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2016-05-24 15:07陈鸿雁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经营风险防范

摘要:本文对农民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何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合作社实施股份制是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它不仅要求在财务核算、发展目标上,而且在财务控制以及经营风险的防范规避等诸多方面,作为合作社的管理层,尤其是合作社理事长,必须时时刻刻引起高度关注,正确认识来自于合作社内部以及合作社外部的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时化解和规避各种风险带来或造成的损失,对于实现合作社发展预期、巩固合作社发展成果尤为重要。

一、农民合作社面临的风险

1.资金风险

农民合作社在为社员提供资金服务尤其是资金担保服务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合作社鼓励社员各种产业开发和扩大各种产业规模,采取了资金有偿借助或无偿借助等信贷方式,在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扩大成员生产能力、推进合作发展能力的同时,往往没有或缺乏诚信评估和信贷手续不全等而导致风险的出现。

2.供应风险

一是生产资料的质量风险。农用生产资料厂家经常出现供应商品的质量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势必影响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以及合作社成员的经济收入,甚至引起纠纷。二是生产资料的价格风险。合作社物资采购,一般都是根据上年价格水平,确定对本年度采购计划,但由于对市场变化因素估计不足,难以预料各种因素变动带来的影响,再加上供应商的私下操纵或有意制造供应矛盾,致使合作社预算中的物资采购出现价格飙升、风险难料现象。

3.销售风险

这是当今各类农民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最应该注重的风险。据调查,农民合作社成员的产品销售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合作社为其社员提供的销售场地,实行的是集中销售型模式。即把社员的产品集中在一起同采购商面对面进行交易,利用合作社创办的有形市场,让入社成员与采购商实行面对面谈质论价,这种集中销售模式,对合作社本身的收支情况风险较小。第二种是合作社采取订单方式,统一收购入社成员生产的产品,实行的是集体销售模式。采取这种销售模式,无论定价高低都会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和合作社成员的切身利益。故而,对合作社的产品销售存在极大风险,即使存在盈余返还,恐怕入社成员也容易引起牢骚。第三种是合作社不负责入社成员的产品销售,只是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实行的是自行销售模式,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风险始终相伴而行。

4.财务风险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涉及物质、人事、盈余、入股、收支等多种活动,尤其财务管理贯穿整个合作社的经营过程,最终涉及到入社股民秋后分红、盈余分配及亏损处理等重要经济方面的利益。作为合作社理事会管理层,必须始终把控合作社经济收支往来,加强勤俭办社原则,把合作社的经营当成自家日子一样,精打细算,严格控制财务收支风险。

二、农民合作社的风险防范

1.实施股民责任与决策风险挂钩

时下不同类别的农民,以不同的出资方式自愿入股组建的合作社,这其中股份较大的股民往往被选为理事长或总经理。但无论如何,凡出资股份数额大的股民,其附加表决权的票数也多于一般社员。在同等条件下,在做出某项决策时,尤其涉及到财务风险时,必须通过建立的经济责任制和合理的分工,并相应授权,实施全员、全程监控,使合作社风险降到最低。

2.发挥合作社监事监督审计作用

财务管理是农民合作社经营过程的核心部分,也是合作社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具体体现。它的表现形式和财务行为,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务必建立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实施全程监控管理,把内部控制和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发挥好合作社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以及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的议事、监督、检查作用,同时做好合作社的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

3.建立财务风险预测及评价机制

合作社要时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尤其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更要引起高度关注,要建立合作社的风险识别、风险监控、风险防范系统,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此同时,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并将财务风险化解到最低程度,这对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极为重要。

4.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农民合作社的“粗放式”财务管理具有普遍性,还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要求,走上完全符合财务管理体制的道路。尽管如此,但必须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和原则进行科学的严格管理;必须制订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适应内外环境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打造制度的执行力上分毫不让、坚持原则,这是农民合作社在对待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上,发挥决定性重要作用的关键。切忌不可顺水推舟、稀里糊涂,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记账耍单篇、流水记收付的经营运作。

5.建立检查监督防范的长效机制

作为合作社的理事会、理事长、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收支情况、营销情况、生产技术情况、资金回笼情况、盈利返还情况、入社成员与合作社签订的供应合同履行情况,特别潜在的财务风险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分析,通过公示栏告知全体入社社员,同时对存在的各种风险等,进行研究,找出原因,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建立检查、监督、防范的长效机制,确保合作社稳定、长足发展。

作者简介:陈鸿雁(1968-),女,辽宁锦州人,职称:农经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农民合作社经营风险防范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国际地面工程项目经营风险之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