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元智能走进古诗词教学

2016-05-14 00:40范春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古诗词诗词

范春玥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通过理论学习,我找到了古诗词学习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契合点,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1.鼓励诵读,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诗词诵读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边看书边听配乐朗诵,对诗词的感情基调进行整体感知,然后模仿录音进行诵读练习,并要求他们心、眼、口、耳并用,用心诵读,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我还采取“多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诵读是理解和记忆的基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但语言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还对诗词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感知,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诗词吟唱,发展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通过吟唱学习诗词是发展音乐智能的好办法。学生非常熟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教学中,我把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诗歌的海洋中去探珍取宝。还有柳永的《雨霖铃》,除了对应的通俗歌曲,我还找到了用昆曲吟唱的古版本。通过吟唱学习,喜欢音乐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积极为诗词谱曲,在这个过程中领略到了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极大地发展了音乐智能。

3.图表助学,发展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讲授《琵琶行》时,我引领学生完成了一个明线、暗线交织的“双线”结构图,一下就消除了他们的畏难情绪,不再因为“六百一十六句”太长而发愁了。图表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为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化为自己想象中的图画,更利于理解和记忆,同时,空间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4.游戏活动,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在拓展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编排并表演课本剧,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涵义。要求他们根据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可插入人物的心理独白、语言、神态、动作等,通过对话练习口语,通过扮演熟练肢体语言。为了完成表演,学生认真主动地学习了诗歌的内容,还大胆创新,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这样的合作表演能够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与同学交流了思想,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发展了身体—运动智能。

5.合作学习,发展人际关系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表现为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诗词内容的分析阶段,我采取切块拼接的方式让每组的1、2、3、4、5号同学重新组成一组讨论同一个问题,然后再重回本组商讨所有的问题。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思考的逻辑智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让学生用一种开阔的视野去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合作。

6.感悟人格,发展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智能引导自己的人生。在诗歌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作者介绍来让学生感悟诗人、词人的伟大人格,从而对诗歌产生兴趣,并从中受到鼓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浪漫诗人李白身上,学生学到了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爱国诗人杜甫身上,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忧国忧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从爱国词人辛弃疾身上,学生知道了一位65岁的老人为国效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编辑 汪倩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