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恢复中的作用分析

2016-05-14 02:09刘红梅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医颈椎病

刘红梅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間收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DS评分为(0.89±0.32)分,对照组为(1.25±0.41)分,观察组VD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颈椎病疼痛情况,并可对临床治疗起到辅助性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关键词】中医;颈椎病;辩证施护

颈椎病即颈椎综合征,由多种因素所致,主要包括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上述因素会导致颈椎神经、椎动脉或颈椎脊髓受到压迫,造成颈椎出现功能性障碍。临床治疗过程中,除药物治疗、牵引等方式外,还需护理配合,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基于此,我院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25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了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或一侧肩胛骨内上角出现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颈肩背疼痛,伴有上肢放射痛或麻木,在颈后伸时加重;影像学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等。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者;颈部皮肤溃烂者;依从性较差者。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32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7±3.5)岁,病程为2至10年,平均病程为(5.3±1.2)年,颈椎病类型包括神经根型7例,椎动脉型5例,交感型7例,脊髓型6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5至72岁,平均年龄为(52.1±4.1)岁,病程为3至12年,平均病程为(6.1±1.5)年,颈椎病类型包括神经根型5例,椎动脉型7例,交感型5例,脊髓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康复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辩证护理干预:(1)风寒湿阻型。此型患者可见舌质薄白,并表现出恶寒、畏风,具有小便利症状。护理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为原则。协助患者做好日常保暖,特别是颈部保暖。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控制,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潮湿。定期通风,嘱咐患者多晒太阳,以驱寒。阴雨、寒冷天气尽量不要外出活动,夏季不要睡凉席,避免受寒。饮食方面,多食用面食、大麦饼等粗粮,可食羊肉、大蒜、黄芪等祛寒。(2)湿热型。此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等。护理过程中应嘱咐患者劳逸结合,多注意日常休息,避免出现疲劳。让患者颈部佩戴颈围,起到保护作用。饮食方面可给予活血通脉之物,如鸡汤、白果、丝瓜等。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胡椒、大蒜等。(3)肝肾不足型。此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颈部隐痛。护理以滋养肝肾、强身健体为主。嘱咐患者保持充分睡眠,睡前可热水泡足、服用热牛奶。饮食方面可选芝麻、莲子、核桃等滋补肝肾。

除辩证护理外,还可对患者进行按摩,取肩井穴、大椎、合谷、曲池等穴采取揉、捏、推拿等手法进行按摩,日行一次,每次20至30min。另给予中药熏敷,药方包括:当归15g、川穹15g红花5g、马钱子10g、乳香15g、威灵仙10g。上述药方加热熏蒸颈部,日行一次,每次20至30min。

3、疗效判定

显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消失,颈部可正常活动;有效,相关及体征得以改善,颈部可正常活动,但偶尔出现不适;无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未消失甚至恶化,颈部活动吃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4、观察指标

采取VDS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颈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数愈高则表明患者疼痛愈剧烈。

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VDS评分为(2.11±0.56)分,对照组为(2.12±0.58)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VDS评分为(0.89±0.32)分,对照组为(1.25±0.41)分,观察组VD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方面,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传统中医认为颈椎病属“项痹”范畴,主要由气血亏虚、外伤劳损、风、寒、湿邪外侵所致,肾气不足为本、外邪袭络为标,具本虚标实、下虚上实的特点。治疗施护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为主。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干预前,两组患者V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VD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中医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性作用,可改善实际疗效。

中医护理干预以辩证施护为主,根据不同病型,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改善饮食、生活习惯等,促使患者颈椎恢复正常功能,并起到活血、通络、止痛之效。在辩证施护的基础上,再给予按摩、中药熏敷,进一步缓解症状。通过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又可调整肺腑功能,起阴阳调和之效;中药熏敷以预热打开毛孔,进入腠理发挥药效,具有止痛、驱寒之效,并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有利于病灶修复。

综合来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颈椎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并促进患者恢复,对改善病情、促进疗效具有良好的辅助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阿杏. 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31(24):134-136,181.

[2] 蔡丽莉. 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0(28):3179-3180.

[3] 彭爱琼. 颈椎病的临床中医护理对策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50(18):26.

[4] 廖德珺, 李筱贺, 颜雷雷. 循证护理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5(31):151-154.

[5] 马美艳. 颈椎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31(09):149-150.

[6] 任 璐.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7(23):230-231.

[7] 李小潘, 农小珍, 刘积平. 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23(01):112-113.

猜你喜欢
中医颈椎病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