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2016-05-23 11:26胡晶
科技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工会民主管理创新发展

胡晶

【摘 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高校工会参与共同治理,高校工会要发挥好其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将各项工作置身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之内。本文就高校工会如何创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如何通过创新工作思路、工作内容,以及工会自身建设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现代大学;高校工会;民主管理;创新发展

0 引言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传统大学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构建四位一体即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民主管理既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素,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组成部分。高校工会作为全体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高校工会参与共同治理,高校工会要发挥好其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将各项工作置身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之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

1 创新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

学校工会作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承担与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的工作职责,是高校民主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推动者。以教代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监督机制是我国高校内部权力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校事务管理,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促进高校内部治理新机制的形成和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的良性循环,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目标,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1.1 创新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制

1.1.1 改进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方式

目前,以学院(分会)为单位划分选举区域是现在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选举方式。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教代会代表选举工作由各个分会在所属党组织领导下实施,操作简便。

但这种选举方式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第一,不能真实反映教职工的选举意愿,会造成部分人员被边缘化:选举出来的代表普遍有“高职称、高职务、高工龄”的特征,代表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第二,教代会的代表人选大都由各院、系的领导及其机关部门负责人、后勤科室负责人以上人员所组成,真正的一线教职工代表反而占很小的比例,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教代会的代表性。第三,教代会代表的选举方式和构成原则导致了代表们缺乏主体意识,如何为那个特定教职工群体表达愿望和诉求等不明确。

基于此,对现有教代会代表选举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将全校教职工归集划分为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三大口,每个口细分为不同类别。教学科研口可细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三类别;行政管理口可分为人事代理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科级职务、处级职务四类别;后勤服务按人员年龄区分为35岁以下、35岁-50岁、50岁以上三类别。

与现行方式相比,改进后选举出的教代会代表从结构方面体现了多层次、多方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性。彻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党员代表多、非党员代表少,男性代表多、女性代表少,党政领导干部多、一般群众少,高龄代表多、年轻代表少的现象,使代表能体现教职工的不同群体利益;也有利于学校从不同层面倾听民意,使学校在更大的范围内集思广益,集中民智。

1.1.2 创新教代会提案工作模式

学校党委和行政重视,是做好提案处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提案的处理过程中,开展“面对面”活动。办理前与代表见面,有效的沟通了解代表提出提案的本意,从而找到便于落实和处理提案的问题症结所在。在办理过程中,必要时邀请代表到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向各位代表汇报本单位处理的提案工作情况。提案办理结束后与提案人见面,充分了解提案人的反响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促进提案工作的落实。

1.1.3 明确代表的责任和权利,建立代表考核奖惩制度

教代会代表受教职工委托,代表教职工依法行使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具有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它要求代表要真实反映、合理表达广大教师员工的合法利益与合理要求。围绕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组织新当选的教职工代表,对教代会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议事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1.2 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科学规范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延升和发展。校务公开必须牢牢把握深化、务实、创新的思路,应科学规范制定校务公开的规章制度,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校务公开切实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是动员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1.3 积极落实协商民主工作

协商民主是民主管理的重要补充,校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是从宏观和源头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该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密切了行政与教职工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了行政工作的群众基础,推进了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该制度有助于推动行政和工会平等地共同面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增强广大教职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的信心,维护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4 积极拓展民主管理渠道

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工会主席或教代会执委接待日等多种民主管理的方式,丰富职工民主参与形式,畅通职工民主参与渠道,使民主管理更生动活泼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校党委、行政反映教职工呼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教育引导广大职工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

2 牢牢把握服务的理念,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是高校工会发展,开创新事业的源泉和动力。面对新的形势积极探索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规律、新特点和新模式去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推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内容和创新工会自身建设。

2.1 创新工作思路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和背背下,要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应在维护教育教学改革大局的同时,确定新的工作切入点,根据教职工的总体利益及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管理方面的需要,把教职工的力量融合并凝聚到学校的改革和建设之中。要经常深入教职工之中,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热情地为教职工服务,使工会发挥出联系党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2 创新工作内容

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指出,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要进一步深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夯实服务基础,形成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

工会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教职工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竭尽全力去做实、做细、做好。当前,高等院校的人事分配制度、职务评聘、后勤社会化等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使得不同层次教职工之间的利益差距明显加大,导致劳动、利益关系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2.3 创新工会自身建设

以维护为主线,以参与为主体,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干部能力建设为抓手,在全面履行工会自身职能和职责的基础上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始终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积极探索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做到从源头上主动参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切实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3 结论

通过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进行改革、创新,进而牢牢把握服务的理念,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工会干部应抓住机遇,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自身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开拓创新,塑造良好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参考文献】

[1]杨延红.关于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1:64-67.

[2]谭正航.论高校工会的独立性[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9:105-106.

[3]王德广,谭德福,郭穗.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及其途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4-77.

[4]赵安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工会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9:64-65.

[5]何兰萍,马利伟.论高校工会作为社会团体的职能定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72-75.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高校工会民主管理创新发展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方法探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民主管理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