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6-05-14 05:10陈晓曼林毅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陈晓曼 林毅

作者简介:陈晓曼(1983-),女,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教研室主任,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

林毅(1983-),男,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管理工程系系主任,管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制度经济学研究。

摘 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应用科技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在师资认证标准、师资引进渠道、师资培养方式、师资晋升模式等方面都有待改进,为具体解决这些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夯实基础。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0-0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强调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师资队伍既要有本科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双师型”特征。以下从多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的若干问题,期望找到合适的路径完善并提高。

一、师资认证标准存在问题

“双师型”师资认证标准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调教师的胜任资格,即教师需获得教师系列资格证书或职称的同时还需获得其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格证书或职称,也就是所谓的“双职称型”或“双证书论”;第二类强调教师的素质或能力,即教师需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或能力才能被看作“双师型”教师,也就是所谓的“双素质型”或“双能力论”;第三类则是前两类的综合,强调教师既要持有“双证”,又要具备“双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双融合论”。但直至今天,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依然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至少在“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上,我国依然处于一个理念尚未完善和统一的层面[1]。

二、师资引进渠道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模式,但受传统精英教育模式及观念的影响,应用科技大学在师资引进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师资来源的单一化问题

目前,我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来源符合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来源的共同特征:即绝大部分都是高校刚刚毕业的学生。这类教师普遍具备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缺乏本专业相关行业、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动手能力较弱。而应用科技大学人才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转化性与能力的实践操作性,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预见,这样单一的师资引进来源是难以符合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的。

2.引进师资要求的僵硬化问题

由于现有的应用科技大学多数是从原先的独立学院或高职院校转设而来,同时具备高学历高职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多数应用科技大学在引进师资时,不得不偏于更有利于其学校本身生存的一面,强调教师是否具有高学历(博士、硕士)和高职称(教授、副教授)、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强调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这种师资要求的僵硬化也使得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起点上就面临落后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1.“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在其进入到高校工作后才开始的,工作经验的欠缺、实践能力的缺乏等客观原因注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学为主、实践为辅”的观念,使得学校层面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培训覆盖面过低、培养经费不足。因此,单纯依靠招生发展的应用科技大学,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上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所需的经费缺少正常稳定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2.“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上针对性不强

尽管目前很多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但这些计划普遍缺乏针对性。如培训形式多以专家讲座和观摩教学为主,且多在校内进行;培训没有从专业、任职年限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区分;没有合理规划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导致与常规教学时间冲突;培训内容多是基础性知识普及和基础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缺乏实践能力培训活动的开展等。由于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唯有做到能够紧密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实践问题,能够切实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才能达到最终的培养目的[2]。所以现有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必将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强等现象。

四、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外,师资队伍建设在晋升模式和激励机制上还存在问题。比如晋升模式上渠道单一、“双师型”师资激励机制的设置上存在不够科学、“双师型”师资激励机制的设置上存在整体薪酬水平偏低的问题等,这也导致大多数应用科技大学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人才,进而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难上加难[3]。

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大体可以从认证标准明确化、师资引进渠道多元化、师资培养方式持续化、师资晋升模式丰富化、师资激励机制灵活化五方面来突破。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上的若干问题,突破瓶颈,为更快更好地建设应用科技大学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梁快.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体系研究[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67-71.

[2]于萍, 杜丽敏. 探究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学理论, 2013(33): 328-329.

[3]易兰华, 邬移生. 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65-66.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