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浅析

2016-05-23 08:28姜广贺翁辉肖丁
科技视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姜广贺 翁辉 肖丁

【摘 要】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是海军舰员级维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出构建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梳理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本文初步拟定了一套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为后续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训练能力评估;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指标体系

海军舰艇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类别多的复杂系统,保持其良好的技术状况是发挥其整体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作为在一线操作使用和管理舰艇装备的舰员,需努力加强维修训练力度,逐步提升舰员级维修能力,夯实舰艇装备保障的基石。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是海军舰员级维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我们认清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把握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本质特征,开展相关评估工作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能力是主体从事特定活动的本领或力量。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是舰员级维修力量遂行舰艇维修训练任务的全员、全程、全面综合集成的实际本领和体现维修训练质量效益的现实力量,是舰员级维修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系统角度来看,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诸多内外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为此,为了使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在构建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时,除了遵循系统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弱相关性原则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可拓性原则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某一阶段不是重要内容或者不存在的因素,或许在另一阶段会成为维修训练能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舰员级维修训练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使选取的指标具有前瞻、延展、松弛等可托性。

1.2 规范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需与国家、军队的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要求相一致,应尽量选取涉及维修训练能力范围内的规范指标,使其更具通用性,便于后续评估实践中对数据、资料等进行处理。

2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方法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需在评估目标和上述原则的指引下,深入一线部队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和维修骨干人员的意见,并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查询有关文献资料,可采取的主要方法有:目标分解法、关键要素调查法和德尔菲(Delphi)法等。

2.1 目标分解法

评估指标是总体评估目标在某个方面的规定性,是具体的、可测度的分目标,需与评估目标保持一致。为此,通过分解评估目标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然通常情况下,对评估目标进行一次分解往往达不到评估指标可测性要求,为此,需通过若干次分解,形成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等,直到满足可测性要求时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2.2 关键要素调查法

有时人们对评估对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列出诸多与评估目标相关的关键要素,则可通过广泛调查和专家甄别等方法,对所列要素进行重要性判断,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作为评估指标,这种方法即是关键要素调查法。如本文采用基于保障流程的能力指标分析,就吸收了此方法的思想。

2.3 德尔菲(Delphi)法

其主旨思想是充分依托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向有关专家致函,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评估指标的构建、筛选多次征询专家意见,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并不断地进行归纳与修改,最终形成专家意见一致的评估指标体系。

3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形成

查阅文献资料,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如下观点:如有人认为,装备保障训练能力主要包括训练资源投入能力、训练管理能力、训练创新能力、教练员队伍建设、信息资源能力等;有人认为,装备保障训练能力主要由资源维、功能维和目标维等要素组成……,可见,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训练能力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从舰员级维修训练活动来看,舰员级维修训练是组训者依据训练目标和计划,组织受训舰员在一定训练条件下开展的维修训练。因此,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涉及到组训者、受训舰员、训练条件等要素。其中,组训者是指组织舰员级维修训练的人员;受训舰员是指接受维修训练的舰员;而训练条件,主要包括训练场所、训练装备等硬件条件和训练体制、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软件条件等。为此,可采用前面介绍的目标分解法,将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划分为训练组织能力、受训舰员能力和训练条件能力三个一级指标。

3.1 训练组织能力

训练组织能力,是以组训者为载体体现的能力。该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提升。对其进一步分解,又可包含组训者自身素质、训练组织管理能力等。其中,组训者自身素质反映的是组训者个体能力素质水平,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军事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助意识等;训练组织管理能力反映的是组织者整体能力水平,主要包括训练管理队伍结构、领导重视程度、训练目标管理能力、训练计划管理能力、训练质量控制能力等。

3.2 受训舰员能力

受训舰员能力,是训练对象整体能力的体现。对其进一步分解,又可包含受训舰员自身素质和受训舰员结构比例等。其中,受训舰员素质同样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军事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助意识等;受训舰员结构比例主要从文化程度方面反映受训舰员群体的能力水平。

3.3 训练条件能力

训练条件是开展训练工作的可靠保证,主要包括硬件条件能力和软件条件能力。其中,硬件条件能力可进一步分解为训练场所、训练装备、训练信息、训练设施设备、训练器材、训练经费等方面的能力;软件条件能力可进一步分解为训练体制、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4 结束语

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本文通过对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深入研究,初步拟定了一套海军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今后还需在具体评估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道雷.师旅团部队管理评估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2]伊洪冰,刘增勇,蔡强.装备保障训练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8,27(3):12-14.

[3]李忠光,舒正平,尹铁红.装备保障训练能力维度解构[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2):22-24.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