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

2016-05-14 05:10卜希霆刘文杰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新媒体辅导员

卜希霆 刘文杰

作者简介:卜希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

刘文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团委书记,助教。

摘 要: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转变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方法,通过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媒介形态下的综合素质加强党的理论教育成为新时期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梳理辅导员基本素质与新媒体时代应具备的新素质,探索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07-03

序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变为大众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相适应。高校作为大众的一份子,且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特别是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热衷及频繁使用也让高校比其他地方对新媒体依赖性更强。辅导员作为高校阵地的思想守护者和学生管理者,自然也与新媒体密不可分。未来,高校中辅导员、新媒体、学生将组成一个重要的生态圈。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掌握新媒体的形态、懂得并运用新媒体,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成为学生的线上辅导员、学生的线上知心老师就更加困难。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与高校辅导员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概念和定义在业界与学界至今没有比较普遍认可的看法。传统意义上,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现阶段,大众普遍认为:“新媒体指的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介形态,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本质”。新媒体作为发展的媒体,其具有与时俱进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新媒体会变成明天的传统媒体。因此,新媒体的概念在发展,新媒体的内容在发展,使用新媒体的手段也在进步。

当下,新媒体正在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出现后,随之而出现的互联网门户网站、PC电脑、数字电视、数字图书、户外广告屏、手机移动终端、微信、微博、QQ等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传播新常态伴随着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由高知识分子阶层转向大众阶层。因此,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也率先在高知识分子的阶层推广开来,最先受到新媒体影响的必然是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和社会顶端的白领阶层,他们最先接触新媒体,最先使用新媒体,也成为新媒体的传播者。

(二)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中重要的岗位之一,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面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建立辅导员制度以来,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辅导员的工作也由单纯的开展政治辅导转向了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指导、心理咨询、生涯规划辅导、就业创业指导等内容。

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担负着将党的路线和教育方针传播给学生,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各种教育信息通知给学生,为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后勤服务,同时也要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做每个学生的好朋友。

(三)新媒体时代与高校辅导员关系

新媒体时代带给大众的最明显的改变是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从电视、报纸、广播、电话的传播转变为互联网客户端及时通讯和多图文交互式传播,它让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化、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它也带了传播理念和思想观念的改变,打破了传统的“权威”信息唯一源头论,让信息都变得更加多源化,让信息真假难辨。这些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也变得复杂。

1、新媒体时代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机遇

首先,新媒体时代,为辅导员了解学生拓宽了渠道。现阶段,大学生在整个互联网体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精神寄托的园地。特别是大学生喜欢在人人网、QQ空间、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书写文字,抒发感情,而这些平台都提供了供给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辅导员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路径。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没有机会让自己的思想展示在大众的目光之下,只能通过日记本或跟好朋友聊天抒发感情。辅导员面对传统媒体时代,缺少了与大学生多渠道及时沟通和联系的桥梁。而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可以通过任何互联网的通讯和展示平台与每一个同学进行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其次,新媒体时代,辅导员与学生更容易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传统媒体时代,主要是通过面对面开会、授课、谈话的形式开展。在今天,辅助利用各种网络客户端进行互相交流,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让同学们少了一些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尴尬,让交流更加平等,也真正让辅导员走入学生的心中。

2、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不仅仅为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传统媒体时代,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经过权威媒体核对后发布的信息,信息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证。但是,新媒体时代“多对多”的传播使得任何人都能随便发布真实或虚假的信息。大学生在互联网浩瀚的海洋里能够接触到想了解的所有信息,而对信息真实度的辨别却变得更加苍白无力。辅导员面对这样的局面也会变得手无举措,工作的挑战性加大。

其次,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虚拟性特点,加快了人们交往方式的转变,也造成了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大学生肆无忌惮的用匿名的方式发布着信息,甚至说话不计后果,人际信任缺失的情况。当大学生习惯了新媒体时代的交往方式后,回到现实社会中依然抱着同样的心态进行交往,出现不相信他人的真诚和自身缺乏真诚性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自己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人生和世界观,这些也为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新旧媒体背景下的辅导员综合素质要求

