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

2016-05-17 11:24吴大放姚漪颖刘艳艳刘毅华吴嘉欣
生态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番禺区广州市耕地

吴大放, 姚漪颖, 刘艳艳, 刘毅华, 吴嘉欣

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

吴大放1, 姚漪颖*, 刘艳艳, 刘毅华, 吴嘉欣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广州, 510006

耕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从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和响应三方面结合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角度选取了12个典型指标来构建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指标体系, 采用客观赋权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以及安全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 2008—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压力值和响应值都呈上升态势, 总体生态安全程度相对偏低, 呈现“敏感-风险-敏感”发展水平。其中2008年的耕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水平, 2009—2011年处于风险水平, 2012—2013年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有所上升, 但仍处于敏感水平。建议今后需要通过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 加强耕地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及建立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等措施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促进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安全等级; 番禺区

1 前言

生态安全一般是指国家或者地区拥有能够持续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态资源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少受到生态环境制约的环境[1]。近些年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环境不断恶化, 资源不断减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加[2–3]。因此,生态安全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热点以及研究的前沿问题, 是当今资源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重点[4–6]。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如郭永杰等[7]基于PSR模型对宁夏市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 王耕等[8]在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辽河流域的生态承载力; 余健等[9]通过物元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皖江地区9个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 保护耕地生态安全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工业化不断深入和城镇化快速发展, 耕地的数量不断减少, 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 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耕地生态安全的关系, 如何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土地资源研究的重点问题[10]。朱红波[11]对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分析并且对耕地资源安全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 赵宏波[12]根据东北粮食主要产区的耕地生态安全现状, 基于PSR-EES模型对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进行分析; 王芳[13]对大城市郊区的耕地资源通过遗传算法投影寻踪(RAGA-PP)模型进行生态安全评价; 郜红娟[14]研究了2000—2010年贵州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判定和分析。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 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的整体研究而较少针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 同时在对耕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中多为静态的大尺度研究, 而缺乏中小尺度和动态变化分析。本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 对广州市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借鉴作用, 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番禺区地处广州市中南部,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腹地, 北与广州市中心区相接,南与南沙区相连, 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 西与中山、顺德相邻。全区总面积786.15 km2, 辖9镇10街, 户籍人口83.6 万人, 外来人口119 万人, 图1为2010年番禺区行政区划图(2012年行政区划调整将榄核镇、东涌镇、大岗镇划入南沙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番禺区经济飞速发展, 人口急速增加[15],对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16]。以广州市番禺区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尺度动态化的角度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判定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以期为广州市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定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2.2数据来源

图1 番禺区行政区划图Fig. 1 Panyu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p

本研究以2008年和2013年Landsat-TM影像作为数据源, 把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表, 广州市统计年鉴(2008—2014年)、番禺区统计年鉴(2008—2014年)、番禺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报告以及相关的研究数据作为辅助资料, 人文、社会、经济等资料主要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08—2014年)、《广州市统计年鉴》(2008—2014年) 以及番禺区统计资料(2008—2014年)和相应的统计公报。结合广州市的区域特点并与根据遥感影像的清晰程度, 本文采用目视解译和部分实地调查数据等辅助资料建立了判读标志。辅助数据主要包括Google Earth提供的番禺区遥感图、1︰5 万广州市地形图, 1︰25 万的中国矢量图以及相关的研究资料。数据处理软件为ArcInfo10.1、GIS10.1、ERDAS9.2、Excel2003。

3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耕地生态安全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 耕地资源能够保持自身运行的正常状态并且在保证资源、生态与社会经济各方面协调作用情况下, 能够稳定的、充裕的和可持续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广州市番禺区实际情况以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17–20], 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体系[21], 其中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为目标层; 准则层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选择并分为耕地生态压力、耕地生态状态和耕地生态响应; 体系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构成了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表1)。

3.2评价方法

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达到消除不同量纲对结果影响的目的, 使得数据更有可比性和合理性。评价指标有正向和逆向指标两种, 正向指标是属性值越大代表耕地生态安全越安全的指标(公式1所示); 相反, 逆向指标是属性值越小相对而言是越好[22](公式2所示)。式中: Xij代表是标准化后的数值, xij代表的是标准化前的原始数值; xmin为标准化后最小的数值; xmax为标准化后最大的数值。

