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型高校开展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探索

2016-05-14 22:41彭琳茜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

【摘要】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公共艺术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关键。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模式仍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层面未能得到体现。本文从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列举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用型高校已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应用型高校中,为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建设则是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发展契机。

一、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的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当今大学生审美的发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以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艺术类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文字、理论、公式、图纸等理论教学方式可以撑起半壁江山,艺术类课程终极目的在于表演和欣赏,其重中之重在于身体的参与和情感的表达与交流,而这些需求恰恰是只有通过大量的说、唱、演等实践教学手段才能满足的。所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应用型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教学场地及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从而导致很多实践类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耳濡目染的实践来取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学生通过听音乐作品与老师在课堂中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如此,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如接触到艺术中的乐器,感受其中的魅力,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接受理论知识是截然不同的。享受艺术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然而,现阶段众多高校的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积极性也被大大减弱。

2、课程定位不明确,范围较狭窄

当前应用型高校虽开设了相关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但普遍存在未与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紧密结合的问题,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不够清晰。在课程开设上,主要以“音乐鉴赏”、“舞蹈鉴赏”、“戏曲鉴赏”等理论鉴赏类型课程为主,范围较为局限,缺少实践类课程,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被忽略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公共艺术课程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学生选课人数较多,对开展实践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另外,实践场所及基本设施的缺乏,使高校普遍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有所忽略。然而,艺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4、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有偏差,对艺术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选择公共艺术课程的大学生们对课程的认识存在重大偏差,对课程的真正的兴趣并不高。很多人是由于学校规章制度要求必须拿到艺术类的学分而选择课程,他们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态度消极,很少去注重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也未将艺术课程与其自身专业以及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学生对于大多数高雅艺术类型,如古典音乐、戏曲、传统歌舞剧等,虽说其本身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能引人入胜,但同时艺术自身所弥漫的高雅气质导致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我一个非艺术专业学生,怎么搞的明白那些玩意儿”的想法非常普遍。学生们不愿或不敢主动参与其中,对于艺术实践更是畏惧,对其是否能提高其审美素质及修养也是不作为的状态。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模式探索

1、更新教学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将实践教学融入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当中。教学理念的更新引领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应用型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结合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特点,需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主体性和知识的建构性等现代教学理念。另外,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一个良好的教学设备、场地、一般基础硬件设施投入,满足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同时又时刻影响着学生内心情感。良好的教学配套设施,对于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2、将学习语境化或者情境化,构建讨论和互动的机制进行实践教学。在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中,遵循其自身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集图像、数字影像、声音等于一体,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示范和启发也是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努力营造轻松又不失新奇的课堂艺术活动氛围,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動,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主体。

3、以公共艺术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对象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审美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课程设置不能单一化,要把艺术课程分成初级、中级、高级等多个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迎合各层次学生提升艺术能力的需求,发挥应用型高校的优势,充分发挥资源的合理配置,注重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流,挖掘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力求学生在了解各类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发掘和了解其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更多地把艺术实践能力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给学生固定的、经常性表现,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将形象化的教学内容,表现为具体的艺术技能的展示。

4、提升舞台体验,丰富课外艺术活动,构建校园艺术展示平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非旁观者,而是以体验者的形象参与其中。然而在公共艺术课堂上,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艺术认识存在偏差,缺少舞台锻炼,面对观众时不敢也不愿大声唱、弹、跳,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或表演能力。因此,在教授艺术知识的同时,增设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表达能力的课程,加强舞台表演实践,运用课堂与舞台的结合,定期组织安排学生观摩各类专业的艺术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社团和演出活动。尽管高校艺术教育不强调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艺术创作和表达,不仅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感受艺术,而且有助于发展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学会运用艺术抒发情感。同时,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实践的重要舞台。创造性地开展针对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开设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类社团,并给予一定专业的指导,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创新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品牌艺术活动,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实践的大力补充。

5、校内与校外的有效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开展的各项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还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实践活动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培养途径之一。如参加由政府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汇演、社区文化活动、地方才艺选秀节目等活动,通过实地的演出和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能收集民间宝贵的音乐、舞蹈、戏曲等第一手资料,既能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又提升了社会文化品位,同时也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

四、结语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艺术教育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因此,应用型高校要秉持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应用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以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和策划,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提升艺术表现力和服务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方面,并使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到质的飞跃。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课题,编号:XJ201569

【参考文献】

[1] 王庆华, 刘振球. 实践、兼容与参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思考[J]. 艺海, 2010(01).

[2] 贾 芸. 浅析应用型本科在新时期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思考[J]. 求知导刊, 2015(07).

【作者简介】

彭琳茜(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