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北大硕士买米粉赢得总理点赞

2016-05-14 13:19朱名
妇女 2016年6期
关键词:米粉店寿司妈妈

朱名

2014年年初,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张天一即将毕业,面临着就业的选择。

张天一老家在湖南常德,妈妈是律师,之所以让儿子选择法学专业,是希望儿子毕业后到律师事务所或机关工作。而对张天一来说,从小到大,评判他个人价值的标准只有考试与得分,他思考的问题大多关注标准答案是什么,很少考虑上学为了什么。

即将进入社会,张天一发现自己的身份就要变了,过去事事有标准答案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如果留在北京,要通过奋斗买车买房,付出的机会成本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三线城市。张天一畏惧每天挤两三个小时上下班的律师生活,也畏惧循规蹈矩的公务员生活,可又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如果问妈妈,除了当律师、坐机关,恐怕只有出国这第三个选择了。

这一天,张天一到驾校学开车。仅小学毕业的教练笑呵呵地告诉张天一,工作很好找,他还觉得全国就业形势好着呢,到处都是工作机会。教练对张天一说,他原来是开出租车的,钱挣得多,可为了图舒服,就当了驾校教练。这次无意中的对话,像一阵清风打开了张天一的心窗。他突然间豁然开朗——“如果找工作的定位仅是谋生手段,那我的谋生手段比一万条还多,而绝不仅限于这么两三条。”

可到底做什么好呢?直到有一天,张天一看到一部日本纪录片,讲述的是“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89岁,研究如何做好寿司五十多年,他的寿司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张天一想,一份不起眼的寿司,甚至难登大雅之堂,充其量也只是为稻粱谋的小买卖,可是人家做了一辈子,在八十多岁时也没放弃,他因此才被称为神。张天一将这部纪录片反复看了多遍。小野二郎的成功,深深刺激了他。在他的职业选择框框里,这无疑是一个无比鲜活的样本。

给张天一触动更大的一件事,是他的导师吴志攀对他硕士毕业论文致谢词提出的批评。

张天一这样写道:“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纵使将来去扫大街,若能获心安,也自认了。”结果导师批评了他。吴志攀说:“环卫工人和其他职业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岗位无高低,只是分工有所不同。”

张天一恍然大悟,事情根本就没有“是大学生做的”和“不是大学生做的”的区别。任何一件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好,都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

张天一在电话里和妈妈讨论就业问题,以北京东三环国贸桥堵车为例:“国贸是个好地方,人人都想去,但是你看人人都想去的好地方,结果可能并不是大家都能到的地方,直接堵在路上了。我是急性子,堵车会让我着急,体现在我的人生选择上,我会选一些看上去不那么主流的路,可能别人会认为绕,但是我知道这条路不堵车。”

为了人生“不堵车”,张天一决定选择自主创业。

经营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小到大,张天一都有些与众不同。高考那年,张天一未按常理出牌,写了篇文言文。可阅卷老师没时间细细研读,结果,作文得了零分,张天一的北大梦碎,只好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后来,他曲线求学,考入北大法学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

大一暑假,张天一和妈妈要6000元钱“下江南”,遭到妈妈的拒绝。他发现,经济不独立,思想也无法独立。于是,大二那年,张天一辞掉学生会主席职务,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天一碗”饺子店,没想到生意红火,后来他一口气开了三家连锁店,捞金80万元,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除此外,张天一还在国家机关做法律顾问,推销保险,摆过地摊,甚至装过乞丐。他写的《我本科期间做过的十种职业》红遍网络,被许多年轻人顶礼膜拜。

2014年春节,张天一对妈妈说:“我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就像《寿司之神》里卖了一辈子寿司的小野二郎,因为尊重职业,所以获得他人的尊重。”。

张天一很快行动起来。2014年2月,他回到老家常德,带着表弟吃遍了常德市区所有米粉店。最终,他们敲定了一家口味最正宗的米粉店,软磨硬泡,拜师学艺。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张天一学会了所有工艺,还买到了祖传配方。他向师傅承诺,绝不在常德本地开店。

张天一回到北京,成立了最初的“四人组合”:24岁的周全,早在深圳有稳定工作;25岁的柳啸,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硕士;25岁的宋硕,放弃了美国高校MBA全额奖学金。几个都有着“另类创业思维”的年轻人拿出15万元,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

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米粉店在北京东三环中路环球金融中心正式开业。

开业前,张天一的妈妈才接到邀请函。她冷静地问儿子:“为什么要选择餐饮?”张天一告诉妈妈,他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选择餐饮,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社会再发达,也离不开餐饮。他还说,他考察了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等,发觉用互联网思维做传统行业机会很多。既然儿子是经过思考后作出的决定,应该尊重他。

开业当日,张天一的妈妈第一时间赶了过来。出乎她意料的是,儿子不仅做出了正宗的牛肉粉,还采取了特别的经营方式,由于店里没有服务员,顾客用完餐自己收碗,将垃圾分类放好,伏牛堂会回馈一份水果。妈妈乐了——这是法律里的利益均衡,互动的公平精神。妈妈感受到了儿子的严谨和踏实,欣慰地说:“妈妈服了。”

6月25日,距离张天一北大法学院毕业典礼还有三天的时候,北京朝外SOHO“伏牛堂”第二家连锁经营店开张。张天一在开业仪式上说,到年底前,仅朝外SOHO店,就要卖掉10万碗粉,用掉7头牛。

这个宣言雷倒了北大师生,也有网友觉得他在炒作,然而事实却是最好的证明。从开业起,伏牛堂米粉店的顾客是应接不暇。伏牛堂连厨房带收银台和餐位,总共才37平方米,却用84天的时间卖出了14362碗粉,有回头客,也有带着好奇心来的,口碑就这样树起来了。

总理为他点赞

然而,突如其来的盛名,让张天一和创业伙伴一下被置于放大镜下。有媒体解读张天一,说他是北大硕士生意才如此好。也有人质疑,张天一学习了6年法律,却从事和法律没有关系的工作,是不是资源浪费?