(一)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辅导员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国家在高校设立辅导员岗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时至今日,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辅导员长效机制,最重要的目的仍然是要加强学生的政治素质。身为高校辅导员,仍然需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同时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精神,懂得党的各项政策、方针、路线,能够熟练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解决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个人能力素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领路人,也是学生的榜样,在各个方面都应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分析应变能以及心理辅导能力。首先,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团体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辅导员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最终效果。辅导员应该通过评估每个同学的个人能力,从而挑选出能够使班级正常运行且系统健全的班级组织,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个班干部的才能。根据班级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活跃班级氛围,增强同学们的友谊。

其次,沟通与表达能力。辅导员的沟通表达能力是衡量辅导员综合素质优良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尊敬老师。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逻辑缜密的思维和流畅的语言不仅仅能够将正确的思想和言语传递给同学们,也减少了因为语言传递过程中信息的缺失而造成的各种误解。

3、分析判断和应变素质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各种突发情况的几率也加大。当今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大学生身处理想国和象牙塔,没有接触过社会,极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各种事物的迷惑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需要辅导员动用各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的群体搜集和整理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分析,合理判断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做好应急预案,随时处理学生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

4、心理辅导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各种案例在高校中层次不穷。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高校和社会的责任。辅导员作为学生最紧密的伙伴,应该具备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进行帮助,为其排忧解难,化解心中各种忧郁和彷徨。同时,在高强度的压力下,辅导员还应该适时地解决自己心中的心理问题,具备用有效的方法化解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

5、专业知识素质

辅导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知识的交流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辅导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具备学生工作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管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学等内容,这些知识都将是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其次,掌握所带学生学习的相关专业。通过了解和熟悉学生所学专业,方便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考研、就业等内容进行辅导。再次,辅导员要有常识性的生活和学习知识。通过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伟大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从而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二)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新素质

进入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的各方面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要有传统媒体时代所具有的各项基本素质外,还需要具备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情况所具备的新素质。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趋势下应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传播渠道所具备的新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应用素质

新媒体主要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媒体本质,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得传播的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技术是了解所有新媒体设备及传播特点的基础。辅导员应该掌握一定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从而能够熟练的运用每一个新媒体终端,了解新媒体的各个传播特点,紧跟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趋势,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2、互联网新型媒体研究学习素质

2015年,我国网站总数达到335万个。数量众多网站构成了虚拟世界的巨大空间,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也应该熟悉、了解和研究国家机关的重要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特别是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的重要内容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将在第一时间发布的传播渠道,随时关注国家相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关注。

同时辅导员应该熟悉互联网媒体的类型、特点,特别是同学们日常喜欢登陆的网站和经常使用的媒体形态。大学生接触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较多,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形成了一定上网习惯。有关机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上网都是玩游戏、登陆QQ聊天、看电影、电视剧等内容,很多大学生每天超过8小时在网络空间中度过,有绝大部分人每天在互联网上熬夜。

面对这样的情况,辅导员应该具备研究和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网络操作的行为和习惯,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所带班级同学的上网习惯、网络在线购物、游戏、聊天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数据了解大学生日常网络活动的习惯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制定有效的引导和解决方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加入到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学习的队伍中来。

3、探析互联网社交新趋势的素质

当下,互联网搭乘移动客户端的东风转战移动互联网领域。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都成为大众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2014年—2015年微博、微信的流行和普及,让其成为大学生新的交流和交往平台,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的依赖远远超过了传统网站,他们获取信息更多的来自朋友圈和微博的大V所发布,同时也偶尔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从而旗帜鲜明的站在某一观点的一方与相左的观点进行对峙。