正向指标公式:

本研究采用客观赋权(熵值法)的方法确定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的指标权重, 使得指标权重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 更科学地进行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23]。根据熵权法公式3和公式4来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熵和熵权如表1。式中: k=1/1nm ; Yij为标准化的矩阵; Wi代表的是熵权的值; Hi代表的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信息熵。

表1 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Tab.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为了更好地进行番禺耕地生态安全的分析, 综合全面地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各个因素, 本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公式5)进行耕地生态安全的计算。公式中: F为耕地生态安全指数; Wi为第i项指标综合权重; Xij为指标标准化的值。

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和指标值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通过加权评分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表2为2008—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参数表, 通过对耕地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得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 以期更好地促进番禺区耕地资源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协调社会, 经济和耕地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

4 耕地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4.1土地类型面积变化

根据2008年和2013年番禺区土地覆被景观类型图可得(图2), 从2008到2013年耕地总体呈递减的趋势。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减少幅度最大,共减少了50.57 km2。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在保持相对一致土地面积的基础上,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较为突出,从图2可以看到番禺区的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另一方面是对于耕地保护力度不够,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质量不断下降, 耕地生态环境恶化。番禺区南部和东北部为耕地主要集中区域,从中可以看到番禺南部大块耕地以及东北部耕地随着时间的推迟而日益破碎,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耕地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我们有必要分析番禺区耕地现状并且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表2 综合评价参数表Tab. 2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arameter table

图2 番禺区的土地覆被景观类型Fig. 2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land use in Panyu

4.2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

土地利用的转化情况可以通过马尔可夫转移矩阵来描述[24]。它反映了在特定的时间间隔里, 一个亚稳态由一个T时刻到另一T+1时刻转化的系列过程, 要求的T+1时刻状态只跟T时刻相关。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的分析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和转化情况, 进而更好了解该区域土地利用情况和时空演变规律。

把番禺区2008—2013年土地利用图件进行叠加,得到了番禺区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通过转化率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各类用地间的转化方向和转化速度[25], 以期揭示番禺区在这个时期的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时空变化, 为番禺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计算可知, 2008—2013年番禺区耕地、林地、园地和灌草地呈减少趋势, 建设用地则是呈现呈增加趋势。从耕地变化情况来分析, 耕地变化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 耕地转出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和水体, 其中向建设用地转出了18.12 km2, 转出率达到了9.88%, 以及向水体转出了17.65 km2, 其转出率达到了9.25%。城镇用地转入使得建设用地增加,增加来源主要由于耕地和绿化用地的减少, 耕地转入面积为16.78 km2和绿地转入面积为43.29 km2。说明了建设用地是城市土地覆被类型的主要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类活动对耕地生态安全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干扰, 耕地被占用的现象频发,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26], 需要更好规范引导和对耕地资源合理保护。

总体来说, 番禺区依附于广州, 属于珠三角腹地中心, 随着“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战略提出, 番禺区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使得建设用地急速增加。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以建设用地为主, 而城镇用地迅速增加来源以耕地、园地以及绿地转入为主。从增减总面积占全区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重进行分析, 各用地之间土地利用增减面积比重大小顺序依次为: 耕地>建设用地>水体>交通用地>绿色用地>园地>林地>灌草地。

5 结果与分析

5.1番禺区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基于P-S-R模型从耕地压力-状态-响应这三方面对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可以看到在2008—2013年番禺区耕地压力值在波动中呈上升的趋势(如图3所示); 耕地状态值总体趋于平衡并有下降趋势; 耕地生态响应值总体上升。基于耕地压力-状态-响应情况, 可以看到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耕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政策措施等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综合考虑耕地生态安全各影响因素, 通过较为全面科学的方式对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

