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动物天堂”唐家河

2016-05-19 02:59张厚美
绿色中国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水獭佳佳大熊猫

文|张厚美

走进“动物天堂”唐家河

文|张厚美

Walk into the "Animal Paradise" Tangjiahe

扭角羚 奚志农 摄

今年4月28日早上7点过,笔者陪客人在唐家河景区户外“深呼吸”。“这里的空气真棒”。一路上,成都的客人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

8点20分,我们正在吃早饭,小王走过来悄悄耳语,“快看,一群猴子正在吊桥上荡秋千”。“哇,好多猴子哦”。大家走进草坪,与金丝猴零距离亲密接触,纷纷拿出手机留下精彩瞬间。

唐家河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十分壮丽;大熊猫、扭角羚和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数量繁多,遇见率极高,被誉为岷山山系的一颗“绿色明珠”和“天然基因库”,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被誉为“动物天堂”。

最长寿大熊猫,老家就在唐家河

在香港海洋公园,有一只已38岁高龄、被称为“老寿星”的大熊猫佳佳。她如今不仅儿孙满堂,还是吉尼斯纪录世上目前存活年龄最大的大熊猫。更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佳佳的出生地竟然是青川唐家河。

佳佳本出生在唐家河,因何到了香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说,这还要追溯到1980年。由于当时仅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的野生大熊猫取食竹子大面积开花,大熊猫出现饥饿、生病死亡现象,于是国家出台相关救护措施,对野生大熊猫进行圈养研究,以便大熊猫能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同年9月,工作人员在唐家河倒梯子柏林沟发现了一对大熊猫母子正在箭竹林内取食玩耍。“幼熊猫当时约2岁,数人合围将她请进网中,并送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她的生活习性,这个幼崽就是佳佳。”

谌利民还介绍,佳佳到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后,生育了5胎共6崽,被誉为“英雄母亲”。1997年香港回归后,国家决定赠送一只大熊猫给香港海洋公园。“经过层层筛选,1999年已21岁的佳佳因身体健康、性格文静和可爱的外形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于当年3月11日成为移居香港海洋公园的首只大熊猫。”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但佳佳如今已38岁高龄,可谓名副其实的“老寿星”,堪比百岁老人,因此她也成为吉尼斯纪录世上年龄最大而又健在的大熊猫。

同时,佳佳也成为繁育儿女最多的大熊猫,可谓已是“儿孙满堂”。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一对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平平、安安”就是她的外孙。

到了一个新环境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习惯,佳佳也一样。由于香港气候要比四川炎热许多,加上担心佳佳怕生,所以当年被送到香港时,卧龙自然保护区派出专业人员到香港作好降温措施,并将佳佳香港所居住的环境打造成和卧龙的环境一模一样,同时派出饲养员和高级兽医师陪护饲养。

2013年,谌利民曾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两岸四地大熊猫保育教育研讨会,并抽空到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馆看望了佳佳。

“当时心情好激动,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我觉得她就是我的亲人。”说起3年前那次香港之行,谌利民仍然难掩激动之情,“佳佳性格文静、精神矍铄、牙口也很好,在吃竹茎时还不停地向我张望,眼神又温柔又呆萌,看得我心里暧暧的。”

据了解,佳佳目前除了有关节炎和高血压等毛病外,身体还算健康,牙口也很好。

3月8日中午,青川县板桥乡前山村一村民在骑摩托下山途中,偶遇野生大熊猫。因远距离误判为灰色犬只,便鸣笛惊扰,熊猫快速躲进山林。专业人士根据现场粪便和足迹判断,其为健康成年个体,大致6、7岁。初春下山,或为发情期觅偶交配。据了解,该地靠近东阳沟自然保护区(广元市第二大野生大熊猫栖息地),村民经常看到熊猫粪便,并偶尔发现它们活动的踪迹。

8日中午11:30左右,在青川县板桥乡前山村,当地村民李成忠在骑摩托下山途中发现一只野生大熊猫。“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大熊猫!”李成忠说,他激动得赶紧掏出手机照相。慌乱中,手机掉在地上。“等我停好车,从地上捡起手机,那家伙就钻进树林不见了。”

