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翻译策略探究与实例分析

2016-05-14 22:41刘叶闫玲玉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实例分析翻译策略

刘叶 闫玲玉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对外交流也不断扩大。向英语母语者介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愈加重要。概括来说,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校园景观作为物质文化部分,属于人文景观的范畴,同时又有其特殊性。本文将简单介绍国内对人文景观的翻译研究现状及校园景观翻译现状,结合人文景观翻译策略,分析校园景观翻译可采取的翻译方法,并以用山东大学(威海)的部分校园景观作为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翻译策略;实例分析

一、人文景观翻译及校园文化景观翻译的现状

近年来,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而旅游外宣资料很大一部分涉及人文景观翻译。张宁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中,分析了中英文差异,并就这些差异指出了增译、删减等策略。姚宝荣、韩琪在《旅游翻译资料浅谈》中,也提出了增補、删减、类比、创造性等策略。陆国创在《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的功能观》中,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从两者翻译失误加以剖析,论证了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是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洪明在《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指出,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

我国对于高校校园景观的翻译理论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阶段,试译也是极少数的。其作为人文景观的一种,可应用人文景观翻译的部分策略,但鉴于校园景观常与校园文化联系起来,包含丰富的内涵,有其特殊性。冯庆华曾在《实用翻译教程》提出翻译的三个条件:汉语功底要好、英语语言能力要强、知识面要广,对校园文化景观的翻译要求也十分契合,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我们定能探究出一条校园景观翻译之道。

二、校园景观翻译的策略与实例分析

1、拼音加注释汉语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包含着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意思,尽管中英文有对等语,汉字所携带的深层含义有时也不能表达出来。人文景观取名、用意,往往力求以简短的文字表现深刻的含义。因此拼音加注释,是很有必要的。

原文1:“根深叶茂”雕塑用花岗岩精雕而成,根深寓意山大历史悠久,叶茂代表山大再创辉煌。

试译:The engraving of exuberance(Genshenyemao Sculpture),was engraved in granite.In addition,“gen shen”,which means the deep root of plant in Chinese,gives a full expression of the Shandong Universitys prolong history;“ye mao”,which reveals thriving in Chinese,explains the universitys promising future.

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有根深叶茂的意思。在中文中,“根深叶茂”意思是“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发展。”在英文中,exuberance有枝繁叶茂的意思;然而,原文中“根深叶茂”有深层含义:“根深”与山大的历史联系起来,表现出山东大学作为百年名校的深厚积淀,而“叶茂”二字,则理解为山大的美好愿景。

综上,“根深叶茂”既包括了表面含义,也包括了深层含义,而一个exuberance是不足以涵盖这么多含义的。如果仅仅直译为“In addition,“gen shen”gives a full expression of the Shandong Universitys prolong history;“ye mao”,explains the universitys promising future.”在英语母语者看来,难免产生疑问。

2、直译加注释当中英文无相应对等物,出现文化空缺现象,可用直译加注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未被外界熟知,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产生空缺现象。在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语使用者不能理解的事物只能用解释的方式。当这种解释经历多次展现、传承后,才能在目标语使用者的头脑中形成具体概念。我们要尽可能地对文化空缺处进行有效地填补。

原文:玛珈山像一匹骏马,头在冬瓜顶尾,故有东有珠(刘公岛)西有马(玛芝山)之说。

试译:When you are overlooking the mountain,it seems like a horse running forward quickly,with its head lying in the end of Wax gourd Hill.In addition,it is also the original source of an old saying:“Pearl(Liu gong island)in east,and horse(Majia mountain)in west.”(In Weihai,Liugong island is located in east,and Majia Mountain located in west.)

在原文中,“东有珠(刘公岛)西有马(玛芝山)”,是汉语语言中的俗语,目标语中不存在的,即使是汉语母语者,若缺乏背景知识,也很难理解真正含义。这时,我们要尽量在追求含义明了的同时也达到形式上的“神似”,意蕴上的“化境”——因为此类文本大多形式见长,过分强调文本含义,放弃形式,会降低文本的可读性及语言效果。此例中,为了保留其形式,可以翻译成“Pearl(Liu gong island)in east,and horse(Majia mountain)in west.”再对文本进行进一步解释:In Weihai,Liugong island is located in east,and Majia Mountain located in west. 这样,我们给了目标语者一个鲜明的印象,又给其详尽的解释。

3、增译(直译加定语)对于东西方文化都存在、且内涵差异不大的事物可直译,并加上定语作为补充说明。张宁指出“旅游资料翻译方法中的增译就是对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通过增加字、词、句,对原文作进一步的解释。”

原文:2001年10月14日,时正值山大百年华诞,为纪念先贤,弘扬传统,激励后人,振兴中华,山东大学(威海)师生特建溯园以为纪念,特立碑以记之。

试译:On October 14TH,2001 Shandong University witnessed its centennial anniversary of foundation. To commemorate this moment,the campus decided to build the Pursuing Garden,which means that we should commemorate and pursue the glory deeds of the late saints,encouraging the generations to thrive Chinese nation.

