。在潮州木雕的瑞兽中,多以狮子为题材元素,有屏头狮、牌匾狮竹头狮、香炉狮、对舞狮等等。狮与“师”“世”谐音,所以潮州木雕常取双狮、四狮、五狮、九狮相组合。双狮往往一大一小,比喻太师与少师,或母狮与子狮,表示慈爱与温情。四狮寓意“四世同堂”,五狮寓意“五世其昌”,九狮取九与“久”之谐音,寓意长久吉祥。狮子还分南狮与北狮。潮州狮属南狮,大头大耳,鼻大嘴阔,额头凸起,双目圆瞪,异常勇猛,极富夸张的动感和艺术的张力。其它的祥禽瑞兽,或比拟,或谐音,或象征,或寓意,都含有一定的文化意蕴。例如《鹿鹤同春》,其图由鹿与鹤组成。鹿,瑞兽,敏捷善奔,形象活泼可爱。鹤,祥禽,羽族之长,传说中常与神仙、道人相随,具有仙风道骨,且长寿千岁。人称 “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鹿与“六”,鹤与“合”谐音,鹿鹤同春实即“六合同春”。东南西北天地为六合,“六合同春”寓意太平盛世,普天同庆。《马上封侯》的构图是树下有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树上挂着一个蜂窝。蜂与“封”、猴与“侯”谐音,寓意鸿福降临,马上就要封侯加爵。

二、江海水族

潮汕平原位于大陆东南隅,广东省最东端,三面环山,南临大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海域一望无垠。境内河流众多,韩江、榕江、练江、龙江等纵横交错,江海水族资源极为丰富,鱼、虾、蟹、贝类不计其数。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耕三渔七”的自然环境使潮州人对海鲜产品情有独钟,表现江海水族自然成为潮州木雕的主要创作题材。自古至今,水族木雕精品一直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它不仅表现出潮州人对海洋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潮州民间艺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与地域文化独特风尚的物化载体。

从唐代开元寺的木鱼到清末黄开贤的《半畔蟹篓》,从上世纪50年代张鉴轩、陈舜羌合作的《圆通蟹篓》到当代三位国家级木雕大师陈培臣、李得浓和辜柳希所创作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虾蟹篓》精品,潮州水族木雕的跨越式发展除了题材的丰富和雕刻技艺的不断创新之外,文化品位的提升也使其具有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例如,李得浓的力作《二甲传胪》,由螃蟹和芦草组图。螃蟹有一个又厚又硬的加壳护身,犹如壮士护甲。螃蟹的前面有两个钳状的螯摄取食物或自卫,老百姓俗称“夹子”,夹与“甲”谐音。所以,螃蟹在海洋生物学里归入有甲的介鱼类。芦草的芦与“胪”谐音。“二甲传胪”由此而来。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分童子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又有三甲之分,一甲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二甲之首为传胪,传胪即殿试的第四名。“二甲传胪”寓意科举高中,位列前四名。因此,古代进京赶考的举子大多会携带一只玉质的小螃蟹。虾与蟹同为水族,虾肢节弯曲自如,善于跳跃,寓意时来运转,捷足先登,虾蟹在装饰中常常形影不离。以虾蟹为创作题材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同时也表现了潮汕人进取好学、追求功名的夙愿。李得浓的《二甲传胪》2003年曾获得上海国际艺术节博览会金奖。传统木雕作品《年年有余》,以莲花和游鱼组成游鱼戏莲图。这是因为莲与“连”“年”谐音,鱼与“余”“裕”谐音,借助谐音而取其意。《一路连科》是由白鹭和莲花(有时也用芦苇)组合而成,这是动植物相互搭配的吉祥图案。一鹭与“一路”谐音,鹭是能涉水捕鱼的鸟类,多为白色,俗称白鹭。潮语中莲开与“连科”谐音。莲花艳丽绽放,白鹭羽洁体健,寓意吉运常临,科举及第,仕途一帆风顺。