据李成忠回忆,当天骑行到白果山路段时,远远地望见有只灰白的动物朝他走来。他以为是只灰狗,便按喇叭示意它让道。“那家伙抬头看我时,我才发现是只大熊猫。身上有点脏,眼神呆萌可爱。”李成忠随后将此报告了当地村委会和板桥乡政府。

“现场有熊猫留下的脚印和新鲜的粪便。”7日,青川县板桥乡党委书记杜建平说,刚接到村民反映的情况,他们就开车赶往现场。“粪便很新鲜,呈青绿色,成型较好,可以看到新鲜的竹叶咬节。”经测量,粪便长约15厘米,直径约7厘米。现场脚印长约13厘米。

当日发现大熊猫的地方,海拔700余米,生态良好,植被茂密,水源充沛,周围还生长着不少岩竹。据杜建平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出现过大熊猫。因此,该地又名“熊猫沟”。

据当地村民反映,在板桥乡前山村一带,常发现野生大熊猫啃食的痕迹和排泄的粪便。在上山采药过程中,偶尔也发现它们活动的踪迹。

一般来说,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林最适宜大熊猫繁殖和生存。那么,大熊猫为何会出现在低海拔的河谷地段呢?对此,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解释,每年2-5月份是野生大熊猫发情的季节。大熊猫会走到低海拔地段,排出粪便和洒下尿液,以此发出觅偶交配信号。此外,初春季节,高山积雪尚未融化,这时大熊猫也会下山觅食。若因受伤或生病,生存能力减弱,也会下山适应。谌利民说,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大熊猫栖息地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下山后,大熊猫会选择低海拔、植被良好、水源丰富的隐蔽场所栖息。

谌利民说,根据熊猫粪便判断,这只大熊猫非常健康,体重约60公斤,是一只六七年的成年个体。其或为发情期下山觅偶交配。

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碰到受伤、病饿或迷途的大熊猫,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村委会、党委政府汇报,或及时上报林业部门、自然保护区,切忌接触,避免疾病传播,更不要惊扰、追赶和围观照相。谌利民说,大熊猫生性温顺,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但若受到惊扰,不可避免会出现反攻现象。若碰到犬只集群追赶,还应及时驱散制止。

唐家河保护区大熊猫

生物多样性,这里不稀奇

清晨,一抹黄白色身影凸显在窗外,悠闲自得啃食着青草,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扭角羚。

扭角羚,属牛科羊亚科羚牛属,是世界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角从头部长出后突然反转向外侧伸出,然后折向后方,角尖向内,呈扭曲状,故名扭角羚。又因其体型粗壮如牛,长约2.1米,约重300千克,活像一头小水牛,而头小尾短,又像羚羊,但性情粗暴如牛,故又称羚牛。扭角羚是一种高山动物,栖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悬崖地带,它们身上长有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所以它们不怕冷,但怕热,因此,随着不同海拔区域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及植物的生长情况的变化,扭角羚也会作季节性的、上下垂直的迁移活动。

在唐家河,扭角羚的可见率非常高,每年除夏季外,均有可能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区域见到它的踪迹。

扭角羚是唐家河的高山神兽,千百年来一直守护并依赖着这片净土;这里是动物的天堂,是大自然最无私的馈赠,是世界最初的样子,我们拥有同一个地球,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野生动植物!