溯园林中伫立了一些石碑,上面记载了山大先贤的生平事迹。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溯”有两个含义:1、逆着水流的方向走,2、往上推求或回想。作为中文读者,“溯园”很容易理解,“溯”即追溯,追溯先贤的脚步;“溯园”又与“溯源”谐音,用“溯”这个字,暗示追寻生命本源的脚步,略带神秘色彩。而对于英文读者,即使我们将溯园翻译成“Pursuing Garden”,他们也很难理解“溯”的深层含义,追寻的是什么呢?pursue在英文里,甚至常被用来表示追捕逃犯、实行计划等。如果直接进行直译,便失去了其“connotation”,仅有“denotation”。

4、省译。中国人习惯形象思维,而西方人习惯逻辑思维。汉语文化和汉语强调以意统形,句法特征为意合,语法特征为隐性,讲究对仗平衡,修饰语频繁。中国文人在行文时倾向于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比喻、排比,旅游文本更是如此。而英语文化和英语强调以形统意,重视形式,句法特征为形合,语法特征为显性,过多的翻译汉语的修饰性词语,在英语母语者看来是一种没有意义的重复。因此可将这些描述性的语言省略不译。

原文:中心水柱·随着音律的变化,各种不同组合的水型随着其变化而变化。它们他们时而壮观豪放,时而婉柔优雅,时而壮丽辉煌,变化无穷。(关于“音乐喷泉”的描写)

试译:When the music starts,the fountain dances up and down accordingly.The mainstream is thirty six meters high,cooperated with 216 small fountain in six meters high,whose scenes sometimes in passionate and sometimes in gentle.

原文中,“随着音律的变化,各种不同组合的水型随着其变化而变化。”我们不用死板的翻译成“When the music starts,the different forms of fountain change as the music changes.”只需用“accordingly”,就可以把“change as the music changes.”的意思表达出来。

再如“它们时而壮观豪放,时而婉柔优雅,时而壮丽辉煌,变化无穷。”没必要解释每个四字词语,原文的意思无非就是喷泉时而激昂时而温婉,只需“sometimes in passionate and sometimes in gentle”就可以实现。

三、结论

1、校园人文景观翻译要辨析所翻译的文本

我们在进行翻译实践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所翻译文本的类型:广义的讲,是判断该文本是文学的,还是非文学的;狭义的讲,是判断篇章元素的分类,这就有了更多的标准:是从汉英词汇角度入手:词义相符(semantic correspondence)、词义相异(semantic non-correspondence)、词义空缺(semantic zero);还是从汉英句法入手:找出共有特点,即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其不同之处,即汉语强调语义,英语则重视形式标记等;亦或从更高级的汉英篇章入手。

弗米尔和诺德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确定翻译文本有所启发:一项具体的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一个文本需要直译、意译或者是二者的中和。校园人文景观翻译是一种面向英语母语者(在此仅探讨汉英翻译)的,介绍校园文化景观及其内涵,传播校园文化的翻译任务。明确了这点之后,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选择翻译方法。

2、要对辨析出来的文本选择相应的方法

对文本做出判断之后,我们就要对翻译方法进行选择。笼统地说,翻译的方法有直译、意译还有两者的中和;在前文所列的具体的翻译方法,是针对校园文化景观这种特殊文本选择的翻译方法,当然仍需进一步补充。

如何针对文本进行策略选择呢?比如,翻译“东有珠(刘公岛),西有马(玛珈山)”这个类似俗语的句子时,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虽然汉英没有对等语,但在此用拼音加注释的方法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采用直译,一方面是为了保留原文朗朗上口的风韵,另一方面注释可让英语母语者完全明白此句话的真正含义。

3、校园文化景观翻译要考虑其受众

翻譯要考虑接受者,校园文化景观翻译更不例外。我们的翻译是针对高校的英语母语来访者进行的,因此要充分考虑以下两点:汉语与英语的词汇句法篇章差异、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考虑第一点是为了让译文更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功能相似(similarity in function)和意义相符(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考虑第二点是为了拉近与接受者的距离,更高效的实现跨文化交际,传播校园文化。可以说,上文的几个翻译方法都是在考虑这两个标准。例四更加明确:汉语修饰语繁多,在翻译时去掉繁复冗长的修饰语,只保留最精华的部分,使读者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 王 婷. 人文景观的文化蕴涵及其翻译[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 Journal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6(4),1-2.

[2] 张 宁.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 中国翻译, 1999(3):23-2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大辞典第二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987-987.

[4]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第二版[M].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2:8-9.

猜你喜欢
实例分析翻译策略
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浅谈艺术设计中UI界面设计及应用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