三、佛仙神灵

在潮汕地区民众的信仰中,自古以来多数人都虔诚地信奉神灵。崇佛、拜神、祭祖、酬鬼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普遍而隆重的民俗活动。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中的吉祥祸福都是由佛祖神灵来支配的。为了取得佛祖神灵的福荫庇护,除了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外,他们还祭拜天公地母、山神河伯、风王雨仙,甚至包括五谷主、大树神。潮汕民间办事讲求行好运,图吉利,办事前总要翻一翻日历,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讲究的还要上寺庙求神问佛,抽签许愿。潮汕人的这种泛神崇神意识在木雕艺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例如《观音送子》,在侍女伴随下,佛仙观音将手中的婴儿转送给一妇人接抱,状似婴儿转生喜投母亲的怀抱,以此象征观音前来送子之意,形象逼真感人。既表现了观音的慈悲为怀,又表现了世人喜得贵子的欢乐。《八仙过海》刻划古代神话中的八位仙人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他们个个都身怀绝技,渡海时采用了各自不同的方法以比高低,给人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因此,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流传。其寓意是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各自拿出真本领互相竞赛。《八仙过海》在潮汕地区的民间绘画和艺术装饰中多有表现。“八仙”又分明八仙和暗八仙,明八仙木雕表现的是人,暗八仙表现的是物,只借用他们的“法宝”,以符号代替其人,一般刻在石质的板柱上。潮州己略黄公祠里镌刻着一幅《水漫金山寺》木雕画,由民间的神话故事雕刻而成。因为“漫”与“满”谐音,意思又有些相近,因此又有“水满金山寺”之说。水漫金山寺出自清代弹词《义妖传》,讲的是白娘娘的爱情波折。鲁迅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里曾提及此事。民间多为白娘娘抱不平,憎恨法海多管闲事——也许是一种嫉妒心理作怪吧!白娘娘的故事一直以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在民间流传。潮汕人这种崇佛敬神的原始信念在民间艺术中得以绵延,但现在已经有所改观。艺匠们在雕塑神佛时,并非表现他们高高在上的威严,而是突出他们关心民间疾苦,仁慈、善良、普渡众生,具有超人本领的一面,彰显人类生命的活力和情感的纯真,从中汲取精神的鼓舞和前进的力量,从而反映出人民大众对真善美的憧憬与追求。当然,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历史惯性和文化素质的局限,在某些木雕作品中还夹杂着一定的封建意识和落后陈腐的观念。

四、戏剧小说

潮州戏是潮州地域文化的菁华之一。它历史悠久,传播极广,除流布潮汕及周边各县市外,还远播港澳台地区和海外潮人的聚居地。它反映了潮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情愫、民俗风情和渴望幸福吉祥的心理诉求,深受潮人的喜爱而历久不衰。潮州戏中的人物故事自然而然地成了潮州木雕的创作题材。舞台上的帝王将相、文武百官、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丫鬟小姐、差役马弁,甚至连蟒袍乌纱、龙车凤辇、刀枪剑戟、帅旗令箭等各种道具也都被搬上了木雕的画面。如潮州木雕宗师张鉴轩的代表作之一《陈三五娘》,就是根据流传在潮汕和闽南地区的同名潮戏而雕刻的。来自福建泉州的陈三和来自潮州的五娘在火树银花、锣鼓喧天、丝竹弦音、欢歌笑语的元宵节巧遇相逢,作者成功地运用木雕语言,把人物半是惊喜、半是娇羞、含情脉脉、一见钟情的怀春心理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从而成为讴歌男女情爱的经典之作。《七贤上京》选用明朝崇祯戊辰年间,潮州七书生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禾、梁应龙、杨在斯、李士淳进京赶考,骑马行走在千山万水之间,几位书童肩挑书籍琴剑跟随相伴。七俊贤同登进士榜,成为潮州历史上的一大盛事而流芳百世。整幅作品采用镂空通雕的形式,人物排列先后呈S形,中间穿插城关、牌坊、客店等,打破时空的限制,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反映潮州历史上文化繁荣昌盛和人杰地灵的人文地理环境。《蓝关雪》是依据潮戏的故事情节,写韩愈因上表唐宪宗反对奉迎佛骨而遭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路经蓝关时遇到大雪封道,车马不前,饥寒交迫,历尽千难万险后才抵达“飓风鳄鱼”的潮州。任职内释奴除鳄,兴农办学,泽惠黎民,受到潮州人的衷心拥戴。其主旨是缅怀和赞颂韩文公治潮时的丰功伟绩。以潮州戏的内容为题材是潮州木雕异于其它木雕的显著特征。除了潮戏题材外,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也是潮州木雕题材的另一来源。《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长坂坡”“空城计”,《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说岳全传》中的“岳母刺字”“岳飞抗金”,以及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等巾帼英雄故事,有的表现精忠报国、捍卫民族尊严;有的歌颂除暴安良、祛邪扶正;有的赞美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有的弘扬仁义道德、忠贞不渝……刻划群体形象,反映复杂的故事情节是潮州木雕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之一。

