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案例教学经验

2016-05-14 04:39陈仪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走进心灵案例

作者简介:陈仪(1963.12-),女,汉族,哈密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示范校建设公共基础课程组副组长,学科带头人,德育精品课负责人。

摘 要:有人说“警察型”教师过时了,现在流行“心灵开锁型”。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在这个时代出生和生活的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作为他们的老师,生活的年代与他们不一样,正在成长中的90后有他们成长路程中遇到的问题,但他们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建设国家、推进人类发展的重任。所以我们中职学校的工作理念,是要把大多数90后培养成国家的高技能建设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当一个“心灵开锁匠”,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关键词:走进;心灵;德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71-02

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1],多学习,就能积累多的经验。学院通过长时间的德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成立校园文化兴趣小组:如国旗班、演讲队、礼仪队、舞蹈队、棋社、书画组、英语兴趣组、篮球队、志愿者队等。作为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深度的了解和经验总结。

[案例一]感谢哈密职校给我的爱心与快乐

我们哈密职业技术学校是一个多民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俄罗斯、塔吉克族、回族和汉族等学生近3000人。这样一个学校的管理,是需要全校的教职员工们上下一心用很多的心思,去爱护他们,教育和影响他们,才能使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和睦相处,稳定发展的。我们要力求把这些90后培养成即具有传统文化的质地,又有现代素质的人,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为了让来自南疆的学生,远离家乡来哈密求学,人生地不熟,在他们想家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有家的温暖,我们学校从2010年开始至今,开展了一对一、手拉手的零距离接触活动,就是每个科室、每个党员、每个教职员工都参与资助贫困生的活动。学校建立了爱心超市,为贫困生提供棉衣棉裤,学习用具。学校的领导们老师们,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都到学校食堂,学校为民族同学准备好免费的丰盛的节日餐,有手抓肉、拉面、抓饭、肉汤,饭后还有麦西来甫,校领导们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吃着手抓肉,快乐的跳着麦西来甫,这种欢乐影响了所有的学生,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颜。我们的维吾尔族老师们,尤其做的非常感人,她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个老师带3-4人到家里过古尔邦节,过肉孜节,比如:热沙来提老师,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由于所带班级为南疆班,学生在经济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较多,该老师能够俯下身子,全心全意地为同学们着想,尽其所能地解决学生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过年过节时将学生带回家聚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南疆的孩子们都叫她“亲爱的妈妈”。吐尔洪同学在接过后勤处的老师们捐的回家的路费钱时,他感动的说:“感谢哈密职校给我的爱心与快乐。”这位同学现在已经顺利上岗工作了。他学成回到库车的家乡当了一名畜牧兽医。我校爱护学生的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是:古丽努尔、阿依古丽、买里开木、依巴代提、古丽苏木·瓦依提、热依汗古丽、依不拉音、阿依下木、阿依先木、沙热木吾斯曼等。这些事迹,受到社会和家长的赞扬,2010年12月,在《哈密日报》和《新疆日报》都有报道。“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2]

[分析]社会在变化,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我们学校开展的这种和学生们一对一的零距离接触,一起吃饭,一起过节,一起麦西来甫,让学生们感到温暖,感到快乐。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可以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和生活,使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了。

[案例二]推选感动校园“最美校园人物”。

根据地委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结合我校党委具体要求,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寻找“最美校园人物”的活动,挖掘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创业创新、学业进步、奋力赶超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通过选举,推选出感动校园“最美校园人物——金江”。

金江:担任学生处处长,在思想政治方面能够坚持党的信仰,坚持理论学习,并带动其他同志;在工作中爱护学生,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及突发事件,在科室管理、班主任管理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其他同志,与周围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孩子,家庭关系和睦。尤其是让大家异口同声赞同的是:在我们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能够看见金处长的身影。学生们可能不认

金江处长在和学生谈心

识每个校领导,但他们一定认识金处长,金处长对犯错的孩子是严加教育,又能关心到实处,他所用的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育人感动人的方法感人至深。因此孩子们给金处长起了个外号叫“金刚之首”。他是一个爱校如家的执着的“大管家”。

[分析]金处长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管理和教育,领导管理属于艺术范畴,我们班主任棘手的问题,拿到金处长那里,就可以迎刃而解。他的经验就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俯下身子,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看见这些90后的优点。用赏识的眼光和行动,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塑造他们,特别是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能够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多与他们沟通、交谈,达成共识,引导他们走向社会的主流文化。要多创新,用体验教育的方式落实我们的教育职责。

[案例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课

我校的民族学生多于汉族学生,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稍有差距。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既提高汉语口语能力,又达到民汉同学相互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友好关系呢?

我们的班主任就想出了各种方法:组织联欢会、主题班会、诗歌朗诵会、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课。如1222护理班的同学们,在每个星期都召开一次德育活动课,大家在欢乐的海洋里学习和歌唱,在友好的氛围里加强语言的学习和提高。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

一个名字叫阿孜古丽的维吾尔族女生,在作文中写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是老师给了我帮助,这种帮助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想这将是我求学生涯中,甚至是我整个人生道路上,最最难以忘怀的一次感动。我现在能用汉语讲话了,最难用言语表达的快乐。我敢上台跳舞了,这是我第一次走上舞台,今天我不是观众了,我怎么也压抑不住我的激动,我深深凝望着前方,我似乎看见了前方有微笑,前方有希望。”这就是老师的力量,这就是正能量。“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3]

[分析]德育活动课的开展,增强了自信心与责任心,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教育首先应该要让学生成为懂得追求自身幸福的人,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朗读、舞蹈、歌曲,让学生的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在共鸣中陶冶了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着眼于学生的参与度、着眼于学生体验中的快乐、着眼于学生在体验中品格的生成与培养。建立一个快乐的校园,让孩子们享受快乐教育、幸福教育。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德育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作者单位:哈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2]“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马卡连柯.

[3]“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马卡连柯.

猜你喜欢
走进心灵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唤醒心灵
VR技术帮忙 孩子们“走进”了课文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