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2016-05-14 05:40洪智鑫
亚太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洪智鑫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增强毕业生适应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确立自身事业发展路线,从根本上缓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本文针对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当代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期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66-01

引言

自全面开放高考制度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是学生知识储备与日后职业生涯长足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在完成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最大化,当今社会仍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角色定位不准确、缺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目标所致,全面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教育价值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体现的关键环节。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社会实际与教育理论完美契合的举措,培养学生自主择业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通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实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全面发展[1]。

二、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于形式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调查显示,为适应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高校将教育重心放到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上,开设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过于形式化,侧重于理论概念上的传授,对学生日后职业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学校为节约教育成本的投入,不同专业学生集中进行授课,授课教师未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技能培训,以教材文字内容为授课导向,将概念性的知识一次性传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所学专业与社会职能认知的难度。形式化、理论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根本上造成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职能认知的缺失,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缺少实际参考目标,以致毕业后盲目寻求工作,浪费时间的同时错过大量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

(二)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实际与理论难契合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育要求,潜意识里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不利于大学生日后理性择业。当下的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缺少对自己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对就业竞争形势了解不透彻,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流于形式,专业职业理论与实际就业情况难以有效结合。符合大学生长足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是在充分了解自身性格特征、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逐步实现职业规划目标的过程。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经验的不足,缺乏严谨性、科学性[2]。

三、 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相关措施

(一) 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

高校应从学校教育目标出发,引进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师资力量,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授课中,以实际社会就业形势为导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一步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更新,教师应以社会发展的宏观方向为授课目标,根据不同时期企业人才需求的变更将授课内容进行细量化,为学生提供全程分段式的职业规划指导,更好的承担起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科学导师的职责。

(二)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处于积极探索的阶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构建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针对学生专业、爱好的不同,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面提升学生日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引导的同时,应在教育实践中增加以学生专业为中心的职业模拟课堂,强化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控能力与社会职业角色的认知力。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核心[3]。

(三) 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教育的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有广泛性,而创业教育适用于特定人群。在开课的时间关系上,应先进行职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然后再进行创业教育更具科学性[4]。因此,高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候应该结合大学生特点,开设适当的创业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的质量,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四、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应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通过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构建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创业相结合,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能力,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作者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谢桂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1(05):129-131.

[2]徐幼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实现路径[J].教育评论,2015,10(02):100-102.

[3]王新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06(04):38-39.

[4]朱科艺.浅谈高校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J].家教世界,2013(22):216-217.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