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幽默文本及其翻译策略

2016-05-14 22:11许媛琳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目的论

许媛琳

【摘要】近年来海内外的幽默喜剧和幽默脱口秀备受欢迎。英语幽默文本的译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对幽默文本的认识和分类出发,探究幽默文本是否可译,以及在具备可译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用目的论和翻译补偿策略对幽默文本进行翻译。

【关键词】幽默文本分类;可译性;目的论;补偿策略

一、幽默以及幽默文本的含义

幽默一词取自拉丁语,含义是湿润。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的是林语堂。英国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首次将文本功能分为三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呼唤功能。幽默文本的信息含量低,属于呼唤型文本。幽默翻译的目的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再现原语在目的语中的呼唤功能,给人带来欢乐。

二、幽默文本的分类

1、我们采取 J. R. Schmitz的分类,将幽默划分为普遍性幽默、文化性幽默和语言性幽默三种。普通幽默的特点不够鲜明,这里着重对文化性幽默和语言性幽默进行分析。

(1)文化性幽默

看马可吐温在其名篇《国外游行记》中的一段话:

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s,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the spring,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

讀者好奇:身穿鲜红裙子的太太为何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她们与去邮局投信的近视眼有何相干当?原来在英国街头,邮筒不是刷成绿色而是刷成红色时,读者就知道,双眼近视的投信人竟把身穿红衣的太太误作邮筒,把信投入她们打哈欠时的嘴里。

(2)语言幽默

Mark Twain said to a woman sitting opposite to him:“You are really beautiful,Madam.”“I'm sorry,I really can not flatter you in the same terms as you do to me.” The woman replied arrogantly.“That does not matter,”Mark Twain commented: “anyway,you can lie as I do.”(王勇,2001: 25)

马克·吐温在这里用含蓄婉转的语言不仅保持了自己的绅士风度,而且回敬了对方损害自己面子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其独具匠心的言语策略丰富了幽默效果。

2、从幽默的构成上,幽默可以分为两类:词意类幽默和背景类幽默。

对于懂得英文的人来说,词义类幽默最为有趣、最为令人寻味的。一般来说,这类幽默的翻译难度较大。有些甚至是不可译。

(1)词意类幽默

Judge:What made you think you could park your car there?

Tourist:Well,there is a big sign that reads:“ Fine for Parking.”

英文里:“Fine for Parking”可译成“停车的好地方”,又可译作“违章停车罚款”。如果翻译成汉语,句子当然不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意思,原句的幽默意趣就完全丧失了。此句仅有一个双关词“fine”(“好”或“处……以罚款”),已显得非常难译,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关类的词,那就会令译者更束手无策。

(2)背景类幽默

英语幽默汉译时,另一个重大障碍是,对于英美国家社会和文化知识了解不足。背景知识主要涉及政治、历史、民族、地理环境、区域文化等。这些知识点在英语幽默的汉译过程当中可以说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Harriet Miers once said George Bush is the most intelligent person she had ever known and she was the second.

Harriet Miers是布什总统的律师和密友,布什曾任命她为最高法院法官,但这一任命遭到了许多人,包括被任命者本人的反对,就连共和党内部也认为她智力上不能胜任。若不知道这个背景,则无法明白这则幽默是取笑布什和Harriet Miers。

在对文本进行分类分析中作者注意到,涉及文化背景的幽默文本在翻译时由于双关词语或者中西方文化对照上出现缺失,翻译时相当困难,那么什么样的幽默文本才可译?

三、幽默的可译性

蒋学军在其著作《论英语幽默语言的翻译》中讲到:幽默语言大部分都是可译的,描述和表达类的情景,其可译性极强。文化差异性往往制约翻译的等效性。有些涉及文化背景的笑话,幽默很难转译。

可译度越小说明“完全一致”的可能性越小,E. A. Nida 的“动态对等理论”称“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基本一致”在这里,我们的要求是,两类读者反应“基本一致”。就幽默翻译总体而论, 翻译前界定剖析幽默, 弄清哪些幽默可译, 何处难译以及为什么难译都至关重要。

