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职生学业多元化评价

2016-05-14 04:07张华周自斌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技能智能

张华 周自斌

目前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极少采用多元职业能力评价。办学质量考评仍以行政部门的评价为主,并未采用第三方评价。为改变强调学习、注重分数、偏向结果的传统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建立反映职业教育特点的重过程、重技能、重素质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多元化评价的基本原则

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动力、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不断学习进取,实现个人价值。中职学校在实施学生学业评价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原则:

1.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

职业教育就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为企业培养实用技能劳动者的教育。企业在选才和用人的过程中,往往确立会以德为先的企业用人准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要想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德技双馨的社会劳动者,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和影响,要培养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必须依据德育为先的原则,肩负起教育与培养责任。

2.技能为本原则

在我国劳动密集产业向技能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能人才是推动转变的源动力,是企业解决关键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力军。而传统评价机制倒逼出来的学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出口”不旺,招生也年年受到影响。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 就必须以技能为根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构建起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学生技能评价体系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3.智能差异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把人的智能分成:语言智能、数理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视觉智能、交往智能、自省智能和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功能不同、相对独立的不同智能组成,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在对应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强势智能,做出显著成绩。所以职业学校学生虽然不爱读书,缺少规范,但在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上却有他们独特的一面,在与社会实践联系方面具有潜在优势,有待发掘。职业教育只有创设多元评价体系,从智能层面上区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明确自己未来能胜任的职业角色,并据此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走向成功。

4.兴趣驱动原则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教育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并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逐渐建立自信,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5.定性与定量统一的原则

多元评价是改变了传统注重等级和结果的考试评价手段,倾向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性等内容的评价,是非测试评价、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结合。它淡化了等级与量化,更加重视实质性的评价。因此,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评价中,根据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的需要,将定性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开展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多元评价才是全面和科学的。

二、学生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1.主体多元化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家长、教师、企业、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职业教育评价有学生本人参与,互评、自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纠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家长参与评价则有利于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与了解,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职业院校还需把企业的用人要求和标准引进到质量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2.内容多元化评价

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它反映的是质量观、人才观。

①基础知识的评价

基础课主要应根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评价。对于为专业技能学习提供支撑的文化基础课,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②专业技能的评价

基于职业教育的功能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在实践中培养的。具体内容包括专项技能、产品制作、故障排除、任务完成、项目落实等学习过程评价,如数控专业可通过一个产品加工过程,评价学生在工艺、卡具、刀具、设备方面的专业能力;汽修专业可通过故障排除过程,评价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过程评价是教与学的融合,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是目前技能学习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③社会发展能力的评价

社会发展能力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社会行为能力,即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控制能力、反省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等。社会发展能力的评价,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评价,要通过开展日常丰富多彩的校园与社会活动,实施过程性评价。

三、多元化评价措施

1.通过课程改革来推进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既然人有不同的智能层次差异,也就没有必要坚持让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统一课程,学校应结合学校条件、社会需要、学生状况彻底对现行教学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力求寻找与智能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生智能组合的技能训练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智力潜能。

2.实行学分制和学年制并行的多元化评价

学年制是学生提升素质、掌握技能、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学分制是满足学生智能差异化、技能多样化、人才多样化需要的评价体系。学分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操行学分,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考核,通过设置奖励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积极参加与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智能相吻合的社会活动和学习竞赛等,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优势智能和社会能力优势进行肯定。同时,在学分制和学年制实施过程中,通过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际需要,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3.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多元化评价

不论是德国双元制,还是我国“2+1”顶岗实习以及北美CBE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模式,其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技能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锤炼、提高技能。作为职业学校,唯有放手让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他们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发展强项、弥补弱项。所以,学校要从实践活动的时间、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活动的实效性。

(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多元化技能智能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拼技能,享丰收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