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2016-05-25 12:16周亚莉王小娟
科技视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儿童文学

周亚莉 王小娟

【摘 要】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逐渐增多,由于儿童文学具有特殊性,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尤其注重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翻译行为的重要法则,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以 1922 年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及 1981 年陈复庵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分析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

0 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进行沟通交流的交际工具。面对不同的交流对象,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而翻译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因此,针对不同的读者,翻译具有相异的目标和目的。

1 关于“目的论”

汉斯·弗米尔是德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从事语言与翻译研究。弗米尔在1976到1977年的一系列讲座中,提出了翻译的普遍理论的框架,随后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1978),奠定了目的论的基础。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成为目的论的宣言。根据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都有目的,所以翻译时,首先要明确翻译的目的,而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费米尔的目的论强突出强调了目标读者的重要性。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根据特定的读者对象,决定采用直译、意译或编译的翻译方法。

2 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2.1 儿童文学的特点

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因此进行儿童文学翻译时,首先要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1)浅易、简洁。老舍《儿童的语言》一文中这样说:“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地、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 2)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本是文学语言的特质,对于儿童文学来说,语言形象的要求比成人文学更具体、直观,更富有现场感和立体感。3)节奏、 韵律。儿童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音乐性、韵律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字音、语调、节奏和押韵。

2.2 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童话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一部中篇童话,充满了奇思妙想,趣味横生。《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有多个中文版本的译作,下面笔者以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和陈复庵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分析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1)浅易、简洁

“Alice is beginning to get very tired of sitting by her sister on the bank and of having nothing to do.”

阿丽丝陪着她姊姊闲坐在河边上没有事做,坐得好不耐烦。(赵元任译)

阿丽丝和姐姐一起坐在河岸上,没事可干,坐得腻味了。(陈复庵译)

英语通过动词不定式和介词的使用,将三个动作融合到了一个句子中,而赵和陈的译文并没有拘泥于英语的句子形式,两个译文都将句子进行了切分,一步一步叙述,这样避免了复杂冗长的句子,显得浅显、简洁,更加利于儿童阅读。但是相比之下,“腻味”比“不耐烦”更加易于儿童理解,陈译更加贴近儿童的语言特点。

2)形象、生动

“In a little while, however, she again heard a little pattering of footsteps in the distances……”

可是歇了一会儿,她听见远处有的达的达的脚步的声音来了……(赵元任译)

可是过一会儿,她又听见远处轻轻的啪嗒啪嗒的脚步声……(陈复庵译)

在本句的翻译中,赵元任和陈复庵两位译者将“pattering of footsteps”翻译成了“达的达的脚步的声音”和“啪嗒啪嗒的脚步声”,拟声词的准确翻译使得译文更加形象,增添了译文生动色彩,而“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则比“达的达的脚步的声音”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切合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

3)节奏、 韵律

“How doth the little crocodile /Improve his shining tail, /And pour the waters of the Nile / On every golden scale! ”

小鳄鱼,尼罗河上晒尾巴。片片金光鳞,洒点清水吧。(赵元任译)

小鳄鱼,尾巴亮,怎样使它亮又亮,尼罗河水哗哗响,冲得鳞甲闪金光。(陈复庵译)

对这首儿歌的翻译,两位译者并没有采用直译的方法,而是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保留了原文的音韵特点,增强了译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更容易抓住儿童读者的注意力。陈译类似于汉语儿歌,“亮”、“响”、“光”押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除了以上的三点以外,目的论在二位译者的翻译过程中有其他的更多体现,比如对文化差异处理:

“I dare say its a French mouse, come over with William the Conqueror.”

我料她一定是法国耗子,跟着威廉大将来的。(赵元任译)

我敢说它是只法国耗子,跟着征服者威廉一起来的。(陈复庵译)

在翻译“William the Conqueror”时,陈译文采取了直译的手法,而赵译文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将“征服者威廉”译为一个“将军”,异化的翻译方法倾向于引进外国文化,而归化翻译不仅不会影响读者对全文的理解,反而更有利于让小读者接受。

3 结论

通过对赵元任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和陈复庵翻译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根据目的论,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应该以儿童的阅读特点为中心,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倩倩.实用体文本英译汉中的功能主义翻译策略浅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2]李慧坤.由源文到译文——简述汉斯·费尔梅的“翻译目的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13-114.

[3]孙相飞.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化因素翻译研究[D].青岛大学,2012.

[4]田燕丽.目的论视角下对曹禺《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本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5]王凤姣.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2.

[6]王淼.“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译本对比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87-90.

[7]王振华.浅论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2015,04:54-58.

[8]朱妍舲.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南昌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目的论翻译儿童文学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