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文言文教学思路

2016-05-14 00:09高春艳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朗读激发兴趣

高春艳

【摘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都知道,充分的读课文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教学现代文是如此,对于文言文来说,必要的反复朗读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文言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而且篇幅短小,占时不多,特别适合朗读。

【关键词】激发兴趣;朗读;合作交流;创新

在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古典文学可谓是宝库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编入了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它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和课外阅读文言文打下基础,但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课文,如果起步教学搞得不好,将会影响到今后文言文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文言文教学任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的。要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译成白话文;要么只满足学生囫囵吞枣似地诵读,却很少在意文言文在小学课文中的出现究竟承载了什么用意与任务,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是很苍白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文言文的起步教学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根源。由于文言文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否则,学生就会怕学文言文,逐渐产生厌学文言文的心理。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激趣导入法。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针对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幻想的年龄特点,我从故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其实每一篇文言文后面都能觅得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与文章的故事可以由学生来说,在老师的导入语后,让学生举手给同学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以及课文内容故事,当然,这需要学生在课前都要按老师的要求预习,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无疑会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提高他们的学习探究的热情。其次要结合所教课文的内容,精心创设激励学生阅读课文的情境。如教学《矛与盾》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讲“自相矛盾”的故事,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看见日出日落,但谁能说说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引入课题,这样,学生阅读兴趣来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也就有了。

在让学生有了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之后,接下来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差别,字词方面的含义与现代文相比差别也比较大,古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意义的虚词等,可以通过工具书、课后注释,先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只有在初步了解古代汉语特点的基础上,阅读起来才不会觉得很困难,否则,便会出现无法读懂的局面。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都是精选的小故事。其中《伯牙绝弦》与民间传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更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圣贤,这些都是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另外,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熟读了很多文言文形式的名言警句,这些诗词格言的学习方法与文言文的学习有相通之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经历和原先具备的知识基础来引导他们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天地,给予他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以降低学生的陌生感,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树立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二、指导朗读,深化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老师都知道,充分的读课文对理解课文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教学现代文是如此,对于文言文来说,必要的反复朗读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文言课文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以及特有的气势和神韵,而且篇幅短小,占时不多,特别适合朗读。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能否正确、流利地诵读文言文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便是教学的重点。古文不朗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而对小学生来说,独立读通课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所以,教师首先要流畅自如、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老师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轻重、语气的选择、节奏的缓慢来感受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逐句指导学生朗读。在学生读通课文后,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文章的停顿、语调、语气,在读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变换不同的方式去读,在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又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加强了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自主感悟,进而促进了学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而前者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三要三不要”:一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要越俎代庖把很多该由学生自己动手的事,都由老师和一些辅导资料给帮忙代劳了。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要一字一句讲解,面面俱到满堂灌输,惟恐漏掉一处。三是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自主释译,合作交流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求学生逐字逐词地译出原文自然是不合理的。但从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大体上译出原文又是必要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有的教师担心学生读不懂,逐字逐句的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来很彻底,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句意,而是在机械地做文字串连游戏。诚然,学生在自主翻译的过程中会有错误或曲解的地方,但如果教师点拨得当,是可以得到纠正的。只有让学生自己译,他们才会体会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有利于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由于个体学生理解文言文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词句理解上有不同的地方,要提倡大家交流讨论,让个体的理解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得到补充和矫正,要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协同攻关。使个体与合作学习变得有价值。

学生在诵读翻译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因各人对文本的理解、切入角度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而且也还有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让学生把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共同解决。让学生们再一次走入文本,积极思维,互相讨论交流。当然语言上障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因此讨论理解重点词语既是理解内容的关键,又是掌握字词的最佳时机。可谓以内容牵动字词,以字词促进内容的理解。

四、白话讲写,鼓励创新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弄懂文章的内容以后,课文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真是这样,文言文教学就会陷入“古代汉语教学”的误区。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古代汉语学习”失去兴趣。所以,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復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如学习《矛与盾》《郑人买履》后,可让学生讲故事;在学习《学弈》后,可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在学习《两小儿辩日》后,可让学生表演等。在学生做上述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加进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因素。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创新了文言课堂,达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文言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教师适时当好引导者,课堂才能生机无限,活水潺潺。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朗读激发兴趣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