由表3可得, 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 从2008年耕地生态安全值为0.6032上升到2013年的0.6833, 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有好转趋势。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耕地与经济和人口之间矛盾不断加大, 人多地少矛盾增加。同时, 加上对于耕地保护力度和强度仍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导致了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下降,耕地生态环境快速恶化, 使得番禺区耕地生态压力值呈快速上升趋势, 由2008年的0.22急速上升到2013年的0.30。因此, 必须加大对耕地保护力度, 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从2008年到2013年耕地生态状态值总体为下降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耕地资源仍然处于粗放型开发经营状态, 不科学开发土地资源、随意占用耕地、围湖造田等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行为和活动造成了土地资源破坏尤其是耕地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27]。同时,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越来越多农药化肥投入到耕地开发和种植上。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 但也给土地资源带来了破坏。耕地土壤残留的化学物质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土地自身净化能力, 使得土地肥力降低, 耕地资源质量下降,耕地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在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下, 耕地生态安全状态值总体呈现了下降趋势。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并且积极行动, 通过各种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缓解耕地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压力。通过调整耕地种植结构, 引进新技术和保护耕地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资源政策和措施, 随着广州市城市战略的实施, 番禺区更加重视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协调耕地资源与建设用地之间矛盾, 通过市场引入制度、科学管理手段等方式提高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安全。通过对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的研究更好保护耕地资源。在耕地质量提高和耕地生态安全保护上, 加大了对退化耕地的修复, 通过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 加大对耕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和分析, 促进耕地资源走科学发展的道路[28]。

表3 2008—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值Tab. 3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value in Panyu District during 2008-2013

5.2耕地生态安全等级评价

为了更好的对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合耕地生态安全值以及变化趋势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价, 以达到促进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耕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中的每项指标进行加权评分, 使之能够更为全面科学的从不同侧面评价耕地生态安全状况, 以此为基础为耕地生态安全保护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计算得到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F,把F值的取值范围(0—1)划分为5个安全等级区间,分别代表安全、较安全、敏感、风险和恶化。不同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代表着不同耕地状态下的表现,以此把耕地生态安全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表4)。表5是对广州市番禺区耕地安全等级进行划分情况。

图3 2008—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值变化趋势Fig. 3 Change trend of Farmland ecological safety value in Panyu District during 2008-2013

5.2.1 2008年之前耕地生态处于敏感等级

耕地与其他用地尤其是与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而有所加大, 人类对耕地干扰程度有所加强, 耕地生态结构尚不完善, 但土地肥力仍较高, 总体处于生态敏感的状态。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人口增加促进了建设用地的增加, 在一定土地资源前提下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 占用耕地的现象明显。同时, 耕地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有所提高, 化肥供应量从2008年8879.7 吨到2013年10785.3 吨, 增幅为21.5%, 大量地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耕地肥力下降和土壤质量恶化。同时, 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耕地资源从而导致了耕地生态环境破坏和耕地压力增加,使得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阶段。

表5 2008-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值Tab. 5 Evaluation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Guangzhou from 2000 to 2012

5.2.2 2009—2011年耕地生态安全处于风险等级

在2009—2011年番禺区耕地生态环境受到进一步破坏, 耕地生态安全处于风险状态, 急需解决耕地生态安全问题。一方面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人均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0.01881 hm2到2010年的0.018594 hm2, 再到2011年的0.018203 hm2, 人均的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同时耕地生态压力也持续上升,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使得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和生态灾害严重, 急需得到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和改善。在这个时期里, 大部分农民都加大对耕地资源的投入, 但是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过量使用耕地资源使得原本处于敏感等级的耕地资源进一步受到破坏。重开发轻保护的耕地利用模式使得耕地质量问题突出, 耕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同时, 番禺区人口密度从2009年1271.06 人·km–2上升到2011年1291.94 人·km–2, 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 番禺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耕地资源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冲突。在经济利益杠杆的带动下, 许多农民趋向于把耕地开发成为其他土地用途以提高收入[29]。在盲目开发下造成了大量的耕地变成了其他用地, 必须严格控制耕地资源的数量, 严格控制耕地生态红线,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5.2.3 2012—2013年耕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等级

