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16-05-14 05:10何练孟凡欣娄雅芳费凌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何练 孟凡欣 娄雅芳 费凌

作者简介:何练(1982-),男,汉族,广东肇庆市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孟凡欣(1981—),男,汉族,吉林榆树人,讲师,理学博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与药学系,研究方向: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娄雅芳(1976—),女,汉族,广东珠海市人,教授,工学硕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

费凌(1980—),女,汉族,重庆市江北区人,讲师,草业科学硕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旅游管理系,研究方向:高尔夫草坪管理,休闲旅游。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独立学院,一直紧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前沿,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第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02-02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时期,正处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全面脱贫的攻坚时期,社会经济的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全面、更严格的要求。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企业更要求毕业生到工作岗位上便能直接产生为经济效益。因此,面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一线工作岗位的事实,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

(二)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要求

本科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是不可忽视的客观现实。企事业单位由此对本科毕业生提出越来越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已成一种趋势。因此,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大学生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识。而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大学生,实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教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1.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地位同等、有机统一的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具体实践操作深化理论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实训、实践过程中感悟知识、升华知识、创造知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产业与企业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指导,内部与外部相整合的实践教学共享,把实践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不断强化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2.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社会输送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从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学时、学分分配情况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方向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三)实践教学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适应型人才的需要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地处广东省经济发展前沿,因此,办学要服地方水土,为广东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服务。实践教学要发挥学校的实习基地多在广东的优势,与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与特征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适应型人才,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独立学院,一直紧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前沿,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第一目标,一直以来都强调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在培养途径中非常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现,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建校10余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涵盖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评价几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较清晰

学院的实践教学目标日渐清晰,基于“综合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和联合,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实践教学内容雏形已成

实践教学基本形成有层次的培养途径,各途径达到不同的培养目的,整合起来形成连续连贯的培养模式。第一层次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性实践练习,如实操课、实验课等;第二层次是对实习基地等企业进行短期实习考察,通过观摩,体验,对行业和生产第一线产生感性认知;第三层次是顶岗实习,即在毕业实习期间完全融入企业运营,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和修订理论知识。

(三)实践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

学院制定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习教学工作管理规定》等10余项实践教学管理规定,从多个方面不同维度加强对动态的教学过程的管理,同事强化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功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断优化

建设的校内各类实验室共计142个,其中包括计算机类、化药类、电子类、机电类、物流管理类等,基本满足实践课程需要;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329个,基本满足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已初具规模。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取得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促使其教学与实践能力双成长。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所开设的大部分的实践教学课程由聘请的兼职教授、企业高管等指导完成,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巧还有待提高。

三、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方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领域,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增强实践环节的成效等。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将构建“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即建立“院级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三个实践平台;“四模块”即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特色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个实践教学模块。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是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各个目标、任务、指标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思路是素质同步、知识同步、能力同步,以循序渐进式的实践教学安排,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构建“三层次、四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循序渐进式的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其中,基本技能主要依托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模块和学科基础模块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主要依托学科专业实验室,通过专业特色模块,同时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仿真实验教学手段,训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主要依托专业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综合实践模块,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培训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依托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自主拟定实验或设计题目,自主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多年办学的过程中,一直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学院始终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开展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评促结合、重在服务”的教学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以及深入推进同行评议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在组织管理方面,教务处实验实践教学科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各系部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在运行管理方面,由院领导、教务处、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实验中心主任、督学等共同组成“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全院实践教学工作。在制度管理方面,教务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规划和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改革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完善了一整套教学质量监控办法,健全了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资料、教学效果的监督、评价和信息反馈。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仿真和现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材建设计划以及实践教学经费保证四个重要方面。第一,以实验、实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尤其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第二,以系为基础,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按学科或专业大类组建资源共享、功能综合的综合实验室,从而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办学成本。第三,学院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经费设立出版基金资助教师出版教材,并制订具体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从教材立项、讲义编写、教材研讨、编审与出版等方面对教师编写教材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第四,学院根据发展规划,按照模范院校的要求,组织专家对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论证,在做出经费预算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步制定和实施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大学生这一总体目标,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模型。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从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主体等多个环节构建评价体系。其中,评价方法是选用可行、可量、可信的评估方法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设计。评价指标要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中提取出各个关键要素,形成可观察、可衡量的量化指标或判断指标。评价主体则需要教学管理单位、教学运行单位、受教育主体等内部人,以及专家学者、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等外部人,共同组成一个多维度的评估小组,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分析。

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等在内的信息反馈机制,从多重主体、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检验、完善、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聆听宝贵意见,改进工作,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4年度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点教改项目(综合类教改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