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职校生请摘掉有色眼镜

2016-05-14 04:07温信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校毕业生职业

温信军

当下,部分中职学校在校生文化基础课薄弱,学习英语、数学等科目吃力是普遍现象,个别学生打架斗殴也称不上稀奇。但有些人肆意夸大、以偏概全,认为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那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了。2016年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在社会上激起了的巨大反响,其中一句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并列出现,落款为“行知中学德育处”。

当天傍晚,网友“菜日文233”在微博上贴出这条短信截图。他表示,自己在QQ空间里看到了这则被转发的短信,“短信里的言论严重伤害了我们职高生的感情,希望并要求行知中学道歉。”

被微博曝光后,这则短信引发多方关注。网友“末夏1573”评论:“职高生怎么了,为什么用有色眼镜看人?老师是一个神圣而纯洁的职业,本身就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即使不是本学校的学生。”网友“dannylu0101”认为:“作为育人机构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发这样的短信很不应该,很不道德。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是对职业学校及其学生极大的不尊重。”

通知发出的当天深夜,海盐县行知中学迫于舆论压力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了道歉信息:“我校校讯通中关于明日学生返校的内容,其中涉及职高学生的言论和措辞严重不当,伤害了职高学生的感情和职业学校的声誉。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诚挚地向职高学生、家长及职业学校道歉。我们将引以为戒,吸取教训。感谢各位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并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此次事件是教育系统长期以来轻视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偶然现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将职业院校和社会不良青少年相提并论的做法不妥,社会上流传的“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双差生”“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等说法,也有失公允。

其实,不了解职业教育、两眼紧盯名牌高校的,不仅仅是大批普通中学,社会管理部门甚至教育管理系统内部轻视职教的也并不在少数。

针对此问题,三门峡市教育局在2015年专门召集全市初级中学校长,向他们介绍职业教育,实地参观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进车间、看展览,感受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优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影响。

事实上,很多职业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将思想道德与素质培养放在日常教学的首位,一些职业院校还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形式,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不过,从海盐县行知中学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强。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偏见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李克强总理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毋庸置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针对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还任重道远。

为此,行知中学德育处真需要认真思考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特别要搞清楚什么是德育,怎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我也想以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向对职业教育抱有偏见的人们提个醒:

第一、职业教育的地位不可小觑。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服务最直接、效益最明显的一种教育;它可以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破解“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实现教育与经济快速对接;它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着力培养劳动者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有资料显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十一五”以来,职业院校共培养8000多万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近年来,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健康产业、星级酒店管理、营养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的新增从业人员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985”院校、“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近些年来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近1000万名毕业生中90%以上来自于农村家庭。因此,可以这样说,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村家庭学生带技能转移、带知识转变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带动家庭脱贫,有效切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这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职业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但他们并不笨,他们适应环境快,动手能力强,在技能学习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大批毕业生也都确确实实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着贡献。比如在三门峡,春节联欢会、心连心艺术团文艺下乡演出、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中,职校学生带来的节目常常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三门峡各大宾馆、装饰公司、金融窗口、电子行业、计算机销售部、汽车维修服务站等都活跃着职校学生的身影。

第二,职校生也有梦想,他们也需要机会。2015年,三门峡市灵宝职专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为87人,45人上了二本线,其余全部上了专科。起初并不被社会看好的职校学生也能在老师辛勤培育下和自身努力下,跨入高等学府,圆大学梦,这让很多家长都没有想到。从职业学校推荐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高考已有25年的历史,25年中,三门峡市通过对口升学这座“立交桥”圆梦的应届职校毕业生大约2万人。

如今,国家更大规模的“立交桥”蓝图已经绘就,其目的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国计划到2020年,要形成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未来令人期待!

第三,职校生更加懂得感恩。举一个例子,2015年秋季开学,三门峡中专在迎新军训时,曾得到当地多家企业的捐赠。其中一位捐赠者,就是该校2007级毕业生、河南海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鹏。张海鹏来自甘肃,2010年毕业后扎根三门峡创业。他的公司不仅每年接收多名学弟学妹就业,而且为回报母校,在新生开学期间捐赠矿泉水、一次性杯子等物资。笔者也曾到过不少重点高中,这些学校都会在校园专门设立光荣榜,张贴上从本校考入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照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发现,那些当年的“天之骄子”如同“黄鹤一去不复返”;毕业生中不乏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但鲜有人能想起再为母校做点什么贡献。而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感恩回报母校的事情比比皆是。

我很佩服英国贝德福特独立学院校长长远的教育眼光,他告诫学生:“出校门之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20年30年之后的情况” 。

我看好我们的职业教育,更看好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摒弃偏见,都来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职校毕业生职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