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2016-05-14 11:02钟声远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凝聚力

钟声远

摘 要: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是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又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强大的凝聚力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12-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战略目标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并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和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蕴强大的凝聚力,因此,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的发挥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条件。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紧迫性

“软实力”的概念是1990年的美国的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与“软实力”组成。其中“硬实力”是由看的见、摸得着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实力表现出来;“软实力”是由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和利诱手段获取你所要东西的能力”[1]。“文化软实力”概念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文化软实力表现为我国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科学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等力量。当今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和增强民族文化凝聚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内容上看,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和谐统一体;从关系上看,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和谐的统一。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层次,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因素,是实现文化和谐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但是在人与社会的社会建设层面上,市场经济体制导致了多样的利益主体,造成主体间的不同利益的矛盾更加突出,造成不同层次上的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等经济社会问题。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凸显制度和价值观念等规范的出现。规范分为硬规范和软规范,硬规范表现为社会制度,软规范体现为文化中核心价值理念和体系。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赋予人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和谐社会的创建,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更需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引领人们的价值需求方向。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维护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求

文化全球化作为当今经济发展全球化基础上一种现实,造成世界各国文化间交流和沟通的客观趋势。从文化哲学看,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既为各国的文化建设注入全球精神动力,也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带来了发展机会和发展考验。我国文化建设首先面对的一个发展难题就是文化入侵。文化入侵,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着眼于自身利益,利用本国强势的文化思想向其它弱势国家文化发展上进行渗透和扩张,使这些国家被迫接受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严重侵害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这是一种国际霸权行为。当今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霸权”利用大众文化模式对我国实行文化干涉,影响和挤压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文化霸权国家不断采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来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并推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命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文化安全。因此,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文化文化软实力是增加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民族凝聚力是由一个民族的外貌以及内在的精神体现出其独特的亲和与感召力。文化的软实力体现为国民的思想品德、内在精神及其凝聚力。因此,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其文化的软实力强弱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事实,各国家之间利用文化市场,进行文化观念的渗透与反渗透,构成民族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之维。当代中国,文化交流进入我国文化领域的个人主义、物欲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西方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业已造成了国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以及精神家园的迷失。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使民族成为独立发展的实体,这样在与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抵制不同民族文化的渗透,又能自然地消除民族内部的矛盾。所以要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来进一步加强民族凝聚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的发挥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自然生成社会凝聚力,因此它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依托。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凝聚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旗帜

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源泉,以其人本性、革命性以及科学性的特质,蕴强大的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创立后成为无产阶级的自觉信念和信仰,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功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多样化思潮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主体选择的结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自身强大的凝聚功能。当今世界,地球一体化造成了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凸显了世界各国的意识形态的相互较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了意识形态的较量。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为它能以其强大的凝聚功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得人们群众获得文化观念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辨识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最终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共同理想的内在凝聚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中坚环节

任何社会都有共同理想。所谓社会共同理想是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持续向往和强烈追求。从精神层次上看,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目标和志向的重要基础,采取统一的行动,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我国的社会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它不仅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立足点,坚定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与主题,它能够反映出广大群众的需要、利益以及诉求,内蕴很强的凝聚功能。在共同理想引导下,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果,它时常被称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向世界表明:现代化模式不是仅有西方这一种形式。因此,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样可以深化群众思想,凝聚群众力量,使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得到加强与提升。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内在凝聚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凝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必然存在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表现本民族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反映本民族长期持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强大的感召凝聚功能,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软实力。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并发扬了爱国主义这一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表现出各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动力,起着凝聚以及动员全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现在,我党提出建立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目标就是继续发挥民族精神所固有的感召凝聚功能。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时代的条件下所展现的最新的社会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通过中华民族历史不断向前,中国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血脉与改革创新的文化传统。在新中国的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以具有改革创新为主要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充分反映出社会前进的发展趋势,全面引领时代发展的浪潮,并表现出巨大的凝聚功能。因此,以具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提升中国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通过宣传和教育让社会成员学习、理解,然后达成共识。这样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就起着整合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功能,使社会成员产生向心力和认同力,采取统一的社会实践行为。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凝聚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准则

任何社会都有荣辱观。所谓荣辱观,是指一定社会上的社会成员根据道德规范,对一定的道德行为作出的自我和社会评价形成关于光荣与耻辱等观念的态度与看法。社会上确立的荣辱观是建立社会秩序和形成道德风尚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既加强了社会成员对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又表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价值和道德共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文化多样化以及信息网络化冲击着我国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造成道德规划和标准呈现多元化态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荣八耻”其实质上是多元时代的道德共识,对社会成员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判断行为提供不同的价值和行为标准,能在日常社会行为中,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并有助于造就民族的道德品质,从而强化我国凝聚力。从此角度看,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从功能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代中国,我们要通过教育与宣传来加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关注社会成员的民生需求和利益需求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来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通过教育与宣传,提升文化软实力

任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识,他表现出巨大的凝聚功能,但这种价值共识要能被社会民众广泛认同和接受,才能提升文化的软实力,进而实现凝聚功能的目的。要实现价值认同,核心价值体系唯有通过宣传和教育等途径方能达成。同时在宣传和教育等方面应注意几点:在对象方面,把对象分成各种类型和层次,按照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的特性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内容方面,我们应当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大力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求和意义,使其深入民心,实现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关注社会成员的民生利益,提升文化软实力

从根本上说,广大民众对价值的认同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而广大民众对利益的认同又决定着其对价值的认同。因此,利益是价值是价值观念产生,是价值主体对价值观念的接受与运用的重要条件,是价值认同的现实前提。价值认同是一种价值导向,起着整合一定社会成员的不同利益需求,化解不同利益矛盾的功能。目前,我国社会利益表现出多元前景态势,要在全中国最大程度上达到思想共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建健康的利益关系。鉴于此,我们要促使人们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以便发挥其凝聚功能,就要着眼于广大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问题要通过社会公正来处理,国家、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在利益分配过程中,通过法律、法规、行政等手段合理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决好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坚持特殊的利益倾斜原则,逐步缩小差距。通过加强其整合能力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开展群众性精神实践活动,提升文化软实力

群众性精神实践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培植扎根在各样式的大众性精神实践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活动中领会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正如有学者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动力。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是吸引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2]所以,我们应当开展多样式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众性活动中去,打牢其群众基础,为其凝聚功能提供现实基础,从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导致了主体利益多样和思想观念多元化,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的发挥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培育、关注民生利益和开展群众精神实践活动等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从而来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2〕杨永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思
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