事实上,张天一的创业结合了经验、兴趣,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实施。张天一喜欢美食,北京的美食他尝了好多,对美食很了解,对常德津市米粉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也很清楚,还写过美食文章。

张天一觉得法律学习带给他的,是帮他掌握一些法律、法学的思维与做事方式。“就像互联网思维,你去做互联网,也可以去做金融、房地产、餐饮。假设世界上有一种法律人思维,那我拿它来做餐饮,也可以。”

张天一也通过互联网吸引顾客。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建立了8个QQ群、3个微信群,他们的微博也有一万多的铁杆粉丝。张天一说:“互联网固然重要,但米粉好吃才是最关键的。”张天一说,他们没必要非得满足北京城数千万人的胃口,通过互联网,能精准地找到那三四十万在北京生活的湖南人,让顾客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就够了。

有一天,伏牛堂米粉店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阿姨。她说:“我是常德人,定居北京16年了,听说你们米粉做得地道,想来尝一碗。”一碗汤面很快见底,喝完最后一口,老阿姨意犹未尽地咂咂嘴:“有家乡的味道。”更让张天一感到意外的是,老阿姨说:“小伙子,如果你们不嫌弃,阿姨愿意在你们这里做义工。”

对张天一来说,开米粉店不仅是谋生创业的手段,更是一群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张天一的“壮举”赢得了原北大校长周其凤的肯定。周其凤说:“北大学者从来都不是一个声音,北大也不同意只提倡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只有一朵花的世界是不美的,我们提倡百花齐放。”

2015年5月7日,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会客厅里,张天一见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李克强握着这位“90后”的手,问道:“你衣服上的‘霸蛮是什么意思?”张天一回答:“这是湖南方言,意思是拼命三郎。有一句俗语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作为伏牛堂的品牌口号,希望团队有这种精神。”李克强听完,脸上浮现笑容,点点头说:“我为你们点赞,加油!”

2016年初,张天一带领团队进行多次头脑风暴,想把米粉店开到国外,比如伊拉克、老挝、朝鲜、日本。他们正研究这些国家的法律政策,争取早日实现梦想。张天一还说,希望有一天,社会不再以“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当保安”这样的新闻当炒作和噱头,而是尊重每一个岗位,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编辑/纤手暖

30-32半

娄乃鸣是“全国十佳”导演,曾连续12年担任央视“春晚”小品总导演,执导的《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闲人马大姐》等影视作品,堪称经典。丈夫孙文举是娄乃鸣的下属,比她小7岁,癌魔来袭,小丈夫不离不弃。在外人眼里,这对年龄、外表不般配的夫妻,却将婚姻演绎成一曲温馨和谐的双人舞……

周末临近,有单身同事在群里发起周末武汉看樱花自驾游,闲来无事,报了名。

启程时,意外看到橙。

没以为她会去,原因很简单,橙去年刚刚做了母亲,如今,女儿不过一岁,正是最依赖她的时候。而在我的概念中,所有年轻妈妈,这个时段几乎把工作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寸步不离。包括曾经的自己。

印象中,橙也是个典型的新妈妈,聊天时,话题总会不由自主转到女儿身上,说起女儿,万千柔情。所以,并未想到耗时两天的旅行,她将女儿留给家人,说走便走了。

暗忖,橙或许一时兴起,出来了,恐是不能安心吧。

却并不。三四个小时车程,橙并未如我所想,频频打电话询问女儿境况,亦无片刻心神不宁,一路上,悠然自在地听着音乐看途中风景。抵达目的地,橙更是欢呼雀跃地观赏繁盛花开,惊喜、拍照……专心致志独自安享这美好时光,不被任何事物打扰。

夜晚,几个人在繁华的街头夜市吃小吃、喝啤酒,兴之所至,同行的三个女子,都喝至微醺,包括橙。频繁地推杯换盏中,橙跟我们聊眼前美食,聊当日美景,并无只言片语絮叨家中小女,亦未拿出手机炫女儿照片,仿佛,此刻的她只是一个单身女子,安享一场出游的盛宴。而直到深夜,回到酒店房间,才听她在打电话询问了先生两句。

也就那么两句。橙挂了电话后,我同她开玩笑:“不想女儿啊?”

橙笑起来:“既然出来了,就不想。和女儿一起,有一起的幸福,出来玩,有玩的幸福。都是我所好,哪一种,我都要。”我也笑起来,橙说得没错,只是很多做了母亲的女子,会为了子女自动把其他爱好放弃,只专心于母亲的角色。但是,橙并不愿意人生只有一种幸福。借一点酒意,橙说,除了母亲,她还是妻子,除了妻子,她还是女儿,除去这一切身份,她还是自己,一个爱旅游、爱美食偶尔也爱疯闹的女子,她希望这一辈子,都可以爱护这个各种身份之外的女子,允许和纵容自己,做喜欢做的事,享受人生不同的幸福,而不是,把自己淹没在某一种幸福里。

忽然莫名感动。人生一场,有多少女子自愿地把自己淹没在某一个角色里,用尽全力做妻子、做母亲,慢慢忘却自己,让幸福变成单一色。橙并不,她更愿意在用心扮演好那些角色之余,也不忽略自己,不被一种幸福淹没,而是感受和享受更多的快乐。

猜你喜欢
米粉店寿司妈妈
从寿司用料看中日饮食文化交流
守信
学做寿司
旋转寿司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一条路的香樟
不会看钟的妈妈
趣味寿司
北大硕士卖米粉:创业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