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形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继承和应用

2016-05-14 22:41李沁苡安尊志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图形设计课程设计重要性

李沁苡 安尊志

【摘要】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文化五千年的结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是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传统艺术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已经成为东方国家设计振兴的一条希望之路。因此,通过《图形设计》课程设计,让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系统的认知和学习,并在现代设计造型中自如地运用其元素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图形;课程设计;重要性

一、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加入中国传统图形章节内容的必要性

《图形设计》课程从90年代中期在各大院校陆续开设,一直定位为视觉传达专业设计的基础课程。《图形设计》课程也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大多数院校开设的《图形设计》课程,倾向于“国际语言”的视觉化图形,将传统图形拒之门外。中国传统图形具有高度符号化、抽象化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融汇了宗教、艺术、民俗等多方面因素,意义不断叠加和丰富,继而成为一个语义丰富的文化象征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不仅可以使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大大增强了文化的厚重感。在《图形设计》课程中把传统图形融入其中,让学生系统的认知传统图形,对图形背后所承载的约定俗成、审美理念以及文化内涵的进行研究,挖掘其应用价值,通过提升、利用、重构,让传统图形与现代图形结合,让中国传统图形继续散发她那诱人的魅力,最终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又具有国际性的中国当代设计。

二、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对中国传统图形再设计

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单纯的对中国传统图形认知,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把中国传统图形融入《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意在引导学生对传统图形形式和背景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将传承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相融,并用现代创意思维和创造性的方法对传统图形进行再设计再创造。

1、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全方位学习

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并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在课程中强调对传统图形设计的系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其本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变单体零碎的学习模式为系统性教学模式。首先应该做的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全方位学习,这一步是为以后的传统图形创造性的再变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一,要让学生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传统图形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文明史,上下几千年,是中国民族集體智慧的结晶。它通过创造、提炼、发展、越来越完美,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指示性、抽象性、约定性、表意性的艺术符号。第二,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认识历代的传统图形,可分为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吉祥图案四大类进行学习。临摹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除了听老师的理论讲授外,还应完成对中国典型传统图形的临摹作业。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传统图形以及从传统图形演化而来的现代图形设计,进一步感悟我们民族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征。

2、对学生进行设计方法的引导

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元素符号部分提取,牵强拼贴的形式上,应建立在它的深刻认知的程度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美离不开形式,只有通过形式才能把美的形象性、感染性表现出来。符号元素脱离了这种形式也就丧失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了。注重形式美感是对中国传统图形利用和创造的首要原则,再设计出来的新的视觉形象要做到符合美的形式法则。那么,在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步骤、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对传统图形进行创造性的再变化。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一是化繁为简的原则。风格派在设计方面奉行“用最简洁的手段,达到最丰富的效果”,追求“机械美感”,非常重视对几何形态的研究,他们追求的目标是让设计作品“更迅速、更清晰地表达信息”。根据“国际主义风格”的理性创作思想,任何自然物象都可以转化为抽象的视觉语言。对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要遵循现代的审美,传统与时尚才能相得益彰、绽放光彩。二是采用“旧元素,新组合”的图形表现方法。重要的不是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传统元素的意谓是通过象征方式表达的。象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人们获得—图形—象征意义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在某种程度是早已客观存在的。设计语言的艺术表现是在取得符号象征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设计形式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图形的所指意谓。大致方法可分为:(1)打散重组;(2)异质同构;(3)矛盾空间;(4)提炼升华。打散重组是一种较为基础性的再设计创造。其方法主要是有针对性的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图形,分析它们的装饰特征和表现手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打散、重组,或者用基本形做重复反转、四方连续、环形围绕等创意变化和延伸。异物同构又叫共生造型这种手法被广泛地使用和传承,它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关的物象,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大胆地组合成一个奇特的新造型,它也是一种理想化、浪漫化、象征化的造型手法。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共生同构的造型方式早以出现在中国传统图案中出现。比如敦煌藻井中的三兔飞天,通过共生的构图形式,每只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长了两只兔子,造型简洁、巧妙、合理、奇特颇有现代立体派的视觉意味;还有被称为共生图形典范的“四喜童子”被日本著名设计师福田繁雄转化为自己的图形语言创作了“视觉对话”这张海报。矛盾空间的创作原理是建立在不合常理的透视基础上的,通过巧妙的构思,将两个造型共同构建在一个空间里,它们或是共享一部分的点、线、面,或是共享一部分的空间,这是利用人们的视错觉而创造出一种看似合理,其实却矛盾的空间效果。这种创作手法能让传统和现代更有趣的结合。福田繁雄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设计使图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识别性。提炼升华是在对传统图形深入解析之后,进而提取出可使用的元素,把元素进行大胆夸张和变形,可达到“形似非似,但可传神”的视觉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进行创作结合,运用以上这些表现方法。异物同构、共生造型的原理完成3至4组的同构图形创作。最后是提炼净化、想象再造。这一手法在传统图形向现代图形的转换过程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而想象再造则是一种突破,需要学生有发散性的思维。

三、结语

对于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继承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精神不必墨守成规。李可染先生在论述中国画创作时说:“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入传统,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对传统的元素要打破常规、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获得新视觉形象。同时还有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细心调研观察、设计处理好每一个细节和要素,使现代设计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

本文为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校级青年项目“在图形设计课程中探究解构中国传统图形的方法”,项目编号:JJ1384

【参考文献】

[1] 石 晶. 表现之后,造型之外——从设计符号学看中国传统图形的再设计[J]. 大众文艺, 2010(8): 155.

[2] 魏 洁. 本土文化介入的图形设计课程拓展式教学研究[J]. 创意与计, 2015(5): 94-95.

[3] 寻胜兰. 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图形设计课程设计重要性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浅析图形构成艺术在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主题招贴设计的几点心得
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表现特征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