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研究

2016-05-14 05:10于亚荣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内化党性学生党员

作者简介:于亚荣(1993—),女,汉族,河南濮阳,研究生,法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 要: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的构建对于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了“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代“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外部激励作用引发大学生党员内部动力运行,发挥外部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选择内化的能力,发挥外部保障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内在调控,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90”后特征;党性自我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54-02

高校是培养青年才俊的摇篮,大学生党员是最优秀的代表群体,是党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党性”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在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党员党性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增强党性教育实效性。

一、 构建“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方能有方向、有底气、有作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要求培养新一代独立自主的大学生党员。因此,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

1、 当今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发展对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提出必然要求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风险激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有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全面发展的。因此,要注重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坚持全面发展。

2、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对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机制的建立提出现实需要

一方面,教育目标逐步转向大众教育。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引起数量和质量的矛盾,使得高校党员层次多样化,素质参差不齐,迫切需要提高党员质量;另一方面,大学德育课题提倡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既增强党性修养,又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实现教育目标。

二、目前“90”后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发展特征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发挥党员自我教育的作用是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题中应有之意。当前大学生党员群体聚焦到“90”后,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90”后大学生党员有追求全面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浪潮和西方思想观念的渗透,使得“90”后大学生党员自我意识早早觉醒。近期心理学研究发现:大学生目前的需求系统集中在全面发展的需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的需要,经济支持的需要。[1]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党员能够根据自己个性和实际需求进行自我规划和设计,非常注重自我实现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矛盾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以及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构成了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基础。

2、“90”后大学生党员有自我选择内化的能力

价值观是大学生党员自我选择的评判标准和尺度。正确的价值观会推动大学生党员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而且,当代大学生党员都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意识逐步增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完成知与行的内在统一,推动教育内容与要求的内化。相对而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比普通大学生要成熟一些,选择辨别的能力要强一些。

3、“90”后大学生党员有自我调节的潜力

当前大学生党员自我控制的独立性明显增强,能够较为严格要求自己,先进性意识较强,能够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同时,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深入挖掘自身潜力;能够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加强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学习和实践的潜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学习的作用。

虽然大学生党员追求自我意识强烈,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90后大学生党员多为独生子女,在学校也希望别人能以自己为中心,关心自己、帮助自己,现实的落差导致其服务意识弱化、受挫性差。其次,现实的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党员造成了负面影响,如现实中的诸多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等等都影响了党在大学生党员中的形象。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多元价值观的侵袭,使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党性意识缺失等问题。所以,尽管“90”后大学生党员具备了自我教育的基础,但还是需要学校和党组织发挥助力作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三、构建“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外部作用的发挥是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部作用的运用,使得自我教育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合力作用。因此,开启外部激励作用引发大学生党员内部动力运行,发挥外部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选择内化的能力,发挥外部保障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内在调控。

1、发挥外部激励作用引发大学生党员内部动力运行

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在激励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2]

(1)利用榜样激励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动力

榜样激励法是指领导者对在实现目标中做法先进、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号召大家学习,激发团体成员积极性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人的行动的参照系,以他人为镜,借鉴并加以发扬,才能到达“见贤思齐”的效果,发挥身教重于言传的作用。为了有效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首先我们要选取先进的、典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代表。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便利快捷的优势,鼓励和表彰先进党员的积极表现,并建立大学生党员与先进人物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宣传和交流平台。其次,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力量。大学生党员具有从众的思想特点,朋辈群体具有相同的成长阅历,年龄、兴趣、爱好也非常接近,容易产生共鸣性。而且,身边的先进人物更容易形成一个鲜明的刺激物,激发学生党员的斗志,自觉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与集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互帮互助,共同取得进步。

(2)利用强化理论指导大学生党员自我发展的目标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就可以达到改造行为的目的”。[3]强化理论主要是利用正性和负性的强化,来激励学习者或创造激励的环境。当代大学生党员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可能过于理想化,导致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引发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因此,需要利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合理的自我教育目标,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首先,运用正强化的激励手段,如奖赏、奖金等认同方法使大学生党员获得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满足,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的订立目标。其次,适当运用负强化的方法,如惩罚、批评等。负强化是从反面否定学生党员思想和行为中的消极因素,起到明辨是非、纠正错误和促进转化的作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在于强化、激励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2、发挥外部促进作用提高大学生党员选择内化的能力

大学生党员作为先进群体应该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并且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获取经验,才能逐渐提高自我选择内化能力。

(1)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提高自我选择能力

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体系尚不成熟,具有不稳定性,易受外界影响,需要党组织正确的教育引导。首先,党务工作者要不断向大学生党员进行世情、国情、党情的教育,使学生党员明了西方价值观诞生的土壤,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科学的;经过学习比较,大学生党员自然会对中西方价值观有更全面的认识,不会再盲目追捧西方的某些不良的价值观,并且会发自内心的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其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党务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党员的情感需要,提高学生党员情感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使他们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观转化为实际行动,作用于自我选择和判断。

(2)推动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促进自主体验和内化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理论教育相得益彰,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大学生党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发的提高和改进自己;能够在帮助他人的自主体验中收获快乐和成就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自主的选择和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经验内容。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推进制度管理,建立学生党员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使党员活动有载体、发挥有平台。发挥互联网新媒体覆盖面大、活动方式灵活的优势,开通网上直通车活动,搭建起能够凸显党员主体地位的平台,促进党员自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发挥外部保障作用加强大学生党员内在调控

当代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但是由于年龄小、经历少,存在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上的不稳定性,出现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党性意识不强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外部机制的监督作用,接受群众的批评和指正,不断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1)优化评估考核体系,帮助学生党员提高自我认识

对党员完成目标的管理和考核,为党员自我教育的结果提供科学化依据,有利于全面了解党员日常生活中自我调控的效率和发展情况;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反馈的平台,使党员分析自己的不足,进行调整。建立评估考核的标准要符合实事求是原则,从导师和辅导员评价、同学之间评价、党员互评、自评等多方面进行量化考评,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还有遵循全面的原则,不能从单一的层面进行评判,要从思想建设、模范作用、组织生活和群众关系等方面考核。当然,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尽量避免带有主观色彩和片面性。

(2)强化监督机制,帮助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约束

习近平在“三严三实”的讲话中提到党员要“严以律己”,因此学生党员要提倡自律,慎独,不断加强自我调控能力。由于部分学生党员自我控制能力不够,需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首先,监督的内容应该依据党员党性标准,重点检查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上课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不良行为等,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公示结果,表现好的进行表扬,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其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群众参与监督。比如设立网上专栏,开通微博,开展群众座谈会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群众的监督积极性,使学生党员在外部压力下,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增强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自律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员经过外部作用的促进和保障,才能发挥自我教育的内化和加强作用,自觉使教育作用由内化向外化转化,外化于行动实践中,使大学生党员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坚持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带头发挥先进党员的骨干模范作用,提高党性修养,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实现成长成才的理想。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宏如.当代大学生心理学(第2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273.

[2]安世遨.大学生激励管理:理论、原则、与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5 (2): 22 -37.

[3]田斌.管理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46.

猜你喜欢
内化党性学生党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