四、幽默语言的翻译方法

1、目的论翻译理论指导下,幽默语言的译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弗米尔创立功能翻译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即目的决定方法。目的论的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是首要准则。

首先,我们应确定幽默的目的。从本质上讲,幽默是一种喜剧,因此幽默总给人以愉悦、舒缓的氛围。其次在翻译幽默文本时,我们需考虑语内的连贯。幽默文本翻译目的的特殊性决定其语内连贯非常重要。再者,幽默效果的实现,源于“忠诚原则”,要尽量体现原文的各种幽默。

根据目的论的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以及幽默语言的特点,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幽默语言的翻译方法可采用替代法、归化翻译法、加注法。

(1)替代法

A:How do you like Kipling?B:I don 't know. I ' ve never kipled.

A:你喜欢拿破仑吗?B:不知道,我从来没有拿过破轮。

问句询问对方是否认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而回答者明显不知道这个名字,这组英文对话妙在Kipling与kipled的形式对照上,译文很好的传达了对应性,并且顾及到了通顺性。

(2)归化翻译法

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译文读者理应放在首位,仔细分析源语信息中应有意图。Peter Newmark的观点,归化是最自然的翻译形式。他还指出喜剧和闹剧的翻译通常要采用归化译法。

A:What makes a road broad?B:The letter“B”.

甲:什么使門变“阔”?乙:“活”字呗。

(3)加注法

A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Gentleman,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Beer!”(冯庆华,1997:188)

教授:这些年轻人,你们吆喝(要喝)什么?学生:啤酒。

冯庆华先生谈到:“这个双关语只能通过注释来处理。”(冯庆华,1997:188)

2、英语翻译的补偿策略

翻译补偿指的是对由文化语言差异和译者素质引起的翻译损失进行弥补,在译文中再现与原文类似的效果。如赫维和希金斯将补偿共分四大类,分别是为类比补偿,换位补偿,兼并补偿及拆分补偿。马红军根据译者所采用的总体补偿策略,将补偿分为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这些补偿策略并非完全适用于幽默文本,译者要选择恰当的补偿方式进行分析。

(1)在幽默的跨文化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人啼笑皆非的幽默,英美人士却抓不到笑点。对此类幽默我们可以采用类比补偿。类比补偿的含义是:在译语文本中,我们要运用与原文相当的手法,再现原文效果。

Sonia:Don't be a dirty old man,you dirty old man.

Jason:Huh,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冀一志,1998:236)

对于习语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我们可以将它直译为:茶壶倒嫌起茶壶盖黑啦,以求信度。对中国的大众来说,如果将其换译为“乌鸦到嫌起猪黑啦”,应该让人感到亲切可接受。

还听人说起:向他借钱,正如同从铁公鸡上拔毛。那么,对于英美人来说,则与“get blood from the stone”呼应。

(2)有多音、多义、双关等语言特征的幽默,转译时有很大的障碍,我们应采取隐性补偿。

隐性补偿指译者充分调动译入语,包括对原文加以调整,在增益、释义、归化上,体现译者总体的归化性。例如:

A:What flower does everybody have?B:Tulips.

译文. 问:每个人都有的花儿是什么花儿!答:泪花儿。

译者可放弃tulips 一词的谐音双关(郁金香、嘴唇–two lips),而换用汉语特有的一语双关,这需要译者对译入语的熟练驾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幽默文本是语力和艺术效果很强的文本,通过对幽默文本及翻译策略的研究,译者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在此基础上译者仍要清醒的认识到,译者自身的素质与幽默文本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译者要点滴积累、灵活运用,最终使幽默文本传递快乐、传递智慧。

本文指导老师:李晓红

【参考文献】

[1] 马红军. 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10): 37-39.

[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 ransla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3] 周海明, 陆 军. 近十年来国内幽默言语研究述评[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3): 149-151.

[4]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 543.

[5] 毛荣贵. 英汉幽默语言汉译漫谈[J]. 外国语, 1992(1): 48-52.

[6] 欧阳利锋. 如何翻译幽默[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2( 3): 49- 54.

[7] 朱 燕. 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的翻译[D].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 彭晓娟. 目的论对幽默翻译的指导[H].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满族特色词汇的英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