例如,2015年,微信圈的红包游戏成为轰动一时的现象,特别是在微信群、QQ群里的发红包瞬间活跃了氛围,红包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搭乘新媒体的一次形式升级,其不仅仅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让年味更加浓厚。

辅导员应该掌握当下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社交新趋势,时刻与大学生保持同步状态,时刻与大学生的行为和步伐走在一块,同大学生的社交联系在一起。

4、互联网舆情监控与网络预警处理能力素质

辅导员在了解互联网的基础上,应该具备网络舆情监控和应急预警处理能力。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微信圈和微博圈,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大学生的眼前,有些信息在无法确认信息源是否准确的前提下,有些大学生带着冲动进行了转载和评论,导致不实信息成为大众的焦点,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应该实时监控相关同学的评论和转发信息情况,及时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且在班级中建立一套网络应急处理体系,将班干部分配到各个监控和应急处理体系中,确保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性。

三、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一) 重视新媒体学科背景的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

高校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的秘诀便是通过引进学识渊博的教师,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构建一流的教师队伍。高校如果希望发展好辅导员队伍,也应该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第一,继续通过引进一批具有人格魅力、思想品德较好,学识和修养较高,既懂得管理又懂得互联网知识的辅导员人才加入都辅导员队伍当中。第二,积极引进具有新媒体学科背景专业知识的辅导员进入到相应岗位,为辅导员队伍注入专业化的人才,丰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领域,实现知识互补。

(二)建立健全新媒体知识管理、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

现阶段,很多高校还没有一套考核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综合素质的长效机制,导致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知识掌握较少,思想较为禁锢。首先,为辅导员建立一套长效的新媒体背景下的管理考核机制,督促辅导员提升自身新媒体素质。其次,建立健全辅导员的激励和淘汰机制,针对日常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教育和沟通交流学习较好的辅导员进行奖励,对思想保守和抵制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的辅导员进行警告。定期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三)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新媒体相关专业

辅导员在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明确了其重大的意义,在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应该在部分高校中开设辅导员专业试点,让有条件的学校开始辅导员专业,积极为国家和高校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辅导员人才。据统计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了2468.1万人,我国相关政策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岗位。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推算,届时全国需要佩服辅导员约50万人,数量庞大的需求,也为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其次,在部分高校开设新媒体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可聘请专任教师进行教学,或者让辅导员进行授课。

(四)加大辅导员队伍培训力度,让辅导员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引导者和密切接触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做事方式。因此,要打造一支思想品德好,素质高的队伍应该不断让辅导员进行学习,让其与学生和时代同步,提高辅导员的信息化能力。

首先,加强与其学生工作管理相关的内容培训。继续对管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基础内容进行培训,时刻让辅导员掌握国内外最先进的做法和最前沿的知识。其次,加强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现阶段我国在互联网及新媒体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包括辅导员在内的多数人群不了解、不熟悉。因此加强辅导员的法律法规常识,能够进一步通过辅导员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大学生。

再次,新媒体相关传播知识培训。辅导员虽然在大学中保持着学习状态,但是新媒体的速度发展之快令每一个人应接不暇,辅导员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对当下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媒体软件进行学习和应用,这样才能紧跟大学生的潮流,从而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进而引导他们。

(五)构建辅导员新媒体宣传平台,注重品牌打造

据微信官方业绩报告称: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绝大部分微信用户的职业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职业,其中学生占了全部人群的19.7%。辅导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积极顺势而为利用好新媒体微信平台,通过打造既能够让学生喜欢又能够对其价值观和思想起到积极作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服务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形成独特的品牌。

微信用户职业调查报告图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中国传媒大学重点课题项目“新媒体时代与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 ”(项目编号:CUC14A0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董婷.对高教辅导员角色和素质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18).

[2]黄锐.辅导员队伍建设难点的学理探讨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3]胡沐辉.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5(11).

[4]张静.浅谈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2).

[5]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新媒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