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英语教学差异之比较与思考

2016-05-14 03:41沈泗珍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菲英语教学差异

作者简介:沈泗珍(1981-),女,汉族,漳州,中教一级,研究生,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教于漳州立人学校,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摘 要:菲律宾是全世界第三大英语系国家,拥有亚洲最纯正的英语环境和完善的英语教育体系,他们的英语教学对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很有启发性与反思性。本文从教师的素质,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中菲英语教学的差异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菲;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073-02

在中国这样一个单一语言的环境中,英语学习者具有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和动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影响他们学习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功,我们应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反思的问题。菲律宾是全世界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的第三大使用英语的国家。由于菲律宾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毫无疑问他们的英语教学对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会很有启发性与反思性,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笔者曾经很幸运地到菲律宾侨中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学习和交流。在菲律宾交流学习期间,笔者深深感受到中菲英语教学的不同,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

一、 爱岗敬业的教师素质

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而理想的外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优秀的人品,敬业的精神,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良好的研究能力,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了。笔者认为菲律宾的老师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菲律宾的老师相当地敬业。那里的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它当做一种事业,而不是职业。因此他们在课堂上总能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精彩非凡。

这种敬业精神最明显地体现在于他们总能把教学装于心中,连课外休闲时间也不例外。他们总会想着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课堂上的教具或者活动的材料,从而为教学更好地服务。这一点笔者是有亲身经历体会的。有一次,我们吃完比萨之后,有个菲律宾老师就把店里赠送给顾客们的30顶纸帽子带走了。起初,笔者还很奇怪,都是大人了,还要这些纸帽子干嘛呢。后来,在她的课堂上笔者见到了这些帽子。同学们戴着那些帽子好兴奋,整堂课十分的活跃。此时,笔者才明白菲律宾老师的用心。每节课,每位老师进入教室时总会随身携带一个大袋子,里面总会装满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奖品。这些奖品有的是她们亲手制作的小工艺品。奖品虽然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讲却是意义非凡,因为有了奖品,学生就更有了参与的热情。而中国的老师,也许只有在公开课上才会这么做,平常课堂比赛活动的表扬都是动动嘴皮子,一纸空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课堂的活动总是搞不起来,其根源也许就在于太流于形式。因此,以后我们在课堂比赛活动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一下他们,以实在的礼物形式来刺激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些礼物的来源也可以像菲律宾老师那样在平时就进行“有心”地收集。

“No sweat, no sweet.”(不劳无获),这是笔者从他们——菲律宾侨中学院教师身上得到的又一个深刻的感触。他们比我们中国老师要辛苦好几倍,这话一点都不夸张。笔者相信如果你在那里的话,你肯定也会被那儿的老师的表现所震撼。周末他们都得把下周整周的课备好。他们每天要上四到七节课。中午根本没有休息时间,老师学生都一样,就半个小时左右的午饭,因此有些老师只能匆忙地吃完午饭就赶着上下午的课。当中国学生海在午睡的这段时间,却已经仍然是他们上课的时候,所以当他们听说我们有将近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时很是惊讶。在某种程度上,与那里的老师相比较,我们国内的老师可谓是幸运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有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二、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目前,中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中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缺乏本国语交际规则的明确知识,过失在于学生的母语教学。缺乏对外语交际规则和交际模式的明确知识,过失在于外语教学本身。根据英语学习社会文化理论,在英语教学中要遵循几个主要原则:交际为核心,意义为灵魂,强调接触真实语言的机会,轻松快乐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来完成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们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这样就达到了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新课程也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老师只是引导者。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笔者总是感到困惑,觉得这一点很难得到实现。在听了数堂菲律宾老师的英语课后,笔者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交际型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涉及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在任务型交际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菲律宾侨中学院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活动(students-centered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执行了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还有在交际中学习等。其中的最大帮手就是课堂里的活动,比如word play , scrabble ,game ,Bingo 以及男女生之间的比赛等。这些活动的确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加趣味性,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课堂中。而在当今中国,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是件大事。由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经常会失去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菲律宾老师能够把当堂课的教学主题铭记于心,并尽其所能强调重点,突破难点。他们常用歌曲,诗歌,笑话和图画来使自己的课堂有趣活泼。与我们教学手段最大不同的一点,在于他们教学几乎都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与我们中国老师采用的小组活动相比,菲律宾老师更多采用的是,不同的小组给与不同的任务。每小组的任务是独一的,要靠自己和组员去寻求答案。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是避免了有些学生或小组偷懒等待其他人答案的现象出现,真正落实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个导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具体操作由学生自行组织。这些活动无疑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各类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他们的小组活动还延伸到家庭作业方面,每天的作业都是小组完成的。因此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总会自觉地按小组分配留下来,集体完成作业。得益于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掌握英语的同时,也学会了合作。这对于他们将来踏进社会进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现在很多都需要团队合作。

任务型教学也有局限性,最主要问题是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容易把握。因此中国教师在使用英语教材,在设计任务,安排活动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掌控好任务的难易程度,才能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到锻炼,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贯彻“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当然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片面追求表面的形式,单纯追求课堂的热闹,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水平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主题,以灵活应用方法为手段,让教服务于学。

三、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就像南方人学习普通话,若能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接受地道的普通话的熏陶,胜过读书、学习几年。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氛围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以此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智力,审美和情感等因素,刺激左右大脑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同一种语言,作为母语来教和作为外语来教是根本不同的。在母语的环境下,人们总是通过不断的刺激反应来习得语言;英语学习则不然,学习英语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创设语境,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讲授的作用,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句式的反复操练,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训练和实践,削弱了语言的交际性。

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小的课堂教学环境来说,菲律宾的班级比中国的班级小得多,就那么30来人,有利于采用小班教学。教室里的桌椅并不是钉在一起的,而且地板是光滑的,因此桌椅可以移动,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变化。有时学生可以坐在地板上围成各组进行活动。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次菲律宾老师一布置完任务,学生就马上行动,这是一贯的做法,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像在中国,每次进行小组活动老师总得把任务或者规则说上几遍,因为大部分老师总是在开公开课时才会大搞小组活动。所以,在中国,小组活动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教学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能够让学生真正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得最多最好。在菲律宾课堂中,你常会感觉到学生与老师就是朋友,一点都没有隔膜。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都很积极、活跃,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这样。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马上举手,争着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在中国,这种情况也许只有在小学的课堂才会出现,越往高年级,课堂越趋安静。这虽然跟学生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还是与中国的应试教学方式有关。之所以我们国内英语会出现哑巴英语,主要是缺少一个能让学生想说、敢说的轻松活泼教学环境。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菲律宾的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运用大量的语言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 ,发展语言技能。

总之,菲律宾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及轻松教学环境的营造,是笔者在菲律宾交流学习中最大的三点体会。国内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主体意识放在第一位,倡导体验参与,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相长,教学效果最优化,并且不断地进行反思,更好地促进学生地全面发展。国内英语的教学与改革,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我坚信不管怎样做,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探索,去总结,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文秋芳,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陈冠英.谈外语教师的素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5]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1.

猜你喜欢
中菲英语教学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我国对中菲南海仲裁案的立场及依据
简析中菲南海争端历史沿革及菲方主张
节水模式对稻田中菲的赋存特征及归趋的影响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