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百花系列课程

2016-05-14 08:53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梆子史家百花

坐落在有着千年采煤史的百花山脚下的史家营中心小学,是一所乡属寄宿制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22人,教职工24人。史家营地区有着丰富的地理和人文资源,这里有世界地质公园——圣莲山、百花山、瑞云寺景区,有柳林水古村落,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梆子剧团以及黄芩茶种植基地、养蜂基地等。史家营中心小学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百花课程”,体现了文化的生态性特征。

随着北京经济的转型,煤炭产业逐渐退出,“FUNHILL”成为房山区这个“生态涵养区”的新形象。而史家营也将自身功能定位于绿色生态涵养区。学校附近有着如此丰富的社会资源,只要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

史家营中心小学结合北京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对几百家单位进行了比较、分类、汇总,并充分挖掘20余处史家营地区可利用的民间资源。面对如此多的资源,学校进行了前期的筛选,通过与学生、家长、教师座谈,调研学生的需求。之后,学校干部再到资源单位实际考察,具体了解资源的情况,并对资源进行两方面的整合:一是知识和资源的整合,即将课本知识与校外实践相整合;二是资源与资源的整合。

学校基于办学理念,依托区域资源,将三级课程按照五大门类进行重新梳理,构建了“百花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几年来,学校陆续开发了“百花家乡”“百花少年唢呐”“百花煤炭”“百花旅游”等综合实践课程。

1.“房山圣莲山风景度假区学生教育计划书”课程。其中一个主题是“走进圣莲山 感受老子文化”,教师多次实地考察资源情况,选择了老子像附近的一组资源。登祭拜台、画老子像、过长生桥、了解真武庙的建筑风格、在名家论道的碑刻长廊下体验传统的拓印方法……活动整合了语文、品社、美术、书法、劳技等学科,课程实践内容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培养。

2.“山梆子”课程。山梆子是山区独有的戏种,逢年过节会在各村演出,许多学生家长也喜欢哼唱。学校与“三水山梆子剧团”合作,为学生开设了二胡、唢呐、锣鼓、表演等选修课程。每周两课时的课程,学生非常喜欢,愉快地进行生、旦、净、丑等行当的表演,体验脸谱的勾画、乐器的演奏等。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课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3.“小农夫”课程。学校与乡成人学校同处一个大院,成人学校的农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4.“百花中草药鉴赏”课程。史家营地区有几百年的采药、用药历史,学生通过采访、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采集等方式,了解了本地区的中草药种类。校园内的百草园有从山上移栽下来的黄芩、党参、何首乌、金银花等十多种中草药,供学生观察、研究。学生亲眼看到了植株的生长变化,也了解到本地区中草药生长需要的环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是核心的育人渠道,学校通过校内外一体化实施“百花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梆子史家百花
飞雪漫天
身边雷锋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橘子花
百花绽放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春来了
“全能”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