在2012—2013年这个时期番禺区耕地生态系数较前段时期有所提高, 但是仍然处于生态安全敏感等级。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从风险到敏感阶段的跨越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政府制定了相应政策以及积极开展了保护耕地专题整治活动, 使得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生态安全之间能够协调统一。番禺区土地整治和耕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使得耕地生态压力有所下降, 耕地生态安全响应有所提高, 耕地资源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采取保护耕地的措施, 但是实施的效果仍有待加强, 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以更好提高耕地生态安全系数。耕地生态安全压力受到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加快、建设用地扩张、单位面积耕地农药和化肥使用量过大、土地污染等多方面影响, 导致了耕地负荷加重和耕地退化等后果。因此, 必须采取多种保护耕地措施, 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 稳定耕地产量, 提高耕地生态安全, 促进耕地生态安全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协调统一发展,真正达到保护耕地资源的目的。

6 结论与对策

6.1结论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中尺度动态化的角度对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从耕地的压力、状态和响应这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指标体系, 通过客观赋权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番禺区2008—2013年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 为政府保护耕地资源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研究表明: 该区耕地生态安全程度较低, 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的敏感等级, 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保护力度。通过对2008—2013年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的评价, 可以得到期间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敏感-风险-敏感”的发展阶段。其中, 在2008年耕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值为0.6032,处于敏感的等级, 耕地生态结构有恶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 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持续下降, 自2009年之后连续三年耕地生态安全处于风险等级。耕地生态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特别体现在番禺区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和质量不断下降。2012年之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大对耕地生态安全的重视程度, 开展了保护耕地的土地整治行动,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

6.2对策

本文从保护耕地生态安全, 加快耕地恢复和重建工作以及建立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这三大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一方面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内容, 严控耕地资源数量, 严惩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行为, 实现耕地保有量动态平衡;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 减少耕地生态污染, 保持耕地生态健康;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补偿和恢复耕地生态功能, 建设耕地高效利用复合体系, 从源头上保护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安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耕地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 对不同等级耕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以改善耕地生态安全。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 恢复耕地土壤肥力, 使得耕地以及耕地环境更好恢复和重建; 同时需要政府积极监督和管理, 有计划的引导耕地生态恢复和重建, 确保广州市番禺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稳定健康发展。结合耕地生态安全的现状和根据不同的生态安全等级建立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对于处于安全和较为安全等级的耕地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和建设, 防止耕地资源恶化和受到人为性的破坏; 处于敏感等级的耕地资源, 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和评估耕地生态安全状况, 发现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耕地生态安全水平; 对于处于风险和恶化等级的耕地资源,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和重建, 加大对耕地生态安全的投入力度, 积极引导其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 预警系统除了评估当前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外, 还需要对耕地生态安全未来发展进行合理预警, 为番禺区进一步落实保护耕地的政策以及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30]。

耕地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必须把保护耕地放在重要位置。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从中小尺度多因素动态的角度对耕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和分析, 弥补了大尺度过于宏观和抽象的不足, 使得研究结果更加有现实性和可靠性, 为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基础。同时, 耕地生态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对耕地生态安全的长时间序列和典型案例耕地生态安全分析[4],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对比, 协调统一耕地生态安全与其他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 促进耕地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朱卫红, 苗承玉, 郑小军, 等. 基于3S 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 生态学报, 2014, 34(6): 1379–1390.

[2] 林佳, 宋戈, 宋思铭. 景观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以建三江垦区为例[J]. 生态学报, 2011, 31(20): 5918–5927.

[3] 许国平. 中国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2): 276–284.

[4] 吴大放, 刘艳艳, 刘毅华, 等.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3): 257–267.

[5] 吴大放, 梁达维, 姚漪颖, 等. 中尺度地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以珠海市为例[C]. 刘彦随, 方相林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新华出版社, 2015: 516–523.

[6] 金相灿, 王圣瑞, 席海燕.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J].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4): 357–362.

[7] 郭永杰, 米文宝, 赵莹. 宁夏市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预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4, 21(2): 205–210.

[8] 王耕, 王嘉丽, 王彦双.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演变趋势[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1): 122–128.

