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

2016-05-14 09:06Lucy
为了孩子(3~7岁)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雨点雨花小雨

Lucy

下午突然下起了小雨,街上一下子静了下来。我看到一对父子在雨中行走,爸爸背着小男孩,小男孩帮爸爸撑着伞。雨下得不是很大,调皮的小男孩在爸爸背上玩起了伞,不停地转着圈圈。“别玩了!都把我淋湿了!”爸爸的一声怒吼打断了小男孩玩雨的兴致……

再看不远处在屋檐下的一个孩子——小家伙煞有其事地拿着一把特大号的伞,站在屋檐底下接从屋顶上滴下的雨滴,雨越下越大,雨滴变成了雨线,又变成了雨帘,孩子快速转动着手中的伞,顿时雨花四溅,雨花或落在面前的小树上,或溅在自己身上,或砸在小石子路上,又一次绽放开来……孩子乐得咯咯直笑……来接孩子的奶奶不知是特别懂孩子,还是累了想歇一会儿,只是坐在屋檐下陪着孩子,脸上写满了笑意。

如果你的孩子在雨中玩耍,甚至想出很多新奇的玩雨方法,你会如何做呢?是制止,是陪伴,还是参与其中?

“我真搞不懂,下雨有什么好玩的?在雨中玩还会生病的……”

老师有话说:

孩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感觉,无奈一些父母常常扼杀孩子内心的想法,擅自帮孩子决定兴趣。值得指出的是,除非孩子的兴趣危害到个人健康或者有损品德,否则家长不应该用自己的角度去决定孩子该有什么兴趣。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父母不该用自己主观的意识去评判每一件事物,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有些孩子听到来自父母的负面批评,会怀疑自己是否没有审美眼光,会变得不自信、胆小和压抑。

学习、游戏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丰富自己。正是这种内在的自由,给了孩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今后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请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如果孩子耍赖一定要玩雨,或许我会妥协,或许我会严厉镇压!”

老师有话说:

当家长和孩子意见不统一时,请家长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自身情绪波动,要做好情绪的掌控者。

如果孩子发脾气,做爸爸妈妈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大限度地接受“暴风雨”,不要被激怒,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甚至以“武力镇压”。如此波动的情绪,在无形中也会传染给孩子,使孩子也变得喜怒无常。爸爸妈妈在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心理的基础上,要多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绪,细心观察孩子,允许他们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帮助孩子释放不愉快的情绪。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在心理上健康成长。

在雨季,其实,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很多——

尝尝雨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伸出舌头来接一接小雨点,让他尝尝雨点轻触舌尖的滋味。放心吧,只是几点小雨点,一定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赏赏雨

让孩子用眼睛看“雨落下来像什么”,像线,像小水滴,像水晶项链,和孩子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吧……

听听雨

鼓励孩子闭上眼睛,仔细听雨,“雨落下时有什么声音?”适时引导孩子说出雨落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不同声音,如: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落在玻璃上“叮叮当当”,落在树叶上“沙沙沙”等。

淋淋雨

这里说的淋雨,并非让你大雨瓢泼时不打伞、不穿雨衣站在雨里,而是让孩子的小脚丫和小雨来次亲密接触。夏天下雨时,光脚穿双凉鞋就能实现啦,伸出脚丫,让雨滴打在脚背上,感受雨点的力度和温度;用脚踩踩水坑,看看水花的魅力……

如果嫌这样淋雨还不够尽兴,那么就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雨中打水仗吧。穿上雨衣戴上雨帽,在大雨中打打水仗、打打泥巴仗,让孩子尽情发挥游戏的天性,并不顾忌天气的因素。那种接触自然的美妙感觉,会让他记忆里的童年也变得更加生动。

雨水会给习惯城市生活的我们增添一时的不便,但不要忘了,丰沛适量的雨水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教会孩子与自然和睦相处,享受自然,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玩雨释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对雨有更多认知,甚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如此多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小雨点雨花小雨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小雨点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小雨点
小雨点的诗
卧薪尝胆
晴雨花
小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