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秋: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6-05-14 03:43
商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境生态

长期以来,中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以及后发优势,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道路。各种环境问题现在已经集中爆发。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研讨环境问题大有深意。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上世纪80年代就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致力于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中国政府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颁布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进程加速推进取得了积极进展。

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

在污染治理方面,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25亿吨增加到了1.82亿吨,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基础(能力)由5.8亿千瓦增加到了8.9亿千瓦,安装率由83%增加到了99%以上。安装脱硝设施的煤电基础(能力)由0.8亿千瓦增加到了8.3亿千瓦,安装率由12%增加到92%,累计有1.6亿千瓦的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随着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煤电行业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在绿化方面,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发展空间布局,全国六省市基本完成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加强战略和规划评估,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对发展定底线画框子。

过去五年,国家层面相继完成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评,完成了3000多项规划环评审查,加强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现行有效国家环保标准达到了1700多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累计淘汰炼铁产能8920万吨,炼钢9000万吨,水泥6.5亿吨,电解铝205万吨,平板玻璃1.6亿重量箱,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47%和5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2%和48%。在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0.36%提高到了21.6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自然保护区2740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部分珍惜濒危物种的种群正在逐步恢复,大熊猫受威胁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猪獾从极危降为濒危,藏羚羊已不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有7.8万个村庄完成整治任务,1.4亿农民、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通过上述措施,2015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2.9%、13%、18%和18.6%,“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减排带来的最明显变化,中国的山域面积已经回落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比2013年下降了23.6%,2015年全国达到或好于三类水质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重污染的劣五类水质下降了8.6个百分点,大城大河干流水质稳定改善。这些进步增加了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中国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在《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协议》的框架下,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分享中国经验,帮助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能力。

“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部举办了36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培训班,来自48个国家900多名环境保护官员和专家接受培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并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发展的理念和行动。

既负重前行又大有作为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工作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我们要加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与我们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中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以及后发优势,走的是压缩型的、追赶型的快速公约化道路,各种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大家看环保的发展史,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是在一两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和解决的,对比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国在相同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的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快的速度、这么短的时间,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大,中国是在较低的收入水平(阶段)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美国提出PM2.5控制时是在1996年,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8万美元,煤炭工业能耗占比仅为20%、7%左右。中国2011年提出PM2.5控制时,人均GDP为5400美元,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了68.4%,工业能耗占到了70%,能源和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较大,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更大。还要看到,中国是在发展中来解决环境问题,发达国家实现小康的时候,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中国到202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还在进行,在人类迄今为止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不超过10亿,主要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国是另外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有高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的限制,难度极大。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模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在这些地区具有锁定效应,经济总量和增量仍然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伴随经济下行(可能)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一些地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和动力会削弱,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寄希望一蹴而就,又要全力攻坚、扎实作为。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十三五”时期,中国环保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三大防治战役,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联动协调,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法制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对我们来讲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关键是加快推动环保工作实现三方面转变,从主要抓污染物质量减排向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从以毒气为主向既抓毒气又抓毒症转变,从自下而上为主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重中之重是在体制机制上,更好地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建立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严格落实政府环保责任。开展中央环保督查巡视,落实省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上收环境监测事权,三年内完成国家大气、水、土壤监测点位的建设和事权上收,为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强化环境质量指标的硬约束提供支撑,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2016年在一些省开展试点,力争2018年政府换届前基本完成此项改革,推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

二是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实施好新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税等方面发展规律的制定和修订,通过环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使守法常态化,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使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性内部化,促进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持续,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督促企业落实达标排放责任,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保标准等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试点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解决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不得合理状况。

三是健全环境保护市场体系。推广绿色信贷,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方面,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保市场,建立健全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场,推行环保标志管理,实施环保领跑者制度,打造绿色供应链,鼓励发展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培育环保品牌企业,推动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成套产品、装备设备研发,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分析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四是倡导全民参与。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以及排污单位和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完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我们将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我是一个地质学背景的科学家,刚刚到环保部任职一个礼拜。能够到环境保护部工作,和我本身从事的专业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地球的环境系统是一个全程解构的系统,我长期是在各个圈层里最基础的圈层就是岩石圈系统工作,通俗地说也就是研究灾害。除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当过多年的全国人大常委,对环保方面的法律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有比较多的参与,包括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去年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我都亲自参与了修订。

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我想第一条要务就是我们都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让《环境保护法》真正能够成为保护环境的利器,真正成为治理环境的铜牙铁齿,真正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实施。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环境生态
环境保护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