[9] 余健, 房莉, 仓定帮, 等. 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5): 260–266.

[10] BEESLEY K B, RAMSEY D. Arg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J]. International Encyclopdia of Human Geography, 2009, 25(6): 65–69.

[11] 朱红波. 论我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2, 29(5): 101–108.

[12] 赵宏波, 马延吉.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以吉林省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2): 515–524.

[13] 王芳, 冯艳芬, 卓莉, 等.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投影寻踪的大城市郊区耕地安全综合评价[J]. 热带地理, 2013, 33(4): 373–406.

[14] 郜红娟, 蔡广鹏, 曾凡棠, 等. 基于能值分析的贵州省2000-2010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6): 307–310.

[15] 李凯, 曾凡棠. 番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3): 127–130.

[16] 冯艳芬, 王芳, 刘毅华. 基于农户调查的经济发达地区城郊农地流转——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 热带地理, 2013, 33(3): 282–290.

[17] 郑敬刚, 许淑娜, 喻铮铮, 等. 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3): 273–277.

[18] DI P F. Assessing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land-use in the Central Pyrenees at the field and landscape level[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1, 86: 93–103.

[19]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等.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 4–10.

[20] BEESLEY K B, RAMSEY 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J]. Oxford Elsevier Press, 2009, 25(6): 65–69.

[21] 解雪峰, 吴涛, 肖翠.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J]. 资源科学, 2014, 36(8): 1702–1711.

[22] 蔡太义, 马守臣, 吕鹏.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焦作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6(6): 1460–1466.

[23] 张祥义, 许皞, 刘名冲. 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河北省肥乡县为例[J]. 土壤通报, 2014, 45(1): 18–23.

[24] 顾丽, 王新杰, 龚直文, 等. 北京湿地景观监测与动态演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7): 789–796.

[25] 钟凯文, 孙彩歌, 解靓. 基于G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J]. 地理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1): 111–116.

[26] 吴国玺, 殷学永, 申怀飞. 基于GIS的许昌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3): 131–134.

[27] 陆耀邦, 黄嫦慧, 梁自力, 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耕地利用现状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5): 66–72.

[28] 施开放, 刁承泰, 孙秀锋, 等. 基于改进SPA法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安全评价[J]. 生态学报, 2013, 33(4): 1317–1325.

[29] 冯艳芬. 华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价值认知及保护意愿——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51–57.

[30] 吴大放, 姚漪颖. 我国耕地生态安全研究发展动态——以广州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项目为例[J]. 土地科学动态, 2016 (1): 9–11.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nges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WU Dafang, YAO Yiying*, LIU Yanyan, LIU Yihua, WU Jiaxi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Gug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od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as example and study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afety pressure, state and response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to select 12 typical indexes and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y. It used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to perform dynamic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Panyu District and divide the safety gr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08-2013, pressure value and response value of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increased.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degree was relatively low in general and it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nsitive - risk -sensitive".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was in a sensitive level in 2008;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t the level of risk in 2009-2011.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level had a certain increase during 2012-2013 but still in sensitive level. We need to protect the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strengthen farm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ork as well as set up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other measur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utilizatio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safety grade; Panyu District

10.14108/j.cnki.1008-8873.2016.05.022

F301.21

A

1008-8873(2016)05-160-09

吴大放, 姚漪颖, 刘艳艳, 等. 耕地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 生态科学, 2016, 35(5): 160-168.

WU Dafang, YAO Yiying, LIU Yanyan, et al. Study on the dynamic changes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J]. Ecological Science, 2016, 35(5): 160-168.

2015-09-07;

2016-02-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07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10014526);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3B01); 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项目(2014KTSCX090);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一般项目(2012A014);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2013JK13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5Q28);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A037); 广东省教育厅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411078056, 201511078019, CX2015025)资助

吴大放(1981—), 男, 汉族, 湖南岳阳人,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E-mail: wudaf2004@163.com

*通信作者: 姚漪颖(1993—), 女, 汉族, 广东广州人, 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E-mail: familyyaoyao@163.com

猜你喜欢
番禺区广州市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