今年不久前,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池坪保护站里来了一位特殊客人,这是一只年龄在八九岁的毛冠鹿。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唐家河而言,虽说看到野生毛冠鹿并不多怪,但在40多天里,它却一直围绕在保护站周围久久不肯离开。饿了吃菜叶,渴了到河边喝水。奇怪的是,10天前,它又叫来了一位小伙伴。

2月初,水池坪保护站,有一只毛冠鹿始终在周围徘徊。“我们是2月2日发现它的。走起路来步履有些蹒跚。毛色较浅,部分呈灰黄色。”3月13日,水池坪保护站站长张忠怀说,根据从事野生动物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是一只成年毛冠鹿,年龄大约八九岁。张忠怀解释,年轻的毛冠鹿毛色呈浅灰或褐色。

据张忠怀回忆,“看上去肚子有点瘪。可能很长时间没找到食物,怕是饿坏了。”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看到野生动物并不奇怪。但这只饥肠辘辘的毛冠鹿,应该是下山觅食来了。他向记者解释,根据毛色、步履、生态分析,这只毛冠鹿体质较弱。“一般来说,毛冠鹿的寿命在十一二年。对于这样的毛冠鹿,应该已经进入老年期。”张忠怀说。

水池坪保护站员工连忙找来菜叶,喂食这只毛冠鹿。最初,它仅是远远地望向这边,发现有人看它,它又任性地绕开故意不吃。“趁着我们不注意,它会偷偷跑来吃上几口。还边吃边望风,生怕被发现似的。”张忠怀说,一旦周围有风吹草动,它会迅速跑开并远离。看到它满身野性,还很认生后,工作人员便不再观察。仅在无意中,才能看到它吃菜开心的样子。

水池坪海拔1560米,平常员工们吃菜,也是到几十里外的青溪镇上去买。这只毛冠鹿来了后,买菜时还得特地多计划一份。“它最喜欢莴笋和大白菜叶子。偶尔也吃些莲花白。”张忠怀分析,可能年纪有点偏大,牙口不太好。吃些偏软的蔬菜,能有助消化。这只毛冠鹿每天大约能吃六七斤蔬菜。

就在10天前,这只毛冠鹿又叫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伴。“这一老一少,每天出双入对形影不离。饿了,就到保护站找吃的。渴了,又一路到距离保护站40米远的河沟里去找水喝。而对于饮食,它们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时间。只要饿了,有吃的,它们就会将肚皮填得饱饱的。”张忠怀说,可能前段时间,它们在山上长期没怎么吃饱过,生怕再挨饿了。

虽然两只毛冠鹿能与水池坪的员工近距离接触,不过却仍保持着一定距离。张忠怀说,这是目前野生动物和人类相处的最佳状态。既没有伤害,也没有失去野性,有的仅是爱与和谐。

一般来说,在海拔1700-2500米的山林地带,最适宜毛冠鹿生存和繁殖。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解释,高海拔地区的鲜草逐渐减少,能供毛冠鹿的食物相对较少。一些年老的野生动物个体,将向山下低海拔的河谷地段迁徙。“当然,野生毛冠鹿也不例外。在初春新草发芽的季节,它们会到山下有住家人户的地方,寻找食物,取食青草。”谌利民说,对于草食动物而言,在青草和枯草间,它们更愿意选择青草。

在冬季食物相对短缺的季节,也给野生动物生存造成一定压力。谌利民解释,一些年老和体弱的野生动物个体,在争夺食物过程中,将会向低海拔地方垂直迁徙。以此,寻找食物并躲逃肉食动物的追赶。“在唐家河保护区有年老体弱的毛冠鹿出现,说明高海拔地区的豺狼虎豹相对并不多,食肉动物也相对较少。否则,这些年老体弱的个体不可能继续生存下来。”

说起唐家河的猴子,在唐家河工作过几年的人,都是兴趣盎然,津津乐道。他们首先就会说唐家河的宝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

金丝猴与大熊猫同域分布,栖息于海拔1200-3500m一带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树栖,有时也下地。白天成群活动,夜间3-5只结成小群蹲在高大树上睡眠。随季节作垂直迁移,夏季在海拔3000m左右林中,冬季下移到1500m左右林中。在树上或地面采食幼芽、嫩枝、叶、花序、树皮、果实、种子、竹笋、竹叶等。休息、嬉戏和逃遁均在树上。群居性,一般多在100-200只,境内约有7群,每群平均以150只计,总数约1200只左右。

