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乐理教学理念存在误区及解决对策

2016-05-14 04:10陈非张玮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乐理理念价值

陈非 张玮

作者简介:陈非(1980-),男,文学硕士,讲师,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现任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音乐教师,山东省教育厅“一生一专长”培养方案子课题主持人,主要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张玮(1991-)女,文学学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现任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钢琴教师。

摘 要:《乐理》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理论基础课。传统乐理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仅从教学理念层面展开讨论,试图探寻适合乐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见解,以促进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乐理;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1-01

一、存在误区

(一)对课程的矛盾主次方面认识不清。《乐理》是一门音乐理论课程,乐理教学本质上是“音乐教学”,只不过它是以“理论式”的教学模式来传达“音乐知识”而已。传统理念将“乐”与“理”本末倒置,过多的强调“理”的作用而忽视了“乐”的价值。

(二)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单一化、片面化。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教育目标,即职业教育力图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工作能力。普通高等教育乐理教学目标就是灌输理论知识,丰富理论知识,弱化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体现,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单一化、片面化,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就势必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乏味的课堂气氛和低迷的学习状态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究其原因,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存在单一化和片面化,只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即:“知识目标”),弱化“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的体现(情感价值目标)。

二、解决对策

(一)认清矛盾主次,明确“乐理”的本质,强调音乐的情感功能。“乐理”本质在于“乐”,手段在于“理”,通俗讲,乐理教学本质上是以“理”的方式来传授“乐”, 但怎样用“理”的方式来传输,怎样合理而且有效的贯穿于“乐”之中,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了,关于这方面,本文暂不探讨。但是仅从理念这一层面来说,“乐”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占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认清主次,切不可本末倒置。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身心。这说明,音乐具备一定的“情感功能”,而这种“情感功能”的价值和作用却往往被忽视。乐理教学不能单一抓矛盾的次要方——“理”,而应该以矛盾主要方——“乐”为前提,中应注重“音乐”的情感功能,引导学生聆听、欣赏音乐的同时,补给相应的理论知识。强调和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和情感功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的能力和情操,使之在愉悦音符和酣畅旋律中补充“理论给养”。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彻底摈弃“理论一刀切”的教学理念,认清课程的矛盾主次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到“乐”、“理”的内在关联性,使二者达到相对的和谐与统一。

(二)进一步明确并细化教学目标

事实上,本课程教学目标应细化为三个层面: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

2.能力目标: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从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所谓“能力”,更多的是强调《基本乐理》课程的“使用价值”,就如同一件商品或者一件工具,只有确定它是否“有用”,其内在价值才会得到真正体现。“理论”也是如此,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其中的“使用价值”,真正的应用于实践。否则,空谈理论,不注重实践应用,这门课程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情感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被动去教,不如主动去学。所以,应从教学理念上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本乐理》课是必需的、必要的、具有乐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证。突出《基本乐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学生则乐意去听,去记,去思考,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乐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相应的体现。

可见,不能仅仅的把“知识目标”放在首位,忽视“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应该把三者有机的融合,突出课程本身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点必须从理念上加以明确和注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本乐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应从根本上纠正本课程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默守成规,又不能趋之若鹜;应进一步完善《基本乐理》课程的性质、目标、方法和规律,抛弃“教条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单纯的“为学理论而教理论”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科定位,创新思维,尝试探索“有音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玺,张秀红.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10(12).

[2]王敬良.“高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汪正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偏向与校正[J].职教论坛,2007(4).

[4]张秋玲.对高职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高职研究的前沿[J].职教论坛,2007(4).

[5]杨筱彬.幼儿艺术教育的误区及对策略论[J].学前教育研究,2004(9).

[6]杨莉芳.复杂理论简单化,简单理论实用化[J]. 高等职业教育,2010(12).

[7]袁枚,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31-32.

猜你喜欢
乐理理念价值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对《标准乐理教科书》的介绍与评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