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哲思 华彩呈现
——评曾思艺教授新著《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2016-05-15 03:14天津吕超
名作欣赏 2016年16期
关键词:罪与罚讲座教授

天津 吕超

诗性哲思 华彩呈现
——评曾思艺教授新著《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

天津 吕超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皇皇百万字,可以视作曾思艺教授多年科研成果的精华浓缩。在其平易晓畅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作者数十年扎实的学术积淀,鲜明地体现了曾教授的多栖能力:既有学术的扎实精准,又有诗性的哲思美文,同时还兼顾了教材的妥帖与周全。

曾思艺 学术 哲思 美文

曾教授既是国内著名的俄苏文学研究专家,又在诗歌创作和翻译方面颇有成就,同时还在大学执教多年,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可以说,曾教授集学者、诗人、教师三重身份为一体,并在各方面都建树颇丰,被同行称为“难得的多栖人才”。在笔者看来,《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下文简称《讲座》)①一书便鲜明地体现了曾教授的这种多栖能力:既有学术的扎实精准,又有诗性的哲思美文,同时还兼顾了教材的妥帖与周全。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之。

《讲座》一书可以视作曾教授多年科研成果的精华浓缩。在其平易晓畅的语言背后,隐藏着作者数十年扎实的学术积淀。每一讲的体例大体相当,先是介绍作家生平,发掘历史资料,而后分析作品,论证主题思想,感悟艺术风格,这当然会涉及一系列学术问题。曾教授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常常会发现前人所未见的问题,提出前人所未言的观点,可谓新见迭出、不落窠臼。笔者在此仅举两例为证,读者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其一,在上部第一讲“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19世纪俄国文学概述”中,曾教授用了大约八页来介绍在俄罗斯曾流行一时的唯美主义思潮。在笔者看来,这不足万字的论述,其背后的强大支撑来自曾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研究——理论与创作”(2006—2009)②。可以想象,数十万言的课题成果,最终浓缩在此,是何等微言大义。众所周知,我国学界过去囿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一向轻视“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而曾教授的研究便是对这一偏见的回应,同时也“对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矫正”。俄罗斯唯美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是对当时社会主潮的反映,在俄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尤其对俄国现代派诗歌产生了较大影响。《讲座》一书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向我们讲解了身为先驱的格里戈里耶夫,“纯艺术论”三巨头德鲁日宁、鲍特金、安年科夫等人,以及“纯艺术诗歌”的丘特切夫、费特、迈科夫、波隆斯基等,并在国际视野的观照下,总结出俄国唯美主义的特有气质:相对于“法国唯美主义诗歌独具雕塑美;英国唯美主义诗歌具有梦幻美,并且更具感觉主义与快乐主义因素”,“俄国唯美主义诗歌则多具印象主义色彩”。

其二,书中对《罪与罚》的分析,也显露出作者力透纸背的学术功力。曾教授将《罪与罚》界定为“一部俄罗斯式的新长篇小说”。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新”和“俄罗斯式”。书中分别从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两个层面来论证这一界定。因篇幅所限,笔者在此仅归纳《讲座》关于思想主题的论述。

关于《罪与罚》的主题之“新”,曾教授将其放在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的大背景下去考察,认为欧洲近代长篇小说大致“经历了从情节小说到人物小说再到心理小说”的发展历程,而《罪与罚》则是这一发展历程中的杰作。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曾教授认为该小说对传统西方长篇小说的主题有所创新,它“更深刻地揭穿了过分追求个性自由、个人权利从而发展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的实质”。他进一步指出,《罪与罚》“把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映与对人的终极问题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现实性、哲学性、宗教性三者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一方面,《罪与罚》在主题上也有着“极其浓厚的俄罗斯特色”。在曾教授看来,“俄罗斯文学是一种既具当前现实功利性又相当具有人类性的极其难得的文学”,《罪与罚》则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文本细读,曾教授将《罪与罚》融入到俄罗斯文学的大传统中论述,并解读出三个特点:“强烈的民族激情”“独特的道德体系(道德内省与道德理性主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笔者看来,曾教授之所以能对众多经典有如此精深的理解,除了归功于长期的学术积累,也与其擅长翻译有关。以《罪与罚》为例,曾教授的译文准确、晓畅,引来多家出版社争相刊印。据笔者了解,其译文先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黄山书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上海三联书店、河南文艺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多以“典藏”包装推出。不难推测,曾教授的翻译特长确保了其学术研究的精准与细腻,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正如曾教授本人兼具学者的严谨和诗人的浪漫气质,《讲座》一书在论述风格上,也实现了智性分析与诗意表述的相互交融。

读者只须浏览目录,便能从每一讲的标题中鲜明感受到作者诗性的文笔。《讲座》每一讲论述一位著名作家,标题虽寥寥数字,却能精准而形象地概括该作家的主要特征。譬如以“不安分的帆”形容莱蒙托夫(上册第四讲),以“怪诞的现实主义者”界定果戈理(上册第六讲),以“救世的圣人”赞颂托尔斯泰(上册第十三讲),以“俄罗斯诗歌凝重的月亮”譬喻阿赫玛托娃(下册第九讲),以“烈火中歌唱的凤凰”来比拟茨维塔耶娃(下册第十讲)……细细品味这些标题,不难体悟作者的匠心。这些文字看似神来之笔,必定经过了作者的仔细推敲和斟酌,唯其如此,用词才能贴切而传神,准确地抓住了相关作家的核心特征。由这些标题也可看出:在写作手法的多样性,以及想象力的丰富性方面,兼具诗人身份的研究者确实更有优势。