金丝猴身手敏捷,活动范围极大,分布范围也很广,最佳观察时间约在春秋季节接近高山草甸的针叶林带,当然,在唐家河检查站到毛香坝的公路沿线也常会发现它的踪迹。

此外,唐家河的猴子还有短尾黑猴。这种猴子的尾巴很短,大都在10公分左右。全身的毛色黝黑,光泽油润,两眼炯炯有神,显得深沉而稳重,一眼看去,非常可爱。所以有人就把它们称为黑珍珠。这种猴子属于岩栖动物,它们经常出沒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在一些深山峡谷和悬崖峭壁间也有它们的踪影。近年来,随着唐家河保护区的发展和兴旺,它们的数量明显在增长。据说,短尾黑猴在全保护区大约有好几十个家族群,毎群约有十来只,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唐家河野生金丝猴 邓建新 摄

300余鸟种,珍稀鸟种主要在唐家河

每年4月的第一周是四川的爱鸟周。4月2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青川文化广场上举行2016“爱鸟周”摄影展。“爱鸟周”展出的70多幅摄影作品,涉及到栖息在唐家河保护区的300多种鸟类。这些作品均来自青川摄影协会会员和唐家河保护区部分员工之手。

笔者从广元市林业和园林局野生动物保护科获悉,目前广元范围内共有300余鸟种,其中绝大部分较为珍稀、濒危的鸟种,主要分布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甘肃地带。

据2014年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统计数据显示,在青川境内的300余鸟种中,Ⅰ级鸟类有5种,Ⅱ级鸟类有41种。其中,绿尾虹雉属于世界性易危物种,灰冠鸦雀数量也极为稀少。

2007年8月,中国生态摄影师董磊,在唐家河大草堂附近意外发现两只罕见的飞鸟,随即用相机拍摄。之后,经查阅资料和详细比对,该鸟系灰冠鸦雀。

4月2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宣教科科长邓建新告诉笔者,灰冠鸦雀是一种较为珍稀的鸟类,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舟曲一带,四川境内极为稀少。该鸟已近百年未见影像,1994年已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稀有等级。

据邓建新介绍,2008年6月他与另外3人组团巡山时,在唐家河大草坪附近又发现了该鸟种踪迹。“4只鸟停靠在竹林里,离我很近,只有三四米远。”邓建新说,这是一大片竹林坡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他连忙掏出相机拍摄。“我用的是微镜头相机,当天仅拍到两只。”

近年来,不少游客在唐家河旅游时也看到了灰冠鸦雀。“之所以珍稀的灰冠鸦雀会多次出现,并栖息在唐家河保护区,这与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邓建新说。

据了解,在唐家河,不少鸟种极为稀有。如,绿尾虹雉,属鸡形目雉科。中国的特产种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被世界列为世界性易危物种。在四川的局部地区尚有一定数量,甘肃境内不超过200只,西藏境内则不足100只。1989年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一级保护;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易危红色名录。斑尾榛鸡,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特有品种,只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因分布区狭窄,加上人为和天敌的破坏,处于濒危行列;雉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产鸟类,分布于青海,甘肃文县、康县等地,全球性近危;灰冠鸦雀, 1994年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稀有等级。主要分布在甘肃西南部的舟曲、卓尼一带,四川境内极为稀有。

今年3月,蔡家坝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外出作调查回来的途中,在蒋家湾附近河流中发现了一只“野鸭子”,站员杨松将其照片拍摄下来,回站后查阅《中国野鸟手册》,惊喜的发现是斑嘴鸭,该鸟在此之前从未被记录到,此次发现为唐家河鸟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物种。

