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冲突对犯罪的影响

2016-05-14 01:40肖致春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犯罪概念

【摘要】文化繁荣的当代,文化冲突变得更加普遍和加剧。文化冲突也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冲突和犯罪有着很多内在联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对文化冲突理论加以分析,并探究其中的原理,以期能够对缓和文化冲突,预防犯罪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化冲突;犯罪;概念;犯罪环境

一、文化冲突与犯罪概念简述

清楚地了解文化与犯罪的概念,包括定义、内涵等,是研究文化与犯罪关系,乃至文化冲突对犯罪影响的根本。

1、文化冲突概念的内涵

文化伴随人类社会一直在前进发展。但关于文化的定义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互相撞击或抵触,也就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化冲突是文明生长过程的一种副产品。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甚至不同生活习俗的社会集团在相互交流之时不可避免产生视己方文化为至高,视其他文化为异己的现象。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相互接触,并产生竞争,对抗时,文化冲突就产生了。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的状态。文化冲突无处不在。其存在的历史也是绵远流长的。

2、犯罪概念的内涵

自人类犯罪的概念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犯罪现象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更并日趋科学。我国对犯罪的定义参照修订后的1997年《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而犯罪的特征争论比较大。影响比较大的是三特征说和二特征说。而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1、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处罚性。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犯罪时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处罚性。

二、文化冲突对犯罪的具体影响

塞林即索尔斯坦·塞林,美国犯罪学家、社会学家。他1938在《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率先提出“文化冲突”理论。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社会主流文化的主体是传统的中产阶级文化。中产阶级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下层阶级和其他特殊种族全体也有特定文化内涵。这两种内涵的差异是冲突产生的基础。刑法是中产阶级规范的体现,用以保护中产阶级的利益。而犯罪则成为下层阶级的文化。

塞林的这些观点极大地推动了犯罪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塞林对于文化冲突的大部分理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社会研究而得出的,包括美国的种族问题、阶层问题、移民问题等。近年来,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犯罪问题也日益激增。从塞林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文化冲突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冲突改变个体特征从而产生犯罪

(1)文化冲突导致个体行为规范的变化

按照塞林的观点,文化冲突改变的是行为规则。行为规则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即文化的产物。而当个体行为规则被刑法所代表的普遍行为规则不容许下便产生了犯罪。犯罪的产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其与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今,人已经完全变成了社会的动物。每一个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文化的受制者,他的所有行为与举动都是以其所认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当其所认同的文化并不被主流文化认同时,便会受到制约。制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家规,乡里舆论,现代媒体报道,刑法等。

社会主流文化所认同的行为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文化间不断冲突的结果,也是文化差异性的表现。按照塞林的理论,主流文化是主要的社会集团所认同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是通过认同和归属确定其社会角色。一个人不仅应该遵守该集团与其他集团共有的规则而且应该遵守该集团特有的规则。比如,某人首先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必须了解普遍家庭规范与其家庭所特有的规范,同时他可能是工作团体、宗教团体或娱乐团体的成员。同样的,他必须了解普遍规范与各行各业的特殊规范。这些众多规范会维持,并削弱早起融入、积淀于个体的规范,甚至与个体原先的规范相抵触。当其相抵触的规范不被接受时,冲突产生了。

(2)文化冲突导致个体心理的变化

个体心理即塞林文化冲突理论里强调的人格要素。人格要素意味着个人与社会或文化要素,即与人工制品、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的联结和互动文化裹含着大量的观念、制度、评价、规范。文化之间的冲突下,受众人群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意识的取舍问题。这其中有很多的是完全对立的。当某个个体在这之中经过自我批判与取舍后的观念、规范与占据主流地位的文化相违背时,便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犯罪形态的先兆。很多在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后被主流文化抛弃的糟粕文化被少数人保留,这其中很大部分被现代犯罪理论归类为犯罪心理。比如,重婚罪,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男子纳妾是合法的。而在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指导下,重婚已被列为犯罪行为。但是,很多人明知刑法中有此一条,还是触犯。这就是与个体的心理与主流文化冲突,而有所保留,并指导其行为。

2、文化冲突改变犯罪环境

(1)文化冲突滋生犯罪土壤

文化冲突看似无声无息,但实为附着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文化冲突一定需要某个场合,区域。文化冲突的区域往往成为犯罪行为滋生的温床。而那些相比而言,更加激烈的区域则是犯罪多发区域的典型。理由有三,第一,生活在文化冲突激烈的区域的人们,各自行为的差异与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很多,较容易产生激情犯罪。第二,在长期的相互不认同的日常生活中,双方往往积怨许久,也较容易产生有预谋的犯罪行为。第三,在典型的文化冲突激烈区域,各自认同己方文化的人们会因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而团结于一起,并基于前两种情况而产生更大规模的群体性犯罪。美国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文化冲突问题有甚。在其每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中,各色人种小聚居的模式随处可见,而两种不同肤色或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区域的交叉地带,文化冲突及其激烈,犯罪问题尤为严峻。

(2)文化冲突促生新型犯罪

这里所说的犯罪并不是犯罪工具,而是犯罪类型。当一种文化以强力的姿态进入另一种文化的时候,本地文化会因为被压迫而被迫进行反抗,反抗行为是多样的,演变的,从而催生出多种新型犯罪的产生。比如在中東,美国文化所代表的新型文化以军事力量为掩护,强力的冲击中东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反抗的过程中,演变出一种新型犯罪类型:恐怖主义犯罪。其手段很多:劫机,汽车炸弹,武装抵抗等。其根源在于以伊斯兰文化为主体的中东文化与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价值冲突不可调和性。

【参考文献】

[1] 李锡海. 文化与犯罪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2] 张 荆. 现代文化冲突与犯罪[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3] [美]索尔斯坦·塞林. [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犯罪:社会与文化[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肖致春,女,湘潭大学法学院2015级在职法律硕士。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犯罪概念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古代的时间概念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文化冲突”让日剧很窝火
“犯罪”种种
有些行为不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