曾教授多年来从事诗歌创作和翻译工作,代表作有译诗集《俄罗斯抒情诗选》③《费特抒情诗选》④《迈科夫抒情诗选》⑤等,原创诗集《公子和王子》⑥《黑夜·星星》⑦《飞满金翅雀的下午》⑧等。此外,还有专论诗歌的研究专著《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⑨《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⑩等。在这些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曾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在诗歌翻译和创作方面的深刻体验,以诗化的哲思和文笔,通过《讲座》一书向我们展现了关于俄罗斯文学的连环诗卷。笔者在此仅聚焦一处,即上册第五讲关于丘特切夫的论述,来感受曾教授的诗化学术气质。

丘特切夫是俄国当今公认的五大诗人之一,因其深邃而超前的思想,被誉为诗人哲学家。曾思艺教授是中国系统研究丘特切夫的第一人,也是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数十年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出版了两部专著⑪,在学界反响强烈。《讲座》中关于丘特切夫的论述可以看作曾教授多年研究精华的极致浓缩。经过与普希金、茹科夫斯基、莱蒙托夫等诗人的对比,曾教授认为:“只有到了丘特切夫,客观对应物与通体象征才大量在诗中出现,并形成多层次结构,产生了多义之美。”无论是自然诗、爱情诗,还是社会政治诗,丘特切夫的创作都表现出深邃的哲理内蕴,而其艺术风格则可概括为:“自然中融合新奇,凝练里蕴含深邃,优美内渗透沉郁。”因笔者不通俄文,无法将曾教授的译文与原文仔细对照,但从中译也不难体悟诗人译诗的独特美感。以《在那夏末静谧的晚上》为例:“它那无边的金黄麦浪/在夜色中渐渐平静,/这柔波镀上月亮的银光/闪着如梦的一片晶莹。”短短四句的中译,韵律优美、用词贴切,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夏夜月色图景。在笔者看来,曾译丘特切夫诗歌并不逊于《讲座》里摘选的查良铮译文。

《讲座》对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做专题论述,其体例和大学文科教材颇为类似,有着鲜明的教学讲稿印迹。正如曾教授自述,该书来源于在天津师范大学开设的校选课《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19世纪俄罗斯文学》。相关课程从2005年开设至今,课程不断升级为优秀课、精品课和通识课,曾教授本人也被评为天津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该书可谓十余年磨砺出来的教学结晶,非常适合本科学生和广大俄罗斯文学爱好者阅读。

曾教授认为,“大学的教育,关键是教书育人,即培养有独立解决问题的人才和有思想、有品德的人”。笔者同为大学教师,对曾教授的这一看法深以为然。《讲座》一书全面贯彻了曾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模式和接受程度,《讲座》将中国文化视野与俄罗斯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论述,既尊重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涵,也融入了中国读者和学者的独特解读方式,令我们读来亲切会心,又不失学术的精准。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曾教授在《讲座》一书中采用了“百家争鸣”的叙述策略,即在论证某一问题时,不是直接给出一个所谓的“公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出多个不同的观点,其中既有学界的主流看法,也有代表性的新锐之见,更有曾教授本人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通过循循善诱的讲解,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层层推论下,探究自己最信服的观点。在教学效果上,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深化了课程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更教导他们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鉴别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学作为一门审美的艺术,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讲座》一书在赏析经典作品时,注意通过潜移默化的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全书百万字,文辞流畅,闪动着盎然的诗意,部分内容又颇具华彩,可读性很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剖析,结合作家生平事迹的讲述,知人论世,让学生在故事中陶冶性情,感悟作家的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讲座》特设章节论述了一些我们过去忽视的作家,譬如茹科夫斯基(上册第二讲)、丘特切夫(上册第五讲)、阿克萨科夫(上册第七讲)、费特(上册第十讲)、扎米亚京(下册第八讲)、巴别尔(下册第十二讲)、普拉东诺夫(下册第十四讲)、索尔仁尼琴(下册第十七讲)等,他们的作品超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闪耀着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易引起今天大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中独特的存在,曾思艺教授专攻俄罗斯文学数十年,采撷研究精华推出新著《讲座》一书。该书装帧素雅,洋洋洒洒百万余字,材料丰富,繁而不乱,立意新颖而又颇具深度,向我们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群星谱。《讲座》文笔舒卷自如,读者在其中既能读到恢弘的阔论,也能感受到细腻的解读。笔者相信,这部兼顾学术前沿性和艺术感悟力的《讲座》,一定会赢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①曾思艺:《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本文所选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②曾思艺:《19世纪俄国唯美主义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③《俄罗斯抒情诗选》,曾思艺译,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④费特:《费特抒情诗选》,曾思艺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版。

⑤迈科夫:《迈科夫抒情诗选》,曾思艺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年版。

⑥曾思艺:《公子和王子》(散文诗与叙事诗选),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⑦曾思艺:《黑夜·星星》(抒情诗选),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年版。

⑧曾思艺:《飞满金翅雀的下午——曾思艺诗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⑨曾思艺:《文化土壤里的情感之花——中西诗歌研究》,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⑩曾思艺:《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⑪2000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丘特切夫诗歌研究》是对丘特切夫的全面研究,后继续深化研究,201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四十九万字的修订、增补本。而2009年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丘特切夫诗歌美学》为其博士论文,专门研究丘特切夫的诗歌艺术和美学风格。

《俄罗斯文学讲座:经典作家与作品》曾思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定价:128.00元

作 者: 吕超,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中西文学文化交流。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罪与罚讲座教授
明星逃税罪与罚
房地产的“罪与罚”
违反校规的“罪与罚”
打个盹,记事牢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书法基础讲座(七)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