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能语法解读西方媒体对康州小学枪击案的报道

2016-05-14 22:41黄璜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态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功能语法是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功能语法解读西方媒体对康州小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来探讨功能语法对批评性阅读的积极作用,以此揭示新闻媒体并非自己所标榜的那样“客观”、“公正”,他们都为特定的组织和团体服务。作为读者的我们要提高批评性语言意识,以更好地了解我们从新闻媒体中获得的信息。

【关键词】批评语篇分析;功能语法;及物性;语态

一、引言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语言的一种分析方法已被许多社会科学所采用。及物性、人际功能系统、情态和转换是批评语言学家常用的语言分析工具。国外有许多语言学家(Halliday,1978; Fowler,1991;Simpson,1993;Fairclough,1995)从批评语言学的角度广泛深入地研究语篇与社会的关系。国内虽也有少数人在这方面做过研究(胡壮麟,1989;索玉柱,1997;陈治安等,1998),但是对此尚未予以重视。我们一直把语言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传递工具,忽视其介入社会过程,干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的作用。以英语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在影响甚至操纵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本文采用及物性、语态等批评语篇分析中常用的几个主要的功能语言学工具,对西方几家主流媒体就美国康州小学枪击案的报道进行分析,来揭示不同报道背后所隐藏的权利关系和意识形态。旨在增强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性阅读的能力。

二、功能语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工具

1、及物性

Halliday(1985/1994)把语言的元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及物性系统是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本文所提及的及物性比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更具广泛意义,因而它与传统的及物性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是指句法上的,即动词不带宾语。Halliday认为及物系统是人们用语言描述现实的基石,它把人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描述成各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江晓红,2003)现实世界中,同一过程在语言上却可用及物性系统中不同类型的过程来叙述,或者用同一过程,但变换参与者的位置。选择哪一种过程,怎样安排参与者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田海龙,2003)

2、语态

语篇转换中语态的选择也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也许正因为被动语态在句法上可省略施事者,它常被一些新闻媒体用来掩饰肇事者,含糊其辞地表达某些事物。

3、实例分析

(1)运用及物性分析实例

①Our hearts are broken 20 schoolchildren killed in U.S(CNN, December 14, 201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②28 dead in Conn. Rampage gunman said to kill mother before attack at grade school(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14, 2012)(华盛顿邮报)

③US primary school shooting kills 27(BBC, December 14, 2012)(英国广播公司)

④Gunman kills 20 children at school in Connecticut(New York Times,December 14, 2012)(纽约时报)

以上四个标题分别是CNN,华盛顿邮报,BBC和纽约时报对2012年12月14号发生在美国康捏狄格州纽敦桑迪胡可小学枪击案的报道。其中第一个新闻标题是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剩余三个为物质过程。但是三个属于物质过程的新闻标题也有所差异。CNN重点强调这次惨案给人们心里带来巨大创伤。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完整,它首先强调死亡人数为28人,接来下又对具体地点和事件做了简单描述。BBC的报道则彰显了其典型的非美国国家新闻媒体的身份特征,其首先阐明事件发生在美国,接下来说具体地点和事件。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出BBC首先要强调的是这件令人悲痛的事件是发生在美国的(而非我们英国)。这其中BBC需要阐明的一点就是美国政府负有重要责任。正是由于美国枪支管理不严,造成了这么多年幼美好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件。也暗含美国政府需要为此买单。从及物性系统上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媒体为自己国家服务,不同国家的新闻媒体强调的重点和所处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给读者造成的影响就不一样。由此可见,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可揭示说话者的报道意图和动机。

(2)运用语态分析实例

①Our hearts are broken 20 schoolchildren killed in U.S (CNN, December 14, 201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②28 dead in Conn.Rampage gunman said to kill mother before attack at grade school (The Washington Post,December 14,2012)(華盛顿邮报)

分析以上实例我们发现虽然这两则报道都采用了主动语态,看似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报道者通过调换不同成份的位置,强调了不同的内容。美国电视新闻网没有提及死亡原因,重点强调死亡人数和事情发生的地点。而华盛顿邮报则提到了死亡原因即——枪击。这也突出了报道所要强调的重点即这件惨案是由于政府在枪支管理方面管理不利引起的,现任政府要为此负责。众所周知民主党是偏左的而共和党是偏右的,华盛顿邮报总体来说政治立场是偏右的而CNN是偏左的。这就是为什么华盛顿邮报在这件事的报道中着重强调是由于政府枪支管理不善导致,CNN则侧重以人们对这次惨案的悲痛反应以及奥巴马总统为此事所做的努力为出发点。通过句子成分位置的调换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立场的新闻媒体在做报道的时候会运用不同的策略,以突出自己想要强调的东西,弱化想要弥盖的信息,这种安排方式也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不同语态和不同句法结构的运用彰显了不同的报社所坚持的不同的政治倾向。

三、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功能语法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在分析新闻媒体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分别运用及物性、情态、语态来分析四家西方权威媒体对康州小学校园枪击案所做的报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特定的新闻媒体总是为特定的主体服务,哪怕是同一个国家的新闻媒体由于自身的政治倾向不同,在报道的时候也会通过运用不同的情态、语态等传递信息,借此影响读者。媒体是政府的喉舌,他们并非自己所标榜的那样“公平”、“客观”。作为读者我们要注意培养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习惯,做到尽量客观、公正的认知消息,从而提高我们的批评性语言意识。

【参考文献】

[1] Given,T.Functional and Grammar[M]. Amsterdam/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95.

[2] Fowler.Language and Control[M]. 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9.

[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4] 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 London:Edward Arnold, 1978.

【作者简介】

黄璜(198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公共教学部英语教师。

猜你喜欢
语态
“网言网语”能走多远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在英语课堂上教授作格动词
动词“Take”的用法
动词的时态、语态
动词时态语态易错考点点睛
日语自发态的相关问题讨论
被动语态考点解读与演练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