五、树木花果

在潮州木雕中,树木花果除了再现自然山水、秀丽风光外,常与其它鸟禽、鼠类相结合,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就常见的木雕作品来讲,树木多为松、竹、梅,人称“岁寒三友”,是人品的象征;花类多为牡丹、荷花、梅花、菊花,分别象征富贵、雅洁、坚贞和淡泊(一说吉利,因为菊与“吉”谐音);果实多为桃子、葡萄和石榴。桃子象征长寿(寿桃),葡萄和石榴象征多子多福。例如,木雕《富贵平安》,在一个瓶子里栽培着一株盛开的牡丹。瓶与“平”谐音,取意平安。牡丹盛开时花香盖世,色绝天下。唐代诗人李正封《牡丹诗》咏其“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不仅有“国色天香”之桂冠,还有“花王”“富贵花”之美称。欧阳修盛赞牡丹是“天下真花”。中国人自古都视牡丹为富贵与荣誉的象征,寄托老百姓祈盼国富民安的心愿。木雕《子孙满堂》以松鼠、葡萄组合为图。十二天干中“子”属“鼠”,葡萄的味道有点酸,在潮语中“酸”与百家姓中的“孙”同音。葡萄架上藤蔓满堂,蔓与“万”谐音,且葡萄籽(子)小而多,“子孙满堂”由此而来。又如《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菊花有“四君子”之称,是我国绘画和木雕的传统题材之一。它们风采纷呈,各有秉性,别具君子人格之风。梅,坚贞自守,不屑与桃李在春光中争妍斗奇,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胜寒时傲然挺立,在瑞雪纷飞中繁花满树,幽幽暗香,阵阵袭人。正如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还有着传春报喜的作用,“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喜鹊落在梅树上,寓意喜上眉梢(梅与“眉”谐音),喜事临门。兰,优雅脱俗。常生长于深山野谷,有“空谷幽兰”之说。它虽然没有绚丽夺目的鲜花,却耐得住寂寞,不取媚于人,具有“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度。以素淡的芳香永葆本性之美,以幽雅的清新博得人们的垂青。韩愈《猗兰操》诗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赞美兰的自信、雅洁和不沽名钓誉的高贵品质。竹,高风亮节。挺拔秀丽,柔中有刚,岁寒不凋,终年长绿。古人用“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不可丧失气节。菊,清新淡泊。在晚秋斜阳下,不畏严霜,独立寒秋,傲然绽放。那种扶疏而恬淡的神态,俨然成为君子宁静淡远、自得其乐精神的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五》)正是陶渊明式志士的人格写照。“梅兰竹菊”以梅的“傲而不俗”、兰的“幽而不愠”、竹的“虚而不佻”、菊的“丽而不娇”受到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潮州木雕艺人创作的永恒题材。

六、生活场景

潮州木雕是潮州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潮州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载体。它孕育和成长于老百姓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是一定历史时空下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剪影。潮州艺人喜欢将老百姓所熟悉的一些自然景物、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巧妙地融汇在一起表现出来,借以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和未来前景的企盼;同时也促使他们不断追求与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根据不同题材和不同功能,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以丰富木雕的题材与内容,使木雕艺术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与审美取向。如《耕读渔樵》,其图以农夫荷锄、渔人撒网、樵夫挑柴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耕种、打渔、采薪等农家活动。在表现读书时则一改书生面壁苦读的常态,而以书生骑马在前,书童负籍于后的科举赶考图取而代之,生动传神地彰显出家业兴旺与书香盈门,既是对家庭生活殷实忙碌的写真,又是对美好理想家庭的憧憬。《安居乐业》以鹌鹑、菊花和枫叶组合而成。鹌与“安”谐音,菊与“居”谐音,枫叶取“枫树落叶”之意,不仅落叶与“乐业”谐音,而且枫叶到了秋天常常变为红色,含有红红火火的寓意,安居乐业之意表现得深入浅出。潮州陈家祠刻有一幅《共创大业》的木雕,在一株硕果累累的高大芭蕉树下,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兴致勃勃地到处觅食。此雕饰以芭蕉的大叶谐音“大业”,用老鸡带领小鸡觅食象征长辈带领子孙艰苦创业。通俗易懂的形象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并给未来的生活增添了希冀和力量。

潮州木雕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美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特征,它主要集中在“福禄寿喜”四个热点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上。福是幸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禄是俸禄,包括金钱、地位和功名;寿即长寿,居人类百福之首,是人们的共同心愿;喜,指生活中的各种喜庆之事,喜出望外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真是善与美的前提,没有真就没有善与美;善与美是真的终极宗旨,没有善与美真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潮州木雕以缜密、精致、纤巧、瑰丽的美学特色,以丰富、广博、深邃、吉祥的文化意蕴,让人们一次次地感受到视觉上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爱的洗礼,从中可以看到潮州人的思想情操、行为方式、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地域风采。这就是潮州木雕的文化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502-503.

[2]王大勇.潮州木雕艺术地域特色探究[J].装饰,2011(5):84.

[3]李蔚.精湛华丽的潮州金漆木雕[J].收藏家,20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