据四川鸟类文献记载,斑嘴鸭在四川境内各地均为冬候鸟。进一步查对我区历年鸟类调查文献,核对近5年鸟类监测记录,斑嘴鸭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属首次发现,单只斑嘴鸭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偶然出现,不见集小群或混群活动,由此判定,受连续多雨大雾天气影响,迁徙途中偏离方向,偶在唐家河停留应属迷鸟。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历年野外巡护监测中,拍摄到不曾常见的灰冠鸦雀、灰鹤、绿头鸭、三趾鸦雀和黑啄木鸟的活动踪影后,2016年1月30日又惊现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身影。白尾海雕属大型猛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境内较为罕见。常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利用爪伸入水中抓捕。此外,也捕食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如各种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兔、狍子等,也吃腐肉和动物尸体。此次,白尾海雕在唐家河栖息,为我区首次发现,拍摄于小湾河落叶阔叶林河道边。

水獭春游青川, 一家3口戏水乔庄河

“青川县城里面来水獭了!”近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不少喜欢看稀奇的人跑到青川县城乔庄河东山桥上蹲守,只为能拍到这3只水獭的照片。

可最近两天,3只水獭却从乔庄河里神秘消失了。是难忍人群围观的惊扰而搬家?还是短时间外出“春游”还会返回?抑或是洒脱随性说走就走,开启了一段别样的旅程?

这3只水獭现身,最早在3月下旬。据当地居民邓先生回忆,3月下旬的一天夜晚,他在乔庄河东山桥上散步,“我偶然看到河面有一只动物,黑黑的一坨,尾巴很大。当时灯光不是很好,我还以为是一条落水的小狗。”

“但仔细一看又不像狗,它游泳凶得很,一会儿半蹲在石头上,一会儿又钻进河里,一下就游出去很远。”邓先生说,当时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说“这是‘水毛子’,学名水獭,我仔细一想,的确跟电视上看到的水獭很像。”

据邓先生介绍,水獭出现的东山桥位于青川县城滨河路,位于县城中心地带。除东山安置小区外,滨河路上还有不少跳坝坝舞的,东山桥上也常有居民散步。

“青川县城里面来水獭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每天都引来不少人到东山桥上看稀奇,青川县摄影家协会的石峰也是其中之一,他连续5天到桥上蹲守,只为拍到水獭的照片。

“我3月26日听到消息就开始蹲守了,前两天都没看到,第三天晚上10点过,我才看到水獭游出水面,在浅滩和石头上玩耍,肉嘟嘟的,十分可爱。”石峰欣喜地说,“之后我接连三天晚上都看到了水獭,有3只,一只个头比较大,另外两只要小一些,小的一直跟着大的,形影不离。”

石峰介绍,“白天很难看到这3只水獭的踪影,它们基本上是在晚上8点半到11点半出来活动,它们先在水里玩耍觅食,之后才会爬上石头或浅滩。它们警惕性很高,有时候听到人高声说话就会迅速潜入水中。”

因为东山桥距离河面有10米左右,加之水獭在夜间出没,动作灵敏。石峰一直蹲守到第5天晚上才拍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遗憾的是,后来看稀奇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只水獭也就再没有出现了。”

经青川县水产渔政管理部门鉴定,石峰拍到的动物确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

青川县城为何会出现水獭呢?该县水产渔政管理所所长李凤岐介绍,2012年乔庄河开始逐级拦坝截流蓄水,附近3公里河段更是全年禁止任何捕捞垂钓活动。此外,每年冬春季节,渔政部门还会向该河段增殖放流。“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野生动物来安家。”

水獭既然来了,为何这么快又不见了呢?广元市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苟忠贵分析,水獭活动较为隐蔽,可能是受到人群围观干扰,转移到了相对隐蔽的地方。

相关链接:

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2014年11月,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首批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唐家河保护区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27目101科257属430种,昆虫19目101科263种,植物267科969属2422种,其中有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包括“濒危”(EN)和“易危”(VU))的动物有13种,主要包括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豹、云豹、小熊猫、斑羚、鬣羚、黑熊、豺、绿尾虹雉、白尾海鵰、凤头蜂鹰等。

(责编:张志国)

猜你喜欢
水獭佳佳大熊猫
绒螯蟹和水獭
我们都爱大熊猫
给水獭建一个家
我的校园
选择
寻找大熊猫
大熊猫
团结勇敢的印度水獭
团结勇敢的印度水獭
大熊猫也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