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6-05-14 00:09刘金红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性兴趣

刘金红

【摘要】小学的学习是孩子的基础奠定阶段,既奠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基础,也奠定了孩子的学习基调。这个基调包括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包括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方法、习惯等等,这些是影响孩子今后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学习习惯;思维活跃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存在着学困生的现象,学困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件苦差事,所以,转化学困生是每个老师刻不容缓的工作,更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困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学效果,谈一谈小学阶段在数学方面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也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形中就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因而部分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想动脑筋,总有一种依赖老师的心理,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境地,进而成绩越来越差。美国数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生对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学困生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于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和肢体动作的演示,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教授相遇问题是,学生对同时、相向、先行、后行、速度等概念不易理解。课件可以显示两个小朋友行动的方向、距离,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可观的画面,不仅带给学生良好的感官刺激,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内心获得喜悦和享受的同时,也使的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也更加活跃。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对学习这个知识点才会有更大的兴趣。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运用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声音抑扬顿挫,并运用肢体语言引起他们的注意,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选取一些接近他们生活的材料,让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来,推动他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尽可能地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向学困生提问时,问题要适当,让他们尽可能地通过个人的思维回答问题。平时要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耐心激励他们上进,有意识地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困生往往被一般的学生看不起,认为他们的智力发展低人一等,自己也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当他们有所成绩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学困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接受教师,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老师给学困予生充分的表扬,会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如果說表扬对于优等生而言是锦上添花的话,那对于学困生来讲就是雪中送炭。

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困生由于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很努力的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这样的学生上课听课效率低,重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问题,他们就是不明白,做题时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小学的学习是孩子的基础奠定阶段,既奠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基础,也奠定了孩子的学习基调。这个基调包括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包括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方法、习惯等等,这些是影响孩子今后学习的关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只要有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地喜悦。大部分学困生学习都很被动,往往依赖性很强。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和定理。不愿动脑筋去理解所学知识,遇到问题置之不理或是应付了事。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时,要注意多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多鼓励他们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功都要给予及时地肯定,让他们建立起自信,逐步训练他们解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用心善待学困生

现在的教育是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照顾的面面俱到,这时学困生可能就会由于考试、竞争等影响,感觉老师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拖后腿不受老师欢迎。如果教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再加上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更加不与老师积极互动,他们会想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你越是逼他学习,他越是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老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和这些学生谈话,让他们常常会不知不觉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集体的熏陶,进而找到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转化后进生,必须转化学困生与教师的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对话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最好方式。平日里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热情地目光都能给孩子以鼓励和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就是说,在学习上,哪怕是同一个班级,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后进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要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数学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教师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学校和授课老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绝对不能放弃,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同时,我们知道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转化学困生也一定要深入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敢想敢做,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才会生气勃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难处,付出我们的爱心和耐心,总有一天他们将变成快乐的学习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积极性兴趣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