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引领促成长文化浸润塑人生

2016-05-14 00:40王新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班本学困生班级

王新燕

东铁匠营第二中学在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的设计和帮助下,打破了原有单一的基于学科教学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本研究模式,将班本教育团队与学校办学理念有机整合,把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发展需求作为研究对象,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组建研究团队,完善育人机制

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创建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授课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多方参与的班本教育团队。

通过开展“教师在总结自身研究成果中幸福成长”专题讲座,项目组专家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参与区“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活动,聘请特级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帮助教师明确研究的意义和方向。通过创立“二中论坛”,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召开系列专题辩论会,让全体教师坚定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信念,明确了只有班本教育团队相互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共同构筑教育合力,才能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班本教育团队通过定时间、定内容、定模式、定任务,有序有效地开展研究,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合作力。此外,我们组织了以体能活动为引导、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熔炼团队 和谐共进”培训活动,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

发挥团队智慧,增强育人合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团队实施集体备班制度,定期召开研讨会,仔细分析、研究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并及时采取教育措施。

刘禹老师带领的班本教育团队通过“师生心灵对话本”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交流、对话。学生在本子上写出想对教师说的话,有感受、有需要,更有建议。教师认真、及时阅读,并在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小小的对话本,师生之间多了几分理解和感动。课上,教师增加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多给他们回答问题、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逐步提升学习的自信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班本教育团队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依托教育大环境感染、带动学困生融入班集体,找到归属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动机,最终取得进步。班本教育团队通过对全班学生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掌握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以打造小组文化为抓手,进而建设特色班级文化。

班本教育团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日常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拓展训练、主题班会、家长开放等。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师德、师技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总结研究实效,共享成长快乐

项目研究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每次学校大型活动如体育节、英语节、艺术节来临之前,团队成员都能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制订出最好的方案。

项目研究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从单一的教学者变为多维的管理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从班级的边缘走进了班级的中心。

项目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团队成员互相联系已经制度化、经常化,团队教师之间成为了相互理解的好朋友。一位数学教师说:“我和班主任一起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切身感受到了学生在家的学习环境。通过直接和学生家长沟通,我们变得更主动,对教育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项目研究给班主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班主任在领导团队的过程中付出了智慧,收获了快乐。一位班主任真诚地说:“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单枪匹马是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各科教师都支持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才能做好。”

班本教育团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效应,而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和落实为学困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和成长平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班本学困生班级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四小怪”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