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5-17 04:02王凡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肝癌

王凡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肝癌患者, 通过不同的成像方法, 分析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检测能力。结果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结果各不相同, 明显强化的高信号动脉相为富血供肿瘤的癌灶患者72例;缺乏血供型的肝癌患者18例, 其中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等信号的患者5例, 无强化的13例。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 肝脏MRI比肝脏增强CT在肝癌中的诊断正确率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肝脏增强CT;肝脏MRI;肝癌;诊断准确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53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死亡率极高[1]。早期肝癌的主要特点为发病隐匿、肝癌细胞生长迅速、癌细胞转移率较高、生存率较低。患病人群较为广泛, 通常以41~50岁的男性居多。诊断肝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别是CT、MRI、超声等, 本文分析比较了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准确率,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0例, 其中, 男46例, 女44例, 年龄36~79岁, 平均年龄(50.23±9.28)岁。所有患者均无其他疾病、无肝脏肿瘤史, 且签订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肝脏增强CT 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32层螺旋CT进行肝脏增强CT的诊断检查[2], 扫描参数如下:0.8 s周期, 250~300 mA, 512×512矩阵;设置扫描条件如下:120~140 kV, 5 mm的层厚[3];肝脏增强CT扫描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口服泛影葡胺。要求患者在使用肝脏增强CT扫描前30 min口服泛影葡胺, 剂量为300~500 ml, 浓度为2%;②扫描顺序。首先采用平扫的方式对全肝进行扫描, 接着为全肝进行增强扫描, 其中所使用的造影剂为非离子型, 同时使用速率为310 ml/s的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

1. 2. 2 肝脏MRI检查 肝脏MRI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为SIGNACONTOUR0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由美国GE公司制造[4], 采用配套的强度为45 mT/m梯度场的体部相控阵列线圈和腹部相控阵列线圈。肝脏MRI检查的基本步骤如下:①MRI常规平扫:T1WI、T2WI等[5];②DWI序列扫描;③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肝脏MRI检查的范围是从膈顶到右肾下极。10 mm的层厚;210 mm的层距;40 cm×30 cm的视野范围。

1. 3 观察指标 两种诊断肝癌的操作主要是由放射科医生来完成,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理组织数据对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为了诊断的精确性, 分别采用两种数据进行评估, 即弥散数据和动态增强数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肝脏增强CT的影像学结果 肝脏增强CT的影像学结果为两种:①在动脉期, 造影剂进入肝癌病灶的时间较短, 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 密度明显较高;在门脉期, 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 密度统一;在延迟期, 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 密度较低。此种表象的患者共计81例。②影像学结果为在动脉期, 病灶周边强化, 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较高, 且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密度。此种表象的患者共计9例, 均属于较大直径的病灶。

2. 2 肝脏MRI的影像学结果 明显强化的高信号动脉相为富血供肿瘤的癌灶患者72例;缺乏血供型的肝癌患者18例, 其中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等信号的患者5例, 无强化的13例。

2. 3 诊断率对比 采用肝脏增强CT诊断的方法共检查出76例患者, 其诊断准确率为84.4%;采用肝脏MRI诊断的方法共检查出87例患者, 其诊断准确率为96.7%, 部分没有检出的原因为一些患者的病灶靠近大血管、心底层面和肝脏包膜。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的肿瘤实质较为松散, 扫描表现主要为低密度, 通常采用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两种方式来进行诊断。其中, 肝脏增强CT的扫描速度较高, 时间间隔较短, 这就大大提高了其分辨率,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干扰, 对于层厚的选择较为任意[6], 且使用的增强对比剂能够反映肝癌的形态以及其他血供特点;而肝脏MRI诊断可以提供肝脏的解剖学图像以及病理生理等信息。肝脏形态与大小的不同、脾脏的大小差异、肝组织和病变组织间的密度差异是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诊断的标准, 尽管两种肝癌诊断方法的扫描方式和步骤有所差异, 但观测的标准是相同的, 相比较而言, 肝脏MRI诊断较肝脏增强CT诊断无放射性辐射。本文中研究的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肝脏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为84.4%, 而肝脏MRI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6.7%。

综上所述, 肝脏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琦. mRECIST标准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治疗疗效肿瘤活性的临床价值.南方医科大学, 2014.

[2] 项昆, 赵鹤亮, 张亚杰, 等.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1137-1139.

[3] 胡官强, 陈亚娟.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准确率的临床对比.吉林医学, 2012, 31(5):1033-1034.

[4] 王科星, 李春霞.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探讨.当代医学, 2014, 2(16):3-5.

[5] 周仲辉, 朱进, 徐坚民, 等. 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当代医学, 2013, 36(8):116-117.

[6] 赵冰霞.融合成像技术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山东大学, 2014.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肝癌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发展